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教育資訊 > 允許孩子“膽小”比“人見人愛”更重要

允許孩子“膽小”比“人見人愛”更重要

來源:寶貝周    閱讀: 2.5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爸爸媽媽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人見人愛,當見到小朋友怯生生地跟人打招呼說“你好”的時候,無論怎樣嚴肅的大人都會微笑着接受孩子的問候,並且會對孩子父母說:“你家孩子真懂禮貌!”這個時候父母大多會覺得很開心。相反,如果遇到孩子無論怎麼教都不跟人打招呼,父母大多會覺得難堪。

相互問候的禮儀是和諧的人際關係所必需的。無論是大人還是小孩,都喜歡滿臉笑容地和自己打招呼的孩子。當孩子遇到父母以外的其他人,能養成有禮貌地打招呼的習慣是非常重要的。但是,爲什麼有的孩子不肯打招呼呢?

允許孩子“膽小”比“人見人愛”更重要

◆ ◆ ◆ ◆ ◆

與陌生人交往, 對寶寶是一個挑戰

如果設身處地地站在寶寶的角度來看,會發現與陌生人交往,對寶寶是一個巨大的挑戰。我們不妨看看寶寶的內心獨白吧:

“媽媽說帶我出去玩,我很開心地帶着我心愛的玩具離開了家,來到一個完全不熟悉的環境,我有點害怕,還好媽媽陪着我,我們玩得可開心了。過來了一個不認識的阿姨,媽媽讓我叫阿姨,爲什麼要叫阿姨呢?我不明白。這個阿姨彎下腰,跟我說話,我好害怕啊,阿姨要抱我,媽媽也把我往她手裏放,我好害怕,我大哭起來,可是媽媽卻生氣了,說我不乖,我不知道媽媽爲什麼會生氣,可是我真的好害怕。好不容易這個阿姨走了,又來了一個小寶寶,他向我走來,是要搶我的玩具嗎?我好害怕,我要躲到媽媽背後去!可是媽媽卻讓我跟這個小寶寶玩,我不要,媽媽卻又生氣了,我好害怕,媽媽爲什麼又不高興了呢?”

與陌生人交往對寶寶來說完全是一個挑戰。有些寶寶性格外向一些,多經歷幾次,就能很快適應陌生的環境, 甚至會嘗試着接近其他小朋友,有些性格內向的寶寶則會越來越害怕陌生的環境,如果媽媽不去理解寶寶,只是否定他,對他發火,寶寶會更害怕陌生人,即使是那些跟他同齡的小夥伴,他們也不敢去交往。

◆ ◆ ◆ ◆ ◆

想讓孩子順利與人交往,要先建立良好的母嬰依戀關係

當寶寶剛剛出生,他就開始觀察身邊的事物了。媽媽對他的積極迴應是他建立自信的第一步。他一哭馬上有迴應,有溫暖的懷抱環繞着;當他“啊嗚啊嗚” 說話的時候,有人親切地迴應;當他揮舞着小手錶示開心的時候,媽媽也會開心地迴應他。不管自己做什麼,都有人及時地給予迴應。這個時候,寶寶就完成了第一次交際任務。他的內心會有“我是受關注的,我是被喜愛的”的自信感。有了這種關愛的保障,小寶寶才能安心地去“探索”外部世界,包括與各種各樣的人“相遇”,並且建立良好的關係。

隨着寶寶一天天長大,到8個月左右,他發現自己和媽媽不是一體的,而是兩個獨立的個體。他能夠區分自己熟悉的人,也會區分那些陌生人,這時寶寶就會對陌生人感到害怕。如果媽媽在寶寶認生時,不讓陌生人靠得太近,給予更多的關心和愛護,孩子的信心就會逐漸增強,他就會知道自己是安全的,是被保護的,這時他的內心就會很放鬆,越來越自信,也會更快度過認生的階段。

如果爸爸媽媽因此認定寶寶“懦弱” “膽小” “無能”而否定他,或者故意讓他處於陌生的環境中,寶寶會更加害怕陌生的環境。

當寶寶逐漸克服對陌生人的恐懼後,外面的環境對他纔會更有吸引力。但是,他們的活動範圍雖然不斷擴大, 他們的社會性發育水平還很有限,他們內心還處於構建自我的過程,對“我”的需求的表達更甚於對朋友的渴望。所以即使努力爲他們創造條件與小夥伴在一起,他們可能也會視而不見,只知道自己玩自己的或是粘着媽媽。這個時候,需要媽媽給予寶寶更多的接納和陪伴,讓他們感受到更多的愛。

在媽媽愛的支持下,孩子會逐漸把目光轉向外在,開始對其他小朋友的玩具感興趣,並逐漸產生互動。一般到了4歲後,不用家長逼迫,寶寶也會整天往外跑,去找小朋友玩。

當然,要想讓孩子與其他小朋友產生互動,除了心理上的成熟以外,孩子身體條件的成熟也是非常重要的。孩子對身體控制得更好,對人際關係也會更自信。讓孩子進行跑、跳、走平衡木等練習,讓孩子的大肌肉和手眼平衡能力得到發展,孩子的身體會更成熟,更願意走出去。

當孩子不與人進行互動時,家長不用過於着急,更不要因此給孩子貼上“不懂禮貌” 的標籤。有的孩子是因爲個性的原因,那些天生個性內向的孩子,對陌生人會有強烈的拒絕情緒,或者非常害羞,這樣的孩子遇到大人時,不會高高興興地打招呼,而是經常躲在媽媽身後。

有的孩子則是因爲沒有學過這方面的禮儀,所以纔不會問候別人。問候禮儀是一種生活習慣,如果父母經常親切地向他人問候,孩子自然就會模仿。如果父母自己不願意和別人打招呼,卻要求孩子懂禮貌,當然會非常困難。

孩子不主動打招呼,有些家長覺得不好意思,就會當着別人的面批評孩子不懂禮貌,這樣其實很傷害孩子的自尊,孩子反而更不喜歡與他人打招呼,甚至可能給孩子留下心理陰影。

我的一個朋友特別害怕與人打招呼,尤其是一些權威人士。有時候迎面碰到領導她會緊張得手足無措,朋友告訴我這都是小時候父母強迫她與陌生人打招呼造成的。她不打招呼,就被父母批評指責,只要一見到父母與陌生人打招呼,她就緊張得不得了。長大後,這個毛病也沒有改善。

有一年,我帶着兒子仔仔與他們班上的另外幾位同學和他們的媽媽去國外度假。度假的七天中,我見識了仔仔強大的交際能力。任何陌生人,他都能勇敢地上去打招呼、聊天。當他有什麼請求的時候,他也能自己用“蹩腳”的英語與人溝通。

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有一天我們租的車在高速路上拋錨了,等待後繼車輛救援期間來了兩位當地的警察。仔仔落落大方地與警察聊天,他會說的就用英語說,他不會說的就用手語比劃,到最後他甚至用了世界通用語言——音樂,用1234567的音調告訴人自己的牙掉了。他與警察一直聊了近40分鐘。

同行的幾位媽媽都很感嘆地說仔仔的交際能力實在太強了。他很會與人交往,這一點我以前就注意到了,但因爲大多是在熟悉的環境裏,或是跟我或是他爸爸在一起,我並沒有覺得有什麼特別。這次在一個全然陌生的環境中,有這麼多小朋友在一起時,他的表現確實讓人驚訝。

我沒有刻意培養過他的交際能力。在他2歲以前,他根本不喜歡與人打招呼,尤其遇到陌生的青年男女,都是怯生生地躲在我身後。但是他很喜歡老年人與穿制服的人,尤其是警察和保安,只要見到這兩類人,他都會主動打招呼。

不管他用什麼樣的態度對待他人,我都不批評。在2歲多的時候,他開始與所有人打招呼。但在4歲左右時,有一天,他突然不開口打招呼了,遇到陌生人不打招呼也就算了,有時候是很熟悉的朋友,他也低着頭,不說話。如果強迫他開口,他會低着頭跑開,弄得大家很尷尬。

因爲已經接受了他會與人打招呼的事實,看到他出現這些沒有禮貌的行爲時,剛開始我挺焦慮的,批評他說: “仔仔,你怎麼可以這麼沒禮貌呢?下次要記得跟別人打招呼哦。”但他只是默默地擡頭看看我,下次依然我行我素。

有一次全家一塊散步時,這樣的情形又發生了。我毫不留情地批評了他,老公當時奇怪地看了我一眼,我並沒有意識到有什麼問題。一直到仔仔在院子裏與別的小朋友開心玩起來,老公纔對我說:“你剛剛乾嘛那麼嚴肅地批評他啊?不打招呼也不是什麼很嚴重的問題吧?如果你也一天到晚像提線木偶一樣被我指揮着跟這個打招呼、跟那個打招呼,而這些人跟你根本就沒多大的關係,甚至根本都不認識,你是什麼感覺呢?”老公的一席話講得我啞口無言,我發現自己確實太在乎這件事了。那天以後,我開始注意起來,不再強迫孩子與人打招呼。過了一段時間,他慢慢又開始與人打招呼,並逐漸發展到可以隨意去找人聊天。

很多時候,我們作爲家長希望孩子逢人就親切的打招呼,和誰都能親密的聊天玩耍,是爲了我們自己的“面子”,尋求那份“人見人愛”的誇獎。放下這份自我的需求,放手允許孩子“膽小”,才能讓孩子更好的在未來交際。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