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教育資訊 > 孩子再小,家長也不要“過了”分寸!

孩子再小,家長也不要“過了”分寸!

來源:寶貝周    閱讀: 2.1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雖然孩子年齡尚小,但是家長們也要注意給孩子留面子,在某些事情上要注意分寸,免得傷了孩子的自尊。

前幾天看到一個視頻,一對母子在公園玩時,不知孩子做錯了什麼,媽媽就當衆教訓起孩子。

那位媽媽對孩子又是提耳朵又是拽衣服,孩子跪在地上拉着媽媽的腿,哭着躺在地上,一切都被圍觀羣衆看在眼裏。

看着孩子羞憤、傷心的神情,我爲這對母子感到痛心。

這位媽媽也許不知道,看似只是平常的一頓教訓,孩子的自尊心卻已經被狠狠地碾碎在地,成爲一道難愈的傷疤。

自尊心,是一個人積極向上的內在動力。

17世紀英國着名哲學家約翰·洛克有句名言:

“父母越不宣揚子女的過錯,則子女對自己的名譽就越看重,因而也會更小心維護別人對自己的好評。

若父母當衆宣佈他們的過失,使他們無地之容,他們越覺得自己的名譽已受到打擊,維護自己名譽的心思也就越淡薄。”

正在成長中的孩子是最敏感脆弱的,自尊心是他健康成長的重要心理因素。

有了自尊心,才能積極向上;相反,如果自尊心受損,就容易喪失前進的動力和勇氣。

1、不當衆責難孩子

生活中經常有家長喜歡當着外人面教訓孩子,特意把孩子的缺點拿出來說。

這樣的父母一般都是持着一種有失偏頗的教育觀念:有外人在,尤其是孩子的朋友在,才正是教育的好時機。

事實證明,他們錯了。

經常在外人的面前批評或者諷刺孩子,很容易使孩子產生自卑和偏執的心理。

長此以往,孩子不自覺的就會形成處處不如人、不被父母喜愛的心理,缺乏良好的自我認知和積極向上的進取態度。

孩子越來越膽小怯弱,越來越自卑內向,越來越敏感沉默,直到與父母漸行漸遠。

明代晚期著名學者呂坤就曾告誡天下父母“愛子七不責”:對衆不責,愧悔不責,暮夜不責,正飲食不責,正歡慶不責,正悲憂不責,疾病不責。

如果是原則性的問題,情節比較嚴重,確實需要立即指出來讓孩子明白錯誤,這種特殊情況無可厚非。

一般情況下,父母不要到處揭短,宣揚孩子的錯誤,或是在人前批評孩子。

教育孩子儘量私下裏去解決,往往效果更好,還不會傷及孩子的自尊心,引發心理問題。

孩子再小,家長也不要“過了”分寸!

2、有些事,不要當着外人講

每個人都有自尊心,孩子當然也不例外。一旦自尊心受損,孩子越小,對他的成長影響越重大。

知乎上有一個話題:“毀掉一個孩子只需7步,80%的父母正在做的事”,其中一個就是當衆出孩子的醜。

印象最深的就是每次親朋好友聚會,一些媽媽就喜歡把孩子的糗事當做笑料拿出來說,或是刻意把孩子的不足到處宣揚。

衆人哈哈大笑的背後,我只看到了角落裏孩子燒紅了的小臉和灰暗的眼神。

有些大人覺得無傷大雅的事,可能孩子就看得很重,覺得自己不願提及的隱私被當衆披露出來,傷了自尊心。

孩子再小,家長也不要“過了”分寸! 第2張


作爲父母,尊重孩子隱私、重視孩子自尊心、照顧孩子的感受,是一定要下功夫學習的必修課。

很多話,請斟酌清楚分量,再選擇是否能說出來。

3、孩子再小,也要給他留面子

每一個父母都想孩子能給自己掙面子,卻總是在忽視孩子的面子。

生活中,我們在跟成年人相處時,常常會在語言措辭上倍加小心、在不同的場合謹慎地說話,生怕傷了對方面子,照顧着成年人的自尊心。

可是在面對孩子時,卻總會產生“孩子那麼小,要什麼面子?”的錯誤想法。

孩子小,也許他還不知道“面子”爲何物,但他還不成熟的心理也會產生這樣的反應:我不喜歡在外人面前被“醜化”,我希望在別人面前被尊重。

在家中,特別是在外人面前,保護好孩子的自尊心,會有益於孩子產生一種自重、自愛、自尊,並要求受到別人尊重的情感。

具有這種情感的孩子,在生活中就會充滿自信心、責任感,有進取精神。

所以,在外人面前,希望家長們能夠收起“就是要讓你長點記性”的那套不正確的觀念,給孩子成人般的尊重。

在親戚朋友面前,少聊一些孩子的醜事,少渲染孩子在家中的負面信息;

在孩子的同學面前,少說一些孩子的不足,少做一些沒必要的對比;

在孩子的師長面前,少強調一些孩子的缺點,公平公正地客觀評價孩子。

每一位父母,明明愛孩子愛到骨子裏,卻常常在不經意間透過這些小事,對孩子的“面子”和“裏子”都造成了深深的傷害。

每一個孩子都渴望被認同、被肯定,即便你做不到鼓勵,也請不要在大庭廣衆之下,將他的“面子”撕得粉碎。

保護孩子自尊心,照顧他的面子,這對孩子的成長來說極爲重要。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