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教育資訊 > 爲什麼我們養一個孩子就累的夠嗆?六個原因,個個在理

爲什麼我們養一個孩子就累的夠嗆?六個原因,個個在理

來源:寶貝周    閱讀: 1.6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最近,好友強烈給我推薦了一檔親子教育節目―山東衛視的《育兒大作戰》。由於這兩年親子真人秀太過氾濫,所以剛開始還真沒提起興趣,不過當我再一次被三歲的女兒搞得身心疲憊時,好友的安利又上線了:真的很有用,太貼近現實了,看了以後你就知道自己在養孩子的路上存在哪些誤區,集優雅與智慧於一身的資深心理專家柏燕宜老師三言兩語就能夠讓人醍醐灌頂。

好吧,我決定收下這支安利劑。和女兒玩了一會兒她最喜歡的做飯遊戲後,終於可以安靜地看電視了。讓我驚訝的是節目組真真有心,完全不同於我腦海中的刻板印象。除了有兩個心理專家坐鎮外,還有一個代表性極強的花漾育兒團,針對家庭中存在的問題,他們會從自身的角度出發,分享育兒心得。短短的一個多小時,卻折射出了普遍存在於每個家庭中的矛盾衝突。

爲什麼我們養一個孩子就累的夠嗆?六個原因,個個在理

雖然不知道下臺之後,這些爸爸媽媽們會不會改變自己教育孩子的方式,但是看着這會兒乖巧的讓人想親一口的女兒,突然有種流淚的衝動。印象中自從女兒出生之後,我的心裏產生過無數次要把她重新塞進肚子裏的想法,特別是隨着孩子逐漸長大,內心崩潰的次數就像線性函數一樣。有時候實在控制不住自己的脾氣,也會兇孩子。現在想來孩子是何其無辜,明明是自己教育孩子的方式有問題,可是爲了趕緊解決當前的局面,我卻選擇了簡單粗暴、推卸責任的方式。

我一個專門從事兒童心理諮詢工作的朋友告訴我:每天都會有父母兩個或者帶着孩子去諮詢的人,可以說如我這般,每天僅僅是簡單的帶孩子就感覺已經累成狗的家長不在少數。

爲什麼中國父母養孩子會那麼累呢?關掉電視後,我想了好久,除卻物質因素外,應該是這幾個原因:

一.教育方式不統一

這一期節目組請了兩個代表性較強的家庭—三世同堂型家庭和虎爸貓媽型家庭。在這兩個家庭中展現出的比較明顯的衝突就是教育方式上的分歧。

爲什麼我們養一個孩子就累的夠嗆?六個原因,個個在理 第2張

三世同堂的家庭裏,老輩人和年輕人的育兒觀念碰撞,沒有噼裏啪啦的思想火花,反倒差點把孩子給養得亂七八糟。由於擔憂孩子長時間玩遊戲對眼睛不好,姥姥是堅決反對讓孩子玩的,可是年輕媽媽卻認爲玩遊戲可以培養孩子的勇氣和自信;當孩子去遊樂園裏玩耍時,姥姥擔心孩子危險,百般阻止,年輕媽媽卻認爲別人家孩子可以做到,自己家孩子也應該可以;孩子去醫院看牙醫時,姥姥瘋狂地把醫生推開,認爲醫生都是騙人的,小孩子的牙齒不用看,年輕媽媽就給孩子看一些短片和遊戲,讓孩子不再害怕看牙齒。

其實確實有一些益智遊戲對孩子的發展是有效的,但是通過電子遊戲培養孩子的勇氣和自信真的不可取。之所以年輕媽媽認爲電子產品有益於孩子,只不過是自己對電子遊戲的依賴,過度強調它的優越性。平時父母還是要少讓孩子玩電子產品,多帶孩子去外面玩,這樣不僅對孩子的發展有利,而且可以增進親子關係。

當然我們也不是說老輩人的育兒觀念都是正確的,比如老人見多了生老病死,更怕死,看不得孩子做一些危險的遊戲,所以我們不要總是一味地抱怨指責老人溺愛孩子,全世界的姥姥都是這樣,覺得孩子是她的命根子,感覺孩子受一點傷害,就像拿刀子戳她的心一樣。比我們自己還要擔心,還要膽小。爲了孩子的成長和未來,一家人應該互相配合溝通,誰說的對就聽誰的,誰說的對孩子有好處就聽誰的。

虎爸貓媽型的家庭裏,父母兩個的教育方式可以說是天差萬別。學霸老爸簡直就是個暴脾氣,在教育孩子的方式上時刻信奉嚴師出高徒,認爲貓媽的溫柔政策沒有任何效果。當孩子向他尋求幫助時,學霸爹總是不耐煩地說“你不會看,你想想辦法”。孩子不想看書時,那就更不得了了,直接用手把孩子拽到椅子上,絲毫不考慮孩子當時的感受。

對待孩子的學習方面,我們是需要嚴厲的態度,可是嚴厲和粗暴是有區別的。引導教育是需要提倡,可是孩子的知識經驗畢竟有限,更何況是四五歲的孩子,所以溫柔地堅持,適時給予指導、啓發,纔是最有效的方式。

二.低質量的陪伴

爲什麼我們養一個孩子就累的夠嗆?六個原因,個個在理 第3張

現在有很多全職媽媽,雖然表面上是在家裏帶孩子,可是卻常常直接把孩子交給電子產品,比如手機、iPad、電視、電腦。第一對家庭中的媽媽可以說是典型的代表,每天都會上演的畫面是:媽媽爲了玩遊戲時不受打擾,讓孩子自己坐在沙發上玩iPad,當孩子主動放下手裏的iPad,尋求媽媽的關注時,卻被各種理由打發走。以至於孩子也養成了每天睜開眼的第一件事就是要iPad,當姥姥不讓孩子繼續玩時,三歲小男孩氣得衝着姥姥就是一句“你是不是有病”。

雖然看節目時,感覺這位媽媽的做法奇葩的讓人接受無能,但是這難道不是很多家庭裏養娃方式的縮影嗎?從小傢伙一上臺只會說“嗯嗯”,我們就可以看到這種養娃方式的弊端,可是爲什麼還是有那麼父母這樣做呢?表面上你整天在家帶孩子,沒有錯過他成長的每一瞬間,可是這樣把孩子扔在一邊也能叫陪伴嗎?這只是在帶孩子不是在陪孩子。高質量的陪伴,要有互動,比如可以一起做遊戲。這個效果是非常明顯的。

比如短片中,媽媽和孩子一起玩鯊魚遊戲,媽媽輸了,結果孩子死活不願意彈媽媽。還抱着媽媽說“我對不起你”,這個舉動是媽媽沒想到的。其實媽媽不知道,在這個時候他們的角色已經換掉了,孩子變成了媽媽,媽媽變成了孩子。爲什麼孩子知道不能彈媽媽,因爲他自己感受到疼,他把自己內心的感受轉移到媽媽身上。很多時候,我們的孩子不會認爲世界很可怕,而是認爲自己很弱小,會形成自我評價。這種評價不來源於真實的樣子,而是父母呈現的世界是什麼。真正的力量來自於青年的父母,你沒有給孩子勇氣和自信,那麼孩子在很多情況下都在扮演着父母的陪伴者和保護者。

爲什麼我們養一個孩子就累的夠嗆?六個原因,個個在理 第4張

我們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聽話懂事,這樣自己就可以省心不少。可是每一個懂事的孩子背後都有一個不懂事的爸媽。讓孩子多早的懂事並不是好事,要知道太聽話、懂事的孩子真的讓人心疼。我們要抽出時間多陪伴孩子,不要讓他們在應有的年齡喪失了童年的樂趣和童真。

三.對孩子期望過高

每一個孩子出生時,父母的唯一希望是孩子可以健健康康的。什麼聰明與否,學習成績好壞,是否漂亮,都不在父母的考慮範圍內。可是隨着孩子年齡增長,父母對孩子的期望發生了質變,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優秀得讓人羨慕,比如考上名校,進入國企,出國留學,工資按年薪算等等。比如第二對家庭裏的父母由於自身知識水平較高的緣故,總希望孩子可以青出於藍而勝於藍。雖然我也贊同讀書確實可以讓人有更多的選擇機會,但是這位父親卻沒有展現出高知應有的氣度和智慧,甚至還直言自己學習不好,否則現在就應該是博士了,言語上的碾壓讓幾位嘉賓當場尷尬的不能行。

其實很多時候,我們忽略了每個孩子都是不一樣的,並不是優秀的父母就肯定能教育出優秀的孩子;也不是寒門就難出貴子,否則這個社會就太不公平了。所以不管孩子聰明與否,學習成績好壞,既然我們把孩子帶到這個世界,我們就只能接受他們的現在和將來,儘自己的責任去教育他們。

爲什麼我們養一個孩子就累的夠嗆?六個原因,個個在理 第5張

五.給孩子貼標籤

我一直以爲小時候父母之所以奉行棍棒、批評式的教育是因爲他們知識水平低的緣故。可是從第二對均爲碩士學歷的精英父母身上,我看到了深深的悲哀。一個年僅四五歲的孩子就因爲不能長時間待在家裏看書、背單詞,就被父母貼上了“多動症”“注意力不集中”的標籤。我不知道父母到底清楚什麼是多動症,但是你要求一個幾歲的孩子如同成年人專注於一件事情幾個小時,這是不科學,也不可能的,他們的注意力只有十分鐘左右而已。

當你感覺自己的孩子專注力存在問題,喜歡亂動的時候,不要急着帶孩子去看病,吃藥,打針,而是要認真分析孩子那麼喜歡動的背後到底暗含着什麼,每個孩子的性格都是千差萬別的,把任何問題都歸結爲孩子的注意力不集中,其實是父母的推卸責任。很多時候我們會發現當孩子發現自己喜歡的東西時就會安靜下來,並且做的很棒,所以請相信你的孩子。

六.誇大孩子的缺點

雖然近些年,賞識教育逐漸被年輕父母所接受,平時孩子取得一些進步的時候,會給孩子口頭或者物質上的獎勵。但是一旦孩子的表現偏離自己的提前規劃和設定,很多父母還是會習慣性的把孩子批得一無是處。比如第二對家庭裏的孩子可能在學習方面沒有展現父母期待的天賦和成績,但是根據短片我們可以看到小姑娘畫畫還是很棒的。

套用嘉賓說的話:這對父母可能認爲動腦子的工作比依靠肢體工作更高級,所以即使孩子在繪畫方面有天賦,他們也選擇了視而不見。相反,過分強調孩子學習力差,各種不如別人家的孩子。

我想之所以很多人會出現這種觀念是因爲我們一直接受的教育—要取人之長,補己之短。可是這種教育並不好,自我認同更重要,讓孩子做一個快樂的正常人比成爲一個有科學能力但是其他方面都有缺陷的人更重要。我們應該教會孩子要懂得揚長避短,習得在社會上安身立命的本領。

養育孩子對於每一個父母來說都是一場修行,在育兒的道路上,由於缺乏經驗我們都會有用錯方式的時候。當然,這還是小事,最可怕的是本來就是錯誤的育兒經驗卻被自己奉爲經典,走入死衚衕,到時候孩子就遭殃了。所以學習正確科學的育兒知識真的很有必要。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