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1-3歲 > 幼兒教育 > 父母如何發掘孩子的天賦

父母如何發掘孩子的天賦

來源:寶貝周    閱讀: 7.63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孩子沒有天賦,你會堅持讓他去興趣班嗎?家長想想也對,考慮到家庭在孩子這種興趣技能上的培養會是個消耗戰,乾脆便讓孩子放棄了。

父母如何發掘孩子的天賦

只是因爲幾次畫不好,或沒能畫出別人期望中的效果,別人是否就斷定說你的孩子在這一門技能上的學習能力不行或沒有天賦?而你,是否也認同了他們的說法,認爲自己的孩子不是學這個的料,從此決然放棄,或是讓他在這一門興趣的學習上得過且過?

有時候

孩子的“不行”是否跟老師有關呢?

三年級,我爸送我參加校外一個乒乓球興趣班。老師不是我喜歡的類型,而我也同樣不討他喜歡。很長一段時間,他一直想要教會我正手和反手打球。這個過程中,他總是批評我動作錯了,而從沒有誇讚過我,這就導致了我只注意握拍的姿勢而根本接不到一個球。有一天,他煩了,對我爸說:“看來,你孩子學這個不行啊……”興趣班未結束,我就被揪回了家。因爲這段不愉快的經歷,我再也沒拿起過球拍。

之後的很多年,我也不再願意參加其他球類運動。所有這些變化,僅是因爲老師對我爸說的一句話。那一句話就像是一顆毒藥,在我心裏生根發芽,變成一個緊緊箍在我頭上的魔咒——你學這個不行。

上初中,開學第一節體育課是打乒乓球。我學得戰戰兢兢,當我支支吾吾對體育老師說:這個我沒潛質,所以老不會……他打斷我說:“這麼多年,我教的學生還沒有學不會的,如果你一味告訴自己不行,以後你不行的事只會越來越多。”這句話在我心裏留下了太深的印象。

不知你注意到沒有,每天,在學校裏,正有不計其數的孩子被老師“訓練”成學習上束手無策的孩子。心理學家德維克曾讓7到10歲的孩子進行一個試驗。一開始,這些孩子從老師那裏得到一份無法解答的數學題,當他們絞盡腦汁還是解答不出來時,他們失去了希望。

接着,他們獲得另一份較爲容易解答的數學題,奇怪的是,對於第二份數學考卷,他們也久久未能解答。後來,德維克換了一位試驗老師,孩子們才能正常解答出數學題。

對一個孩子而言,僅是因爲他學得慢就做出“不行”的評價,難以讓人信服。是因爲孩子學得慢影響老師的工作效率嗎?是因爲孩子學得慢加大老師或父母的工作量嗎?我們把情緒上的不悅轉化爲對孩子的負面評價,或許很常見,但這和孩子的“不行”無疑沒有直接關係。

現在仔細想想,有時孩子的“不行”是否也跟老師或父母有關呢?回憶讀書時期,或許我們都有過同樣的經歷,在有些老師教的學科,我們總是無法取得理想的好成績,儘管,我們並非不夠聰明。

父母最大的不幸

是認爲自己的孩子不行,從此放棄他

小時候,鄰居一位阿姨常對她女兒說:“你要學這個,得先是這塊料,開這一竅。生成教不成,教成累死人……”她一直認爲一個要在興趣技能上學有所成的孩子首先靠的是天賦。她不讓女兒去學唱歌,因爲她認爲女兒沒有良好的嗓音條件,不讓女兒學鋼琴,因爲她覺得女兒沒有優越的樂感基因……所以至今,她的女兒在這些令人豔羨的特長領域裏一無所成。

現實中生活中,很多人的成功都依賴於出色的天賦,天賦的重要性不可否認,但僅憑着自己的主觀認識,過早地給自己的孩子下定論,打壓他們的興趣和積極性,就未免太過於草率。

2006年各大媒體上都在討論一個人,他叫王楠子,曾是上海某中學一個標準的差生,他常被老師“重點關照”,可王楠子的父親偏不信這個邪,執意把備受嫌棄的兒子送到美國紐約求學。8年後,王楠子成了全美動畫比賽個人組冠軍,並被老師表揚是個天才。王楠子命運變形記給了很多人當頭一擊,爲此,王恩重還一度向教過孩子的老師發難。後來,有記者問王恩重:你覺得作爲父母最大的不幸是什麼?王恩重說:最大的不幸,就是你相信了某些人,也以爲自己的孩子不行,從此放棄他。

“沒有天賦”也好,“能力不行”也罷,在著名教育學家李希貴看來,很多時候,一些專業人士給孩子貼的標籤,看似在瞭解情況後給出的評價,實則上,卻是一種懶於深入瞭解便匆忙將人分類的責任懈怠。更糟糕的是,如果作爲家長的我們也中了這些魔咒,認可了他人一時給自己孩子所貼的標籤,從此對其採取消極的態度,對孩子的成長將是非常不利的。

投資界的超級巨星彼得·林奇認爲,自己之所以能成爲華爾街股神,只不過是花了二十幾年的時間才終於找到了一種適合自己操作的行之有效的方法而已。如此看來,一些“暗藏天賦”的孩子被掃進受人遺棄的垃圾堆,是不是也意味着我們還未能幫這些孩子找到一種適合他操作自己才能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呢?

別人的評價更多反映出了他們是誰

而不是你的孩子是誰

孩子成長過程中,類似這樣的魔咒很多,它們或許都是從別人一句無心、善意或者惡意的評價開始,以致一個家長漸漸把這些評價變成自己內心的聲音,並如同真理去信奉它,然後在不知不覺中喪失了對孩子寄予的某種“美好”。

我們要如何打破這些魔咒呢?永遠不要輕易相信任何人對你的孩子的任何評價。別人的評價,至始至終都是別人對你的孩子的理解,它更多地反映出了他們是誰,而不是你的孩子是誰。

所以,當下一次再有人這樣評價你的孩子時,請積極地面對他們的反饋,並衷心地感謝他。,你的孩子能力行不行、有沒有天賦,跟他們的評價一點關係也沒有。因爲我們的孩子是發展的、變化的,目前的行不行、有沒有天賦那都不是最終的結果。而最終的結果,是你需要聽從孩子內心的聲音,鼓勵他向着自己所感興趣的方向發展,並且接納此刻還不完美的那個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