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學前教案 > 早教中應培養孩子的質疑習慣

早教中應培養孩子的質疑習慣

來源:寶貝周    閱讀: 2.5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在小學一年級語文考試中,上海一名小學生在回答“如果你是孔融,你會怎麼做?”題目時稱“我不會讓梨”,被老師打了大大的叉。該名學生表示,4歲的孔融不會這樣做,才這樣寫答案,並堅信沒有答錯。

早教中應培養孩子的質疑習慣
  孔融讓梨的故事可謂家喻戶曉,是道德教育的“樣板戲”。最近,一年級的小朋友“孔融讓梨我不讓”被老師判了一個大大的叉,這件事引起大家的廣泛討論。小朋友堅信孔融不會讓梨,因爲他只有四歲。本來就是一道主觀題,回答出自己所想的,卻被老師饋贈了一個大大的紅叉。面對紅叉,該小朋友可能會很疑惑,不知道自己錯在哪裏。  標準答案的思維模式在我國教育界已經根深蒂固。其實,對於孔融讓梨我不讓這樣一個異化性的答案,我們的教師不應該習慣性的發叉。童言無忌,孩子提出孔融不會讓梨的質疑,是一種思維方式的突破,他能根據自己的推理展現自己的是非觀,對於語文考試來講,他的表現無疑是優秀的。  對於一個價值觀並不成熟的一年級學生來講,紅紅的打叉肯定會打擊他們主動思考問題的積極性。久而久之,我們的教育培養出來的只是一批具有相同思維方式的人,教育淪爲批量生產的工具,這無疑是教育的悲哀。  一個一年級的小朋友,給我們這些自認爲考慮問題已經很理性、很成熟的成年人上了一課。對於那些早已有了定論的東西,我們從來就未曾質疑過,只是在社會大染缸中亦步亦趨,盲目的去接受,質疑精神早已成爲現實生活的附庸,被落在漆黑的空間裏,不見天日。直到有一天,一個從未見過市面的孩子打破空間的壁壘,我們才恍然大悟,原來阻礙我們質疑精神接近陽光的壁壘是玻璃做的!  當然,孩子對才四歲的孔融不會讓梨的篤定是值得我們反思的。在市場經濟的今天,追求的價值多元化,真善美遭到嚴重的質疑,其內在的根源是什麼?我們已走的太過遙遠,是不是該等待一下被我們拋在遠處的靈魂?  當然,這些問題絕對不是一個小朋友能解決的,我們的老師應該認可他看待問題的角度,不要輕易扼殺他的質疑精神。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