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教育資訊 > 比培養孩子領導力更重要的是,讓他懂得做“跟隨者”的意義

比培養孩子領導力更重要的是,讓他懂得做“跟隨者”的意義

來源:寶貝周    閱讀: 2.2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這讓我想起了前段時間剛和大家分享的美國"The Huffington Post"上《我最希望給孩子的10個性格特徵》這篇文章(六一兒童節,送孩子這10個受用一生的禮物),其中有一點就是要讓孩子懂得如何領導,也懂得如何跟隨。不過當時只是蜻蜓點水式地寫了點,一直意猶未盡,正好今天和大家好好聊聊。

實際上,古人早就說過“百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爲啥?因爲讀書可以入仕,入仕可以做官做領導嘛!再後來,這句潛臺詞再加上歐美“培養孩子的領導力”教育觀念的引入,更把大家心中這個隱隱晦晦的渴望光明正大地翻到了檯面上,反正在我剛接觸兒童教育這個領域時,“領導力”這三個字就已經風靡整個家長圈了。

比培養孩子領導力更重要的是,讓他懂得做“跟隨者”的意義

當然,我這麼說可不是要黑“領導力”,相反,我也認爲培養孩子的領導力是件大好事,只是感覺我們在理解和培養領導力上也許出現了一些偏差。就拿非常重視培養孩子領導力的美國來說,他們所謂的領導者不是我們通常意義上職位高、有權利的人,而是很一個很寬泛的概念,包含着多方面的能力,其中就包括學會做一名跟隨者。

可常言道:寧爲雞頭,不爲鳳尾。也許在很多人的腦子裏,做跟隨者是沒出息的,說到這,我又要回望下自己悲愴的童年了,我小時候就是個“跟屁蟲”,也許因爲我年齡小、個子小…好吧,主要是因爲沒想法。所以大家說玩沙包,我就玩沙包,大家說去河邊抓魚,我就跟着去抓魚,大家說把零花錢拼起來買浪味仙,我就老老實實把錢交出來…於是經常會被我媽罵沒出息…可是,抓魚真的很好玩,浪味仙也真的很好吃啊…但不管我們樂不樂意,我們的大腦都會被強行輸入做鶴立獨羣、壓倒羣芳的領導者纔有出息這個信息,於是在跟隨時總是縮頭縮腦,更別提現在的孩子了,玩的是Ipad,學的是鋼琴,在家是霸王…鮮有做跟隨者的機會。

去年湖南臺非常熱的一檔綜藝節目《一年級》,其中有一期是講一年級的孩子們競選班長,競選就競選吧,這原本是孩子們自我展示的舞臺,最後卻變成了家長們拉票的“戰場”。比如有的媽媽爲了幫兒子,給每位同學發棒棒糖;有的父母加班加點爲全班做蛋糕;更有個爸爸因爲自己是主持人,搬出了一堆明星朋友爲女兒拉票…在這場拉鋸中,所有人都把目光聚集在班長這個“領導崗位”,都一副不得到就誓不罷休的樣子。的確,在這個高度以自我中心的社會,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的主張被實現,自己的想法有人聽,自己的觀念有人附和,自己的建議有人去實施…但我們沒有想過,如果人人都做領導者,誰來做跟隨者?如果沒有跟隨者,那又哪來的領導者?

比培養孩子領導力更重要的是,讓他懂得做“跟隨者”的意義 第2張

在寫這個話題的時候,我隨便微信了幾個好友,問他們什麼是領導力,大家的回答都集中在決策力、影響力上,似乎領導者就是做決定、給方向的那個人。而在衆多定義中,哈佛商學院弗朗西斯•福雷教授說:“領導力表現在,因爲你的存在能使他人變得更好,而且當你不在的時候你的影響力還能一直持續。”我深以爲然。特別是在這個交流和溝通越來越頻繁的社會,領導者再不是那個高高在上發號施令的人,而是能與他人溝通,能傾聽別人,能做好團隊協作的人。

比如學會傾聽,這點就是很多孩子缺乏的,就像我那個沒做成領唱就鬱鬱寡歡的小侄子,他平時是個小話嘮,別人說什麼他總喜歡打斷,然後說自己想說的東西,如果在他說得起勁時你橫插一句,他會立馬急着嚷嚷“你聽我說!”但其實,一個好的領導者,並不一定要在任何時候都掌握話語權,學會傾聽別人的意見,在合適的時機表達自己的觀點纔是最重要的。

再比如團隊協作,任何人的成功都離不開團隊的合作,領導者也一樣。一個事業有成的朋友就講到自己留學那會兒,要和幾個學物理的同學一起做一個項目,她可是學金融的,物理…早忘得一乾二淨了,所以在整個項目中,她始終都扮演着協作者的角色,項目負責人安排做什麼,就做什麼。但她同時也一直在觀察別人是如何安排每個人的工作,發揮每個人的特長,跟蹤整個項目的進度,協調項目中有可能出現的問題。在這個項目中她雖然是個“跟屁蟲”,但卻從中學到了很多,再後來當遇到她擅長的領域的項目時,自然而然就成爲了那個項目的領導者。

而不管是溝通、傾聽還是協作,其實都是我們在做跟隨者的時候天天要做的事情,所以關鍵的來了,大家有沒有發現,做一個跟隨者的時候恰恰是最好的學習和模仿領導力的時候呢?

比培養孩子領導力更重要的是,讓他懂得做“跟隨者”的意義 第3張

在彰顯個性的現在,很多人反感跟着別人走,但人首先就是要學會跟着走,從不知到知,本身就是一個自我學習和提高的過程。就像紅軍兩萬五千里長徵,大部分人根本就不知道這是在往哪走,也不知道目的地在哪,他們就是跟着走啊走啊…最後就走出來了。鄧小平晚年時,他的子女曾問他在長征中都做了些什麼,他就只說了三個字“跟着走”。

同樣,西點軍校也奉行一個道理:“只有懂得做好一個跟隨者,纔有條件成爲一個領導者。”因爲只有無條件地服從上司的命令,纔會去行動,而行動是成功的起點。實際上,偉大的領導者都曾是出色的追隨者,因爲追隨的過程其實就是一個學習、積累和沉澱的過程,當有一天成爲領導者時,才能更好的把握追隨者的心態,才能使自己的追隨者各盡其能,才能帶領自己的追隨者走向成功。

如果我們總是急功近利,怕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生拉硬拽也要讓孩子學領導力,競選班長,做頭頭,而忽視了孩子自己的感受,不尊重孩子成長的自然規律,那麼即使現在實現了做領導者的願望,也不會笑着贏到最後。這讓我想起了一個很好的朋友,他自身能力很強,剛畢業進公司半年就成了最年輕的部門經理,這看似是件好事吧?非也,縱然他自身條件不錯,但也還沒摸清整個公司的門道,也不懂如何管理部門員工,更不知道如何圓滑地處理各種人情世故…結果弄得自己到處碰壁,最後實在受不了,乾脆辭職了,還很長一段時間都沉浸在糟糕的情緒中。他就向我們感嘆,如果當時沒有那麼早把他放在一個領導崗位,而是讓他從一個跟隨者慢慢做一兩年再提拔,也許他還在那繼續工作,因爲當自己的能力與崗位相差太遠時,帶來的只能是痛苦啊!

比培養孩子領導力更重要的是,讓他懂得做“跟隨者”的意義 第4張

所以,一個孩子要不要做跟隨者,當然要!因爲這是做領導者的必經之路,拿破崙說,“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一個好士兵。”,可是,要成爲一名將軍,你首先得做一名士兵啊!而孩子什麼時候才能從跟隨者晉級到領導者,這需要我們的培養和幫助,也需要看他自己是否已經ready。就算最後沒有從士兵華麗轉身成將軍,也很正常,畢竟,每個人的社會分工不同,有王就有將,有老K就有小2,不然大家如何在一起愉快地玩耍呢?但別忘了,孫武、諸葛亮、秦瓊、周恩來也都是追隨者,難道他們的人生就沒價值了嗎?

《大學》裏講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短短的十幾字就是一個人的成功路線圖啊!不管是孩子還是家長,有高遠的志向固然是好,但更重要的是冷靜客觀地認識到途中的波瀾曲折,一步步走紮實,從身邊的小事開始培養孩子的領導力,小到讓孩子主動去開門、介紹客人、在餐廳自己點菜,大到讓孩子自己籌備派對、策劃學校甚至社區活動…同時別忘了給他創造一個可以跟隨的環境,如參加集體活動,參與團隊體育項目等等,讓他知道,一個leader是有實力讓其他人變得更好的人,而在做leader之前,做一個快樂的跟隨者也挺好。

做跟隨者的時候,

恰恰是學習領導力最好的時候。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