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寶寶護理 > 寶寶呵護 > 這6件事會導致孩子長不高,家長不要再做了!

這6件事會導致孩子長不高,家長不要再做了!

來源:寶貝周    閱讀: 6.99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有家長納悶道:自己和老公的各自都算比較高的,寶寶今年已經3歲了,可是身高還是比領居家的小姑娘矮了許多,能不能給自家寶寶吃增高藥......

唉,聽完我差點一口鮮血吐出來,給孩子吃增高藥和給孩子喂安眠藥在我的角度看起來是差不多,但是也可見“高高高”在有些家長眼中真的很重要!

但是再三提醒,長高不要偏激,孩子的健康纔是最重要的!

補鈣、按摩、帶着寶寶去曬太陽、去跑跑跳跳,

可是還是不見寶寶長高。

孩子爲什麼總是長不高呢?

可能是以下這些原因影響孩子的身高

一、亂補鈣

鈣等元素確實在孩子長高的過程中發揮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凡事都是不急必反。鈣並不是越多越好,過量補鈣會引發高鈣血尿,損傷孩子的腎小管。

對於1歲以內的幼兒,母乳或奶粉

是最好的補鈣方式,待寶寶添加輔食後,魚肉類、蛋奶類和豆製品中都有大量的鈣質。只要做到營養均衡,一般寶寶是不需要額外補鈣的。還有一點非常重要:體內鈣含量高,但維生素D不足,同樣會導致寶寶缺鈣。所以,除了警惕寶寶缺鈣與否,更要重視維生素D的添加(出生15天后補充維生素D直到2歲)。

二、吃太飽

這6件事會導致孩子長不高,家長不要再做了!

如果讓寶寶一直處於飽腹的狀態,反而會抑制腦垂體分泌生長激素,導致寶寶長不高。而且過量的添加輔食或食物,還會使寶寶變胖,同時阻礙微量元素的吸收。

三、睡不好

有效的睡眠可使寶寶分泌大量的生長激素,從而達到促進身高增長的目的。所以,不要讓寶寶陪家長熬夜,一定要保證充足的睡眠,這樣纔有助於孩子身高的增長。

四、不運動

有些寶寶玩起來能坐好幾個小時,這樣對其骨骼發育並沒有好處。因爲,適當刺激長骨和全身伸展的運動,纔有助於孩子的身高生長。

五、增高藥

增高藥裏一般會含有激素,在短時間內可能會看到效果,但是長期以往會造成孩子骨骺提前閉合,不再生長。另一方面,孩子過快生長,也容易引起營養不良,反而對孩子免疫力會產生不良影響,所以不建議給寶寶服用增高藥、保健品或其他補品。

六、壞情緒

情緒同樣會影響孩子的營養吸收和生長激素的分泌,因此,孩子的身高和情緒有着密切的關係,良好的情緒是保證孩子身高的重要條件。所以家長一定要給寶寶提供一個良好的生活環境,注意觀察孩子的情緒變化,並予以引導。

正常的身高增長標準是什麼?

寶寶生長髮育是有規律的,其身高的每年增長數,代表着孩子的生長速度。一般來說,寶寶從出生到1歲,每年身高增長25公分左右;1歲到2歲,每年身高增長10公分左右;3歲到12歲,每年身高增長6公分左右就屬於正常的身高增長趨勢

如果寶寶每年身高增長低於5公分,則有可能存在生長緩慢的現象,應及時就醫檢查。

怎麼促進寶寶身高增長?

飲食

這6件事會導致孩子長不高,家長不要再做了! 第2張

寶寶能吃並不代表對身高有幫助,影響寶寶身高的三大元素是蛋白質、礦物質和微量元素,而不是那些增長體重的碳水化合物、糖和脂肪,所以輔食添加不可單一,餵飯八分飽,不強迫寶寶吃飯,營養一定要均衡且全面的供給。

體重

身高和體重有着密切的關係。 一般偏瘦的孩子身高發育會更好,偏胖的孩子其骨齡會偏大,而骨齡偏大的孩子其生長空間更少。所以,一定要科學餵養,保持均衡偏瘦的身材才能更好地促進身高發展。

骨齡

骨齡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孩子的未來身高發育程度,所以家長一定要重視骨齡的檢測,可以帶孩子到醫院拍一個左手的正位片,根據直骨、掌骨、腕骨可判斷骨齡。注意,骨齡大於生活年齡,未來身高會低於正常身高。骨齡小於生活年齡,未來身高會更高。骨齡落後1歲以下屬於正常,落後兩歲就可能是病理性疾病造成的。

運動

嬰幼兒可以經常做做被動操,兒童可以通過玩踢毽子或各種球類運動,來促進孩子的身高增長。但不要爲了長高,就不斷逼迫寶寶做運動,一定要注意運動的時間,因爲過度的運動也會對其身高產生障礙。

營養

這6件事會導致孩子長不高,家長不要再做了! 第3張

一歲以內是寶寶身高體重的起跑線,家長一定要重視該階段的營養供給,保證蛋白和維生素D的良好補充。母乳就是寶寶最好且最易吸收的營養來源,寶媽一定要確保自身的健康來提供更優質的母乳。非母乳餵養的寶寶,也應該重視奶粉的選擇。

家長要關注孩子的生長速度,太快或太慢都是不正常的,因爲影響生長速度的原因有很多,家長一定要及時到醫院檢查。而且,身高增長是連續不均衡的,一般春天增長較快,冬季增長較慢,所以每三個月測量身高的平均數才更爲科學。

當然,除遺傳因素外,人爲干預身高也有“無力迴天”的時間限制。比如:女孩月經來潮,男孩出現遺精,且骨齡超過16歲時,再想要追趕或人爲管理身高,已經沒有多大餘地了。

寶寶呵護
生活護理
急救措施
體檢免疫
母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