首頁 > 早教 > 教育資訊 > 爲什麼孩子在家很聰明,到了學校就變“笨”了?!

爲什麼孩子在家很聰明,到了學校就變“笨”了?!

來源:寶貝周    閱讀: 3.47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小區裏,有個孩子名叫“泰倫”,聽到這個名字的人都覺得很時髦。他的媽媽會自豪地解釋說:“泰倫是talent的諧音,因爲我和他爸爸都希望他從小就有‘天才’的潛力。”

泰倫一歲半開始認字,三歲開始學英語,四歲時已經會做簡單的數學題了。剛上小學的泰倫,已經能流利地背誦幾十首古詩,100以內的加減法和簡單的乘除法都難不倒他。只要是見過泰倫的大人,沒有一個不誇他聰明的。

上學後,泰倫確實很快顯示出他的學習天分。但這種情況並沒有維持多久,泰倫的作業本上出現了越來越多的“×”,連老師也打電話給媽媽:“泰倫原本在班裏的中上游,可是現在往中下游滑了。你這個當媽的,要多關心關心孩子啊!”

媽媽很委屈,泰倫的衣食住行、作業練習、體德勞美,哪一樣她不是一絲不苟地照料?可看着泰倫70分的數學試卷,媽媽也很疑惑:上學前出類拔萃的孩子,爲什麼上學後就“變笨”了呢?

無獨有偶,另一位朋友也跟我抱怨:“每次孩子把試卷拿回家,我就氣不打一處來。讓我生氣的不是他不會做,而是明明在家都會做,一考試,完蛋了,還是不會!還有聽寫,在家聽寫基本全對,可到了學校總是這錯那錯。”

凡此種種,經常會給人“孩子在家很聰明,到了學校就變笨”的感覺。這種感覺通常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孩子上學前聰明伶俐,學會了很多知識,上學後卻成績平平;二是孩子在家裏都會做的題,到了學校一做還是錯。

各位家長朋友,先別急着怪老師,我們先想一想,究竟爲什麼會發生這種情況呢?

爲什麼孩子在家很聰明,到了學校就變“笨”了?!

覺得孩子“變笨”,本身就是一種經過對比產生的錯覺。孩子還是那個孩子,只不過現實的情況是:小時候聰明≠上學後聰明。

清華附小優秀班主任李紅延曾經參加過一次小學新生的入學考試,他問孩子們:“你們會數數嗎?”所有的孩子都挺起小胸脯,高聲說道:“會!”有的孩子還得意地說:“我能一直數到100!”李老師又問:“那從72 開始往回倒數呢?”很多孩子就數不過來了。

從這個簡單的測試,就能看出家長對孩子的學前訓練普遍存在問題。

爲了儘早開發智力,不少父母在孩子上學前就積極地對小孩進行讀寫算訓練,生怕自家孩子比別人落後。在我身邊,很多5、6歲的孩子都會搖頭晃腦地背誦《三字經》、《弟子規》,很多大人都不一定背得下來,於是覺得孩子聰明又厲害,紛紛拍手叫好。可是當你問他:“這一句是什麼意思呀?”孩子卻支支吾吾,答不上來了。

因爲這些學業知識並不符合這個年齡孩子的認知特點,即使孩子能靠鸚鵡學舌的方式背下來,但他們並不理解。所以上學以後,這些孩子的成績並不理想,尤其是數學,腦筋總是轉不過彎來。

我們之所以要把孩子送去上學,正是因爲家庭教育和正規的學校教育存在很大區別。小學的功課難度並不高,很多內容孩子上學前就接觸過,但學前教育缺乏的是知識的系統性和規範性。由於缺乏系統的訓練,教授方法單一,孩子表面上是學會了,其實並沒有真正消化。

當然,提早背誦、學習算術都是有益處的,能夠讓孩子更快地融入學校學習,但家長不能把“背得多”、“算得快”作爲衡量孩子聰明的標準。小學階段的學習需要培養孩子多個方面的能力,而記憶力、計算能力都只是冰山一角。

因此,入學前,家長不能“大躍進”式地讓孩子學習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他們的邏輯思維能力和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把“地基”打好,上學後再學習知識,自然水到渠成。

爲什麼孩子在家很聰明,到了學校就變“笨”了?! 第2張

在家都會做的題,到了考試怎麼就做錯了呢?其實孩子並沒有“變笨”,現實情況是:在家會≠在學校會。

知識就像是頭腦的“武裝”,只要是真會了,走到哪兒都所向披靡。如果覺得孩子在家會的到了學校就不會,一定是知識還沒有“武裝”到位,具體原因可能出自以下幾方面。

第一,家長“一對一”地輔導孩子,而老師是“一對幾十”地教孩子。

最近家長圈裏流行一個搞笑動圖,圖中媽媽舉着一把菜刀,面前三個孩子在寫作業,認真得不得了。身邊的家長對孩子來說,有很強的威懾力,如此一來,孩子的精神必須高度集中,自然很少寫錯字。可是在學校裏,老師要面對幾十個學生,沒人盯着孩子,他就很容易開小差。另外,在家裏出錯時,有家長幫他指出來,但到了學校,沒有人幫他檢查,直到老師批改才發現錯誤,作業本上的“×”自然就多了。

第二,老師和家長對孩子的要求不一樣。

就拿聽寫來說,老師會以班裏大多數學生的平均速度爲準,無法顧及到每一個孩子,而家長總是以自己孩子的速度爲準。有些“慢半拍”的學生,在家總能寫對的字詞,可能會因爲跟不上老師的節奏而忙中出錯。還有的孩子,即使勉強跟得上老師的速度,但沒有足夠的時間思考、檢查,也容易出現差錯。

第三,家裏的環境和考試的環境不一樣。

在家裏,孩子要面對爸媽的“盯梢”,在考場,孩子面對的是真實的考查,成績好壞會牽扯到很多東西,而且最終還是要給父母一個交代。所以,考試的緊張一定會超過家裏被盯着的緊張,心理素質差些的孩子,平時背得好好的知識,一到考試就大腦空白了。

第四,孩子平時積累少,基礎沒打牢,表面會了,實際上並沒掌握核心知識。

有些孩子平時學習馬馬虎虎,臨近考試,就突擊複習,有時憑着小聰明還能矇混過關,但他是“知其然,卻不知其所以然”。所學的知識沒有紮實地印在頭腦裏,臨時抱佛腳,反而失去了知識的連續性和全面性,多考幾次就會露出馬腳。

爲什麼孩子在家很聰明,到了學校就變“笨”了?! 第3張

總而言之,家庭輔導畢竟不能代替學校教學。尤其是一些規律性或方法性的問題,比如數學應用題,家長在家明明已經講解過,可是學校一考,孩子又不會,回家還要“補課”;而學校擁有系統的教學方法和專業的師資隊伍,在教會孩子一道題的同時,更有辦法培養孩子舉一反三的能力。

無論是家庭教育還是學校教育,它們的共同目標是把孩子培養成爲社會需要的人才,而人才對社會的作用程度是從認知和情感中體現的。學校教育培養人的認知,使學生系統地學習科學文化知識,而家庭教育則是人的情感、品德等形成的基點。

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分工不同,兩者互相促進,缺一不可。如今很多家庭卻本末倒置,孩子在學校裏的主要任務是學習,回到家裏,主要任務還是學習,家庭成了學校的補充,卻忽略了習慣、情感、品德的養成。

所以,孩子學習,應該是“在學校會,在家纔會”,而不是“先在家會,再到學校會”。有研究證明,孩子的很多學習習慣在小學低年級就已經形成,如果覺得孩子“變笨”,家長要多從孩子的學習習慣、學習態度上找原因,儘早培養孩子好的學習習慣,唯有如此,才能讓孩子“在家聰明,在學校也聰明”。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