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教育資訊 > 孩子寫作業太磨蹭?問題真沒有那麼簡單!

孩子寫作業太磨蹭?問題真沒有那麼簡單!

來源:寶貝周    閱讀: 1.8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前幾天,我參加了一個媽媽沙龍,大家在一起探討教育中的問題。其中一個媽媽的問題很有代表性,讓我在感慨之餘想到了很多。她的孩子今年讀四年級,寫作業特別磨蹭,每天都靠嚴防死守才能完成作業。

前幾天,我參加了一個媽媽沙龍,大家在一起探討教育中的問題。其中一個媽媽的問題很有代表性,讓我在感慨之餘想到了很多。

她的孩子今年讀四年級,寫作業特別磨蹭,每天都靠嚴防死守才能完成作業。

不只是寫作業,用這位媽媽的話說,在學習和生活中都沒有養成好的習慣,根本沒有規則意識,說什麼都不聽,只能靠打,不打根本沒法管。

這位媽媽一臉的憔悴和焦慮,說着說着眼淚就掉下來:

“我真是太累了,每天被他折磨得都要崩潰了。好多次想過不管他了,可又想,他還這麼小,現在就不管他,將來得成什麼樣?可是我真不知道該怎麼管了……”

經過親子導師的分析,以及這位媽媽後來更具體的描述,問題的脈絡漸漸展現出來。

可以看到,寫作業磨蹭只是顯露出來的冰山一角,隱藏在海面以下的,是巨大的冰山,是很多深層次的問題。

這位媽媽的苦惱也是很多家長面臨的問題。我收到的留言中,很大一部分也是關於寫作業磨蹭的問題,都是天天爲寫作業耗得大人孩子都筋疲力盡。

有一個媽媽說,爲了讓孩子寫作業,每天都要打他一頓。她知道這樣不好,也擔心把孩子打壞了,可是如果不打,作業根本完不成。也試過講道理,設置各種規則和獎懲機制,都沒有用,最後還是靠打。她現在一籌莫展,不知道該怎麼辦纔好。


爲什麼媽媽們會對寫作業這件事這麼焦慮,這麼關注?我想有兩方面原因。

一是對孩子的將來擔心:把學習看成孩子最重要的事情——不好好寫作業,成績就不好,就考不上好大學,將來就沒有出路——怎麼能不焦慮呢?

二是孩子出生後的最初幾年,是性格、生活習慣和親子關係的養成階段,所謂三歲看大,很多性格和問題其實都已成型。但家長認爲不是大問題,長大些就好了,潛意識裏在迴避,所以很多問題都沒有爆發出來。

到了小學階段,必須要實打實地面對各種社會規則、學習任務,短兵相接,尤其是在每天的學習和功課上,家長更是逃無可逃,很多問題由此爆發,表現出來就是在學習上的衝突和矛盾。

所以,在學習中暴露的問題,其實並不僅僅是學習的問題,只是在學習上表現得更突出、更集中。

打個比方。孩子咳嗽了,這只是表徵,簡單粗暴地吃止咳藥,效果倒是立竿見影,看起來治好了病,實際上是抑制了神經,把咳嗽硬生生地壓住了。總是這麼壓制,還容易發展成哮喘。想根治,還要弄清楚咳嗽的類型,才能對證下藥。

就像把孩子打一頓,好歹完成今天的作業了,卻是飲鴆止渴,治標不治本,只能按倒葫蘆起了瓢。

好的醫生,還會再往深看,孩子總是咳嗽,是不是肺氣虛?脾生肺,肺生腎,還要把脾和腎調理好……這個調理過程是緩慢的,需要付出耐心,卻是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把身體調理好了,自然就不容易咳嗽了。

說回寫作業磨蹭,這個看上去很單純的問題,當我們沿着冰山一角,潛入深海,會發現哪些深藏的問題呢?


也許是親子關係出了問題

抱怨孩子寫作業太磨蹭的家長,多聊幾句,就會發現,他們的孩子不只是這一個問題,而是各種的磨蹭、各種的不聽話。

這些家長的處理模式也很類似:苦口婆心地講道理——講道理不聽——打罵——最後發展成不打不行。

這樣的家長,很多是控制型的家長,在他們的心裏,是有一個理想小孩的形象的,會時刻拿自己的孩子和理想小孩做對照,腦子裏充滿了各種“應該”和“不可以”:

正常的孩子應該回到家就寫作業。

寫作業應該專心致志,不能馬虎。

我講的道理,孩子應該明白,馬上改正……

就像沙龍上的那個媽媽,爲了扳孩子的習慣,在家裏到處貼上小紙條,寫上各種“必須”和“應該”,比如:刷牙至少刷一分鐘以上……

試想一下,換作你當孩子,每天被父母“必須這樣、不能那樣”的唸叨聲包圍,做什麼都有一雙眼睛盯着你,做不好就被講道理,就被打罵,你是不是有一種窒息感?會不會想反抗?反抗不了,會不會有一種破罐子破摔的無力感?

很多時候,孩子在學習上的消極表現就是一種反抗,一種潛意識的反抗,越催越磨蹭,越打越不愛學習。

孩子寫作業太磨蹭?問題真沒有那麼簡單!

怎麼辦?

我們在中學的政治課上都學過,解決問題要先抓主要矛盾。

當家長面對孩子,除了打,已經無計可施,作業問題已經其實已經退居其次,最重要的是調整自己的心態,改善和孩子的關係。

如果你發現自己總是在控制孩子,言行舉止都要遵守你認爲正確的規則,孩子在你的眼裏滿是缺點和問題,就要意識到,你們的關係出了問題,修復和孩子的關係是最重要的。

看到孩子的優點,控制住自己的控制慾,留意頭腦中的“應該”和“不可以”,不再把孩子當問題,而是和孩子一起面對問題。

把控制變成讚賞,把挑剔和指責變成支持和幫助,這對孩子來說,是截然不同的感覺

讓孩子感到你的愛。從你對他的態度中,讓他知道,他很好,值得愛,提升他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自尊和自信是一個人積極進取的動力,只有當內心充滿了力量,他纔有興趣探索外部世界,包括學習這件事。


也許是父母自己的成長問題

其實,親子關係的背後,往往可以看到父母自身在成長中的問題。也就是說,如果沒有覺知,父母會把他在原生家庭中的問題帶到和孩子的關係中,造成現在的問題。

比如,一個從小沒有感受到愛的媽媽,她的內心是匱乏的,她是不知道怎麼去愛孩子的,她的匱乏感會讓她想方設法去抓住、控制孩子,或者是另一個極端,溺愛孩子,滿足孩子的所有需求,實際上是在填補自己的匱乏。

沙龍上的這位媽媽就有這樣的問題,在她很小的時候,母親就離開了她,她也意識到自己在情緒處理上有一些問題。結婚生子後,丈夫不僅很少管孩子,還埋怨她沒帶好孩子。

這位媽媽說話時,能清晰地感受到她情緒上的緊張和不穩定,委屈、憤怒、無助,哪怕是一點善意的笑聲,也會激起她情緒上的反應。

如果自身積壓的情緒沒有得到清理,舊有的創傷沒有得到癒合,就像一座壓抑的火山,不知道什麼時候會爆發。與之朝夕相處的家人肯定會感到壓抑和緊張:誰願意生活在一座火山旁邊呢?

怎麼辦?

所以,當你在親密關係和親子關係中總是磕磕絆絆,不妨在自己身上找找原因,聽聽自己的內在小孩在說什麼。

很多時候,我們總想着去改變他人,總覺得對方變了,一切就都好了。實際上,我們是改變不了別人的,我們只能改變自己。

作爲母親,更是家庭氛圍的晴雨表,她的情緒會影響到家裏的每一個人,當母親改變了,自然會影響到愛人和孩子。所以,我們要做的,是讓自己更好地成長起來。


也許是孩子的特性問題

沙龍結束後,親子導師特地爲這位媽媽的小孩做了一個測試,通過腦電波和指紋測試孩子的性格特質以及先天優勢,藉此幫助家長更好地瞭解孩子。

結果顯示,孩子具有很多典型的領導者的特質:精力旺盛,活潑好動,組織能力強,空間感強,目標感強,不達目的不回頭。當然,也有一些方面偏弱,比如,對聲音和情緒的感知力不強。

而孩子的這些優點,在媽媽眼中都是讓她苦惱的問題。在沙龍上,這位媽媽還用無可奈何、恨鐵不成鋼的語氣數落孩子的“缺點”:他一旦認準了目標,誰勸也不聽,就一定要做……

聽了這些結果分析,她平靜了很多,若有所思:確實是這樣,他上課雖然不怎麼聽講,但老師講的他都明白。寫作業雖然磨蹭,但不是不會,盯着他做,20分鐘就做完了,不盯着做,能做兩個多小時。難怪我在旁邊說他吼他,他卻當耳邊風,根本聽不進去……

這位媽媽苦笑着嘆了口氣:我就希望他能像個平常孩子就好……

這個測試的科學性和準確率暫且不論,但這是一條思路:父母只有更客觀、更全面地瞭解孩子的性格特質,明白孩子是怎樣的一種人,接納他的本來樣子,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怎麼辦?

問問自己,你真的瞭解自己的孩子嗎?

孩子寫作業太磨蹭?問題真沒有那麼簡單! 第2張

他對什麼感興趣?哪類事物能讓他專注?他是偏敏感還是心比較大?他喜歡當組織者,還是跟隨者?他擅長通過閱讀獲取知識,還是通過聽覺?他是掌握知識有難度,還是沒有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抑或只是不願意做重複的練習?……

知己知彼,才能百戰不殆,很多家長眼中沒有真實的孩子,只有頭腦中理想的小孩,不出問題纔怪。

真正的教育是順應孩子的天性,因材施教,而不是把蘊含着無數可能性的孩子斧斫修剪成平庸的樣子。

像這位媽媽,她的孩子天性聰明,精力旺盛,不愛受拘束,但她頭腦中的理想小孩卻是一個“乖孩子”,因此處處拿一個乖孩子的標準要求他,各種限制,各種擔憂。只能導致兩敗俱傷的結果:家成了戰場,母子間的戰爭天天上演,孩子的天性受到壓制,媽媽也幾近崩潰。


也許只是學習習慣的養成問題

當然,也許問題沒那麼複雜,孩子只是單純的磨蹭,是習慣養成的問題,需要家長拿出智慧和耐心,一點一滴培養好的學習習慣。之前的文章《孩子太磨蹭?因爲你總是催催催!》,裏面有一些經驗可以供參考。

不過,如果解決磨蹭問題已經上升到打罵的量級,成爲一種常態,父母還是要在自己身上多做功課,看看自己的情緒是從哪裏來的,情緒背後的認知模式又是從哪裏來的,這就又回到了前面幾個問題。

總之,寫作業磨蹭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或者說,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很多事都不是小事,不是找到一個方法就萬事大吉了。

這些問題都在提醒父母,這裏有功課需要做,需要父母去覺察,去思考,去成長,而不是單純的壓制或者逃避。

每個打罵孩子的父母都認爲自己是愛孩子的,但愛從來不是那麼簡單,愛也是要學習的,要愛對方法,愛眼前這個真實的孩子,更重要的,要學會愛自己。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