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教育資訊 > 良好的家訓,成就孩子的一生

良好的家訓,成就孩子的一生

來源:寶貝周    閱讀: 1.8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家訓,可以說是一個家庭的規範,以法的形式在一個家庭中傳承下去,是這個家庭的行爲準則。家庭中只有做到長幼有序、各正其位、各守其分,家庭方能自然得以安定,後輩自然得以成才,道德自然得以弘揚。

我懷着誠恐、虔敬的心情,寫下一點文字,意在喚醒父母沉睡的心靈,做好家庭教育,讓孩子朝着正道去成長、去成才,做一個有德之人。

良好的家訓,成就孩子的一生

暫且不論天地與我同根、萬物與我一體的大德思想,而我們的孩子,真的是一個家庭的全部希望!身爲父母,我們到底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爲一個怎樣的人?賢良?聖人?首富?豪傑?……孩子能有良好的德行,纔是我們所期望的。

2014年9月24日,習近平主席在人民大會堂出席紀念孔子誕辰2565週年國際學術研討會再次強調:中國優秀傳統思想文化體現着中華民族世世代代在生產中形成和傳承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審美觀等,其中最核心的內容已經成爲中華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是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在修齊治平、尊時守位、知常達變、開物成務、建功立業過程中逐漸形成的有別於其他民族的獨特標識!而如今的教育,爲了一味地追求教學質量,與西方國家教育理念接軌,完全忽略了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滲透與浸潤。習主席指出,一個國家必須要有自己的信仰,老祖宗留下來的東西,那是一個民族智慧的結晶。我們必須大力弘揚並且很好地傳承下去!因爲國人有了信仰,國家纔有希望、纔有力量!黨的十八大以來,習主席的講話和著述高度重視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並將其作爲治國理政的重要思想文化資源。習主席對於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有着獨特的認知和情懷,這是站在長遠的角度思考一個國家的未來走向。其實,也在告誡我們:做人,不能忘本!

如何才能很好地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呢?這是一項任重道遠的艱鉅任務,必須着手從娃娃抓起,從家庭教育抓起,從家風家訓抓起。

家庭是社會的組成細胞,只有爲孩子營造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圍,孩子纔會朝着正義之道發展。孩子的德行代表着一個家庭的家風家訓,代表着一個民族的榮辱興衰。因此,營造良好的家風家訓是每一位父母必須重視的事情。

唐太宗李世民的《帝範》是寫給太子李治的,要他今後如何做人,如何當好一國之君的箴言。以《帝範》中的《崇儉篇》爲例,教育太子李治在生活中處處要勤儉節約:夫聖代之君,存乎節儉。富貴廣大,守之以約;睿智聰明,守之以愚。不以身尊而驕人,不以德厚而矜物。茅茨不剪,採椽不斫,舟車不飾,衣服無文,土階不崇,大羹不和。非增榮而惡味,乃處薄而行儉。此節儉之德也。如果做爲君主都做到了節儉,那麼老百姓自然會效法,風俗自然就會淳樸起來。如今的孩子,生活在優越的環境裏,又有幾人做到了厲行節儉呢?孩子大手花錢,生活無度,責任在誰?謂在父母也!古人云:窮人的孩子早當家。讓孩子在幼年時期多吃一些苦頭,進行歷練,養成勤儉持家的習慣,纔是孩子一生的財富。此乃家訓“節儉”篇。

我們將孩子送入學校的目的是什麼?學成之後光耀門楣?尋求一份好的工作?將來成爲人上人?敬愛的周總理在學生時代的一句豪言壯語,激勵了幾代人:爲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因爲,年少時期的周總理就心懷祖國,胸裝天下,所以最終成爲了萬世愛戴的一代偉人。

良好的家訓,成就孩子的一生 第2張

我們再看看清朝文學家袁衷《庭緯雜錄》中的一句話,闡述了我們的孩子爲什麼要讀書:士之品有三,志於道德者爲上,志於功名者爲中,志於富貴者爲下。他把人的志向分爲三等,這確實是三種不同的人生目標啊!他認爲力求做一個有道德的人,是人生追求的第一目標,功名富貴等次之。接着他又批評了當時一些家庭對子女不恰當的要求:近世人家生子,稟賦稍異,父母師友即以富貴期之。這樣所造成的結果是“其子幸而有成,富貴之外,不復知功名爲何物,況道德乎?”父母不注意加強孩子的道德修養,將來孩子即使富貴了,但也不能長久。

我在農村經常聽到家長教育子女:不好好學習,將來就找不到好工作!沒有好工作,就住不上高樓開不起豪車,還得回農村種地!這就是我們的家庭教育思想,讓孩子奔着金錢名利去狠狠地學習,從而完全忽略了對孩子的道德教育。在這樣爭名奪利的理念下教育出的孩子,縱然功成名就了,日後對家庭又能擔當起什麼重任呢?對社會對祖國又有什麼作用呢?還望家長三思!此乃家訓“道德”篇。

如今的社會,孩子們爲什麼缺乏感恩意識?在家唯我獨尊,出門不知天高地厚。心中從來不顧及自己的父母和老人,把中華民族孝道文化踐踏得支離破碎。其實,在家庭中的道德核心,就是“孝”啊!孩子對父母孝敬,是一種極其正常的人倫關係,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如今的孩子,竟然反過來要學習孝文化。難道孝敬自己的老人還得去學習?這是多麼可悲的事情!《朱柏廬勸言》中提到:孩提之童,無不知愛其親,及其長也,無不知敬其兄。可知孝親悌友,是天性中事,不是有知有不知,有能有不能也。在家庭中,父母不僅賦予子女生命,而且將之養育成人。當父母老了,孩子反過來像父母撫養自己那樣贍養老人,這應該是天經地義之事,是十分自然的。但是,現在的孩子有幾個具有孝心!其責任誰乎?亦謂之父母也!古代二十四孝的故事如今的孩子們能說出幾個?家長又能說出幾個?中國傳統文化斷代了近百年,今天竟然連最基本的孝道都要學習了,一個民族的悲哀。此乃家訓“孝道”篇。

良好的家訓,成就孩子的一生 第3張

通過近十年的教學生涯,我還發現如今的孩子們不知道忍讓,不知道合作與團結。將來孩子生活在社會中,必然要與各種各樣的人交往,怎樣與人相處,這也是十分重要的。家長們應該給孩子傳授一些基本的社交經驗,引導教育孩子怎樣處理同學之間的矛盾或摩擦。《高宗憲公家訓》告誡家人:臨事讓人一步,自有餘地;臨財放寬一分,自有餘味。這不僅是在處人,也是在積德啊!只有與人善處,才能與人相安。我們要教育自家孩子與人相處胸懷要大,切不可斤斤計較。

我們經常聽到有些家長知道自家孩子跟其他同學鬧矛盾,或是打架吃虧了,就厲聲訓斥:“他打你,你沒長手嗎?不使勁還手,還在這哭,咋生你這個窩囊廢!”“他打你哪了?告訴我是誰,老媽替你出氣!”“他再打你,你打不過就咬!”聽聽,咱就是這樣教育孩子的,一看到孩子身上有傷,不問青紅皁白,就歇斯底里地把責任一股腦兒推給對方。在我們心中,孩子永遠都沒有錯!這樣教育出的孩子,將來又有什麼出息!由此我想到,孩子的暴力傾向從家長的斥責聲中漸漸養成了。“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大概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吧。此乃家訓“善處”篇。

俗話說:國有國法,家有家規。家訓是否確立,能否身體力行,關係到家庭中孩子的一生,也會關係到一個家族的興衰成敗。奉勸爲人父母的,別再刻意追求孩子的分數了。把孩子的道德教育做好,把我們自身的良好品行留給孩子吧。最後,孩子的家庭教育我奉上兩句話:成長永遠比成績重要,做人永遠比做事重要!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