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1-3歲 > 幼兒教育 > 越獎勵孩子越不聽話怎麼辦

越獎勵孩子越不聽話怎麼辦

來源:寶貝周    閱讀: 2.22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越獎勵孩子越不聽話是怎麼回事?獎勵孩子用什麼方法效果好?很多家長都知道激勵孩子的作用,只是激勵激勵着就往往跑偏了路。

朋友的孩子讀三年級,非常不愛做作業,最近她手舞足蹈地跟我說:“孩子做作業動力十足,每天回家,攔都攔不住”。

我問她用了什麼方法。

朋友自豪地說:“我列了個學習清單,完成一項就打鉤,只要集滿十個鉤,就可以兌十塊錢”。

深知物質激勵的危害,我搖頭建議她不要用這個方法。

朋友神祕一笑:“寶寶最近看上了一個汽車玩具,價格可不菲,他動力不會減少的”。

果然,兩週後,朋友垂頭喪氣地跟我說:“怎麼就不靈了呢?寶寶說十塊錢太少了,我覺得他太貪心了,罵了他一頓後,他現在非常抗拒做作業”。

是啊,爲什麼就不靈了呢?

很多家長都喜歡用類似物質獎勵法:

你這次進前十,就帶你去遊樂園!

你把字寫工整了,就多看半小時電視!

你收拾乾淨屋子,就給你買那套新裙子!

爲什麼這些獎勵有效期都這麼短,下次用同樣的方法就不管用了呢?

越獎勵孩子越不聽話怎麼辦

物質獎勵不靈的原因

心理學上有個有名的實驗叫做德西效應。

教育家德西請了一批大學生,把他們分爲兩組做有趣的智力難題。區別就是有一組每做對一道題給一美元,另一組沒有。

起初半個小時裏,得到錢的那組做題十分起勁。但是等他宣佈休息的時候,令人詫異的是沒有金錢獎勵的學生反而在繼續解題。

這就是著名的“德西效應”:當一個人進行愉快的活動時,給他提供外在的獎勵,反而會減少這項活動對他的內在吸引力。

再回到上面的問題,爲什麼物質獎勵都不靈了?

因爲所有物質獎勵都只是眼前的刺激,沒有深入到內在驅動力的誘發。

就像望梅止渴,物質誘惑僅僅只能緩急,讓孩子吞吞口水,往前挪動幾步。

等到孩子對眼前的獎勵習以爲常的那天,等到孩子新裙子買到了,遊樂園去到了,動力也就停止了,你只能繼續用更大的物質激勵去誘惑,孩子才肯繼續前行。

而喚醒孩子的內在動力,調動他們本身對學習的征服感和成就感,提供精神的滿足和愉悅感纔是真正的源頭活水。

就像德西實驗裏,沒有物質獎勵,仍舊繼續解題的學生一樣,他們享受的是事情本身的樂趣,渴望的是智力的挑戰。

這些比物質獎勵更讓人享受,且更能讓人堅持。

物質獎勵的危害

物質獎勵不僅僅會阻礙內在動力的激發,更可怕的是還可能毀滅我們的孩子。

a. 讓孩子變得急功近利

《圍城》裏說過一段話:西洋趕驢子的人,每逢毛驢不肯趕路的時候,就在它眼前吊一根胡蘿蔔,靠着這胡蘿蔔誘使毛驢前行。

物質獎勵就像在孩子面前掛一根胡蘿蔔,本來是讓孩子好好上路,結果卻讓孩子一心盯着蘿蔔。

只想得到獎勵,反而失去所做事情本身的樂趣,這是一種本末倒置。

它只能培養出急功近利的孩子,讓我們的孩子一葉障目,不見泰山。

b. 失去責任心

做作業和學習,整理房間等本來就是孩子自己的責任和義務,是他們必須自己解決和完成的,家長只能提供輔助和陪伴,而不應該用物質獎勵替他們分擔起這份責任。

就像周國平所說:一個人唯有對自己的人生負責,建立了真正屬於自己的人生目標和生活信念,他纔可能由之出發,自覺地選擇和承擔起對他人和社會的責任。

物質獎勵誘惑只會培養出一個失去責任心的孩子,這對他們的成長百無一利,只有弊。

c. 助長孩子的貪婪和冷漠

物質誘惑只會刺激孩子的慾望,讓孩子慾壑難填,變得貪心不足,而家長不斷填補這個慾望的坑洞,也只會增加自己的負擔。

就像朋友的孩子,這一次做完作業給十塊錢,習以爲常之後就覺得太少了,就要求加價。

這一次是十塊,下一次他的要求是出國遊,不答應就不考試,作爲家長的你又該怎麼辦呢?

又或者,你生病的時候,讓孩子去買藥,孩子也要說:“媽媽給十塊錢,不給我就不去”,你作何感想呢?

正確獎勵孩子纔有效

那孩子就不用獎勵了嗎?

不,孩子是十分需要的。

《正面管教》一書中肯定了激勵的作用:

“孩子們需要鼓勵,正如植物需要水。沒有鼓勵,他們就無法生存…… ”

激勵分爲兩種,一種是外部的,比如外在的讚揚,物質獎勵,好的名次,這會引發外部動機;一種是內部的,掌握知識,提高正確率,獲得成就和勝任感,這會引發滿足感,產生持續的內部動力。

作爲家長應該是想方設法刺激孩子的內部動力。

那家長們可以做些什麼呢?

1. 找到行爲的內在好處,給予描述性表揚

比如孩子認真學習的時候,媽媽不要誇獎:孩子,你很棒。

這樣沒有點到實處的表揚,孩子聽多了也沒感覺

你應該做的是,觀察孩子認真學習的原因和好處,然後真誠而驚喜地說:“寶貝,好快啊,媽媽剛纔注意到你學習的時候很專心,果然,今天題目做得太快了!媽媽真爲你高興”

這樣孩子就會知道專心會讓解題變快,是值得肯定的,下次應該專心。

通過真誠的讚揚,孩子會有一種很強的勝任感和自豪感,獲得的是持續的驅動力。

2. 感謝和鼓勵孩子會更有用

父母真摯而誠懇地感謝孩子給予的付出,會讓孩子更有滿足感和主動性。

比如孩子幫你扔了垃圾,你可以跟孩子的爸爸(讓孩子聽到),或者直接跟孩子說:“寶貝真的懂事了,知道媽媽上班辛苦,今天主動扔垃圾了,真的要好好疼你,媽媽謝謝有你這麼個好幫手!”

孩子聽到這些話,會比得到獎品還開心,因爲他的付出得到了尊重。

3. 讓孩子參與問題協商和總結,及時肯定

馬斯洛的需求五層次論對孩子同樣管用,當孩子遇到問題的時候,鼓勵孩子自己參與到問題的探討和解決當中來,會同時滿足孩子的尊重需求和自我價值實現感。

媽媽需要做的就是引導並且鼓勵:“寶貝,發現你這段時間做作業的速度慢下來了?媽媽看着很着急,害怕你會養成不好的習慣,你能幫媽媽想想辦法嗎?”

事實上家長提出問題,孩子都很樂意自己想辦法解決問題的,只要孩子想出辦法,家長給予尊重和肯定,他會更渴望自己征服困難。

《次第花開》裏面有提到物質滿足和精神滿足的關係:

“物質的確能給人們帶來滿足感,但僅限於感官上的滿足,而人之所以有別於動物,卻在於她不僅需要感官上的滿足,還需要精神上的滿足。”

在當下物慾橫流的社會裏,物質獎勵是條捷徑,能給孩子帶來一時的滿足,但是卻不會產生長久的動力。

不管任何時候,家長們都要銘記:從孩子的立場出發,給予真摯的愛和關心。

這,纔是孩子一生有效的獎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