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學前教案 > [學齡心理]爲什麼有的孩子越鼓勵反而越不自信?

[學齡心理]爲什麼有的孩子越鼓勵反而越不自信?

來源:寶貝周    閱讀: 1.9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在足球場上,他雖然盡力躲避打來的球,但不是被打中屁股就是被打中頭,還經常摔倒在地,因而時常被同學嘲笑。

喬伊是蘭迪最好的朋友,他在運動方面比較擅長。有一次,班級要組織足球賽,喬伊邀請蘭迪一起參加預先賽。可是,蘭迪卻說寧死也不會參加。

但最終喬伊說服了他,並利用業餘時間對蘭迪進行訓練。蘭迪竟然發現自己很興奮,而且取得了一些進步。

然而,當正式預選賽到來時,蘭迪看到操場上的男孩們在踢足球,而且經常跌倒,這讓他感到很恐懼。預選賽時,他不僅沒有取得好成績,還因爲接球而受了傷。

[學齡心理]爲什麼有的孩子越鼓勵反而越不自信?

看到這樣的情況,蘭迪的父親安慰他,說他在球場上表現得很好,只要繼續努力就可以做得更好,並可能在明年通過預選賽,這次只是不順利而已。

可蘭迪卻認爲,自己很差。今年沒有被選上,明年一樣不會被選上。自己很後悔來參加這個預選賽,自己真是笨蛋。

父親出於好心,又勸解了蘭迪一番,告訴他不要灰心,以後一定可以做得更好。可是卻對蘭迪一點作用都沒有。

[學齡心理]爲什麼有的孩子越鼓勵反而越不自信? 第2張

從這個事例可以看出,蘭迪的父親像其他父母一樣,想通過積極的鼓勵和愉快的方式來提升蘭迪的自信心,他不斷地好言安慰蘭迪,希望他能減輕痛苦並重拾信心。

然而,這一切都沒有用,蘭迪反而更加不自信,因爲他不再是個單純、好哄騙、急於將不愉快的真相忘掉的孩子。

爲什麼會出現這樣的問題?難道父親的做法有問題嗎?

兒童在大約七八歲時,達到了新皮亞傑理論中提到的關於兒童自我概念發展的第三階段。與以前全有或全無的、非黑即白的自我界定不同,他們對自我的判斷變得更加實際且平衡,他們對自己的認識也不只集中在一個維度上。

就像蘭迪一樣,他在其他方面都很優秀,這也是他喜歡學校的原因,因爲在這些方面他找到了自尊和自信;但是在體育方面,他也認識到自己與其他人的差距,他的自我效能感很低。

[學齡心理]爲什麼有的孩子越鼓勵反而越不自信? 第3張

雖然,父親極力想讓他在體育方面建立信心,但蘭迪認識到,自己在體育方面很差,並且在現實中感到,自己不具備足夠能力改變這樣的現狀,如果他一直這樣,他在體育方面就會越來越失去信心,而不願去改變這樣的現狀。

相反,對於自我效能感很高的兒童,他們認爲自己有能力成功,他們也願意爲此付出努力,即使在遇到困難時,他們也會堅持,並在必要的時候會尋求幫助。

然而,蘭迪的問題充分證明了,他之前缺乏在體育方面的練習,僅僅靠父親脫離現實的、空洞的鼓勵已經不能讓蘭迪信服,所以他會選擇逃避。

根據埃裏克森的觀點,兒童自尊的一個主要決定因素是兒童是否認爲自己有能力產生有價值的成果。兒童中期的主要危機是勤奮對自卑,兒童需要學習他們所處社會中的有價值的技能。

[學齡心理]爲什麼有的孩子越鼓勵反而越不自信? 第4張

在美國對514名中產階級家庭兒童的追蹤研究中發現,父母對子女在數學和運動能力方面的信念與兒童自身的信念密切相關。也就是說,父母強烈地影響着兒童的勝任感信念。

回到蘭迪的例子,父親僅靠言語鼓勵是沒有用處的,蘭迪已經能夠判斷理想與現實之間的差距。“嗨寶寶育兒”(微信ID:hiangel_cn)認爲,父親需要做的是,幫助蘭迪建立勝任感信念。

其實,父親可以不必強迫蘭迪去參加這樣的預選賽,而是針對蘭迪在體育方面的弱項,創造有利於緩慢提升他技能的環境。

比如,經常與他到戶外進行運動,有針對性設計一些他稍加努力就能完成的運動項目,讓他在實踐中感受到自己的進步和提升,而不是告訴他能夠成功。

[學齡心理]爲什麼有的孩子越鼓勵反而越不自信? 第5張

所以,父母在遇到孩子在某些方面不擅長時,僅僅通過空洞的鼓勵是不行的,特別是對於逐漸長大的學齡期兒童,父母需要做的是讓他在實踐中逐步找到掌控感,如果某一項任務超出了他的能力,他就會感到自卑;相反,只有他通過實踐發現自己能夠做好,纔會真正獲得自信。

比如,兒童在一次測驗中考的不好,不要告訴他以後一定能考得更好,而是逐道題與他分析錯誤的原因,因爲只有這樣,他才能知道自己考不好的原因,也有了具體的努力和改進的方向,否則,一味的鼓勵可能會讓他在下次失敗後變得更加不自信。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