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教育資訊 > 父母越是講道理,孩子越是不聽話

父母越是講道理,孩子越是不聽話

來源:寶貝周    閱讀: 2.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你覺得自己的孩子聽話嗎?很多家長喜歡講道理,那麼其實這會讓孩子感覺到很被動,父母越是講道理,孩子越是不聽話。

自從打孩子這一管教方式被大家廣泛否定之後,講道理成了很多家長教育孩子的習慣。

然而每次跟孩子講道理,似乎是家長的一場獨角戲:家長苦口婆心,語重心長,孩子充耳不聞,我心依舊。

前些日子,一個朋友就對我說:“孩子正處在叛逆期,我幾乎天天都要給他‘上課’,講道理,可他一句都不聽,我行我素。”

父母越是講道理,孩子越是不聽話

和孩子講道理爲什麼總是不管用?

你越是講道理,孩子顯得越被動

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這樣一段話:

“任何一種教育現象,孩子在其中越少感受到教育者的意圖,他的教育效果就越大。”

總是習慣於給孩子講道理的家長,教育意圖太明顯,常常不自覺把自己置於一種高高在上的姿態,而孩子只能被動接受。

這種讓被動接受的方式,往往會讓孩子感受到壓力和不快樂,“教育”的效果大打折扣。

通常會導致兩種極端的情況,要麼迫於家長的權威委曲求全,要麼就對家長的道理充耳不聞。

就像很多父母,總是不接納孩子情緒情感的合理性,總是評判孩子不應該這樣那樣。

比如最經典的,小孩哪裏有腰?懂事的小孩不應該哭鬧,你大就要讓着弟弟妹妹。

他們從未嘗試過理解:爲什麼孩子會說腰疼?爲什麼孩子有時會哭鬧,發生了什麼?爲什麼孩子會和弟弟妹妹爭吵,他的感受是怎樣的?

這些對孩子情感和感受的忽視甚至否定,會讓孩子真實的自我得不到發展,讓孩子害怕一旦不遵守那些大道理了,就是不夠好的、不配被愛的,內心缺少安全感。

很多時候,理解和感受的力量,要比講道理大得多。

教育方式有很多,但要注意可接受性

思想家盧梭曾說過,三種對孩子不但無益反而有害的教育方法是:講道理、發脾氣、刻意感動。

家長講道理固然是爲孩子好,但也要注意可接受性,考慮到孩子的感受,每個人都不喜歡"赤裸裸"的教育形式。

想要促使孩子主動、積極發展,在教育孩子時,可以通過“啓發、暗示、商量”等形式來進行。

曾經看到網友分享的一個小故事:

地鐵上,看到一個小男孩在吃東西,媽媽跟他說,“兒子,地鐵上有三隻羊,中途來了一隻狼,那麼還有幾隻羊呢?”

小男孩自信滿滿地說:“沒有羊了,因爲被狼吃了,媽媽我早就知道了。”

沒想到媽媽卻說,“不,還有3只羊,因爲地鐵上不能吃東西。”

孩子聽完,默默收起了零食。

這位媽媽的教育,充滿了智慧,既顧及了孩子的面子,又把道理轉化成一個小故事,引起孩子主動的思考,接受度就變高了。

生活中,給孩子講道理需適度,不如通過給孩子講一些有寓意的小故事、角色互換、情景再現等巧妙的方式來啓發孩子,從而達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道理不是靠聽,給孩子親身體驗的機會

前不久上映的電影《小偷家族》頗受好評,電影中老奶奶的扮演者樹木希林在接受採訪時被問到:“對於年輕人,你有什麼樣的人生建議?”

她回答說:“請不要問我這麼難的問題。如果我是年輕人,老年人說什麼我都是不會聽的。”

反觀自己,年少時長輩總是會給自己講各種人生道理,最多也只是口頭應允,內心實則毫無波瀾,因爲沒有經歷過那些事情,根本無法體會到箇中滋味。

只有當自己不斷成長,經過親身實踐,纔會在某些時刻回過頭來感嘆:“啊,原來當年父親說的那些話確實沒錯。”或者用自己的例子推翻了當年被灌輸的那些大道理,充滿了成就感。

這也就啓發我們,想讓孩子明白道理,不要總想着把道理告訴給他,最重要的是讓他有機會從實踐中獲得連續不斷的經驗。

就像一位朋友說他家5歲多的孩子,大冬天每到晚上都吵着出門玩。

朋友連續幾個晚上都給孩子講道理,“冬天外面冷,也沒有什麼小朋友,不好玩的,還有可能感冒······”

顯然孩子根本不會聽,每天晚上都因爲要求不被滿足而哭鬧一番。

幾次三番之後,朋友一狠心順了孩子的心願,帶孩子出門,誰知孩子還沒待多久便吵着回家,凍得瑟瑟發抖,接下來再也沒吵着晚上出去玩。

所以很多時候,在安全的範圍內,在面對孩子不合理的要求,不妨暫且滿足他們,給他們嘗試、探索的機會,讓孩子自己去感受、體驗、認知。

當孩子嚐到行爲後果時,自然而然會有所反思,從而調整和約束自己。

這種通過自身嘗試、收到反饋、獲得經驗的過程,教育效果往往更加顯著。

再多的大道理,也比不上父母以身作則

講道理只是教育過程中的一小部分,而且是不利於孩子接受的方式。

要使教育深入到孩子心中,最重要的還是靠父母的行爲示範和人格魅力去影響他。

著名科學家錢學森即是如此。

他在教育後代時,很少苦口婆心地說要怎麼做,而是直接以自己做好榜樣,把要教給孩子的人生哲理,用行動的方式告訴他們。

比如他好讀書,每晚7點過後是他的學習時間,這個時間段無論是誰都不可以打擾,哪怕天氣再炎熱、再酷寒,也會克服種種不適,靜心讀書。

正因如此,他的這種“讀書無止境”的觀念,深深植入孩子心中,孩子一個個都成就不凡。

很多父母嘴上講的都是道理,行爲卻與道理相悖:

要求孩子遠離電子產品,自己卻天天拿着手機不放;要求孩子早睡早起,自己卻熬夜賴牀······

這樣的話,講再多道理也是枉然。

你愛乾淨講衛生,孩子會看在眼裏,養成良好生活習慣;

你懂禮貌有教養,孩子會記在心上,爲人處世寬厚有分寸;

你喜歡讀書看報,瞭解新知識,孩子也會耳濡目染,愛上學習,保持好奇心。

說到底,教育從來不是苦口婆心的說教這麼簡單,父母口頭少講道理、自身言行符合道理,加強自身修養、給孩子做好榜樣,纔是教育的真諦。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