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寶寶護理 > 寶寶呵護 > 父母必修,如何應對孩子發燒?

父母必修,如何應對孩子發燒?

來源:寶貝周    閱讀: 1.1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發燒是每個孩子成長過程必經的考驗,不論你再怎麼精心護理,都會避免不了的出現。發燒的本質是機體對外來病菌的有效免疫反應,是身體的一種自我保護機制,從這個角度看發燒並不是一件壞事!

發燒是每個孩子成長過程必經的考驗,不論你再怎麼精心護理,都會避免不了的出現。發燒的本質是機體對外來病菌的有效免疫反應,是身體的一種自我保護機制,從這個角度看發燒並不是一件壞事!

父母必修,如何應對孩子發燒?

但是面對孩子發燒,幾乎沒有家長能保持淡定,大多都表現出焦慮和恐懼,這種恐懼主要來自對未知危險的不確定,比如害怕發燒會燒壞腦子,燒壞心臟等等。

於是多次往返醫院找醫生做化驗,只希望這燒趕緊退下來。孩子生病家長擔憂是情理之中的事,但是如果由於自己的焦慮和恐懼而做出不理性的選擇,給寶寶用一些不必要的藥物,讓寶寶承受一些不必要的藥物副作用的風險,就得不償失了。

很多人擔心的“燒壞腦子”其實不存在,但是有些顱內感染比如“腦膜炎”會出現發燒,是先有“腦膜炎”再出現的發燒,而不是因爲發燒導致了“腦膜炎”,也就是說這種腦組織損傷是感染所致,不是發燒引起,而且也沒有任何證據表明發燒本身會惡化病情。

父母必修,如何應對孩子發燒? 第2張

發燒本身不是病,而是一種症狀,它提示我們的身體正在與某病菌做鬥爭。導致孩子發燒的原因有多種,比如受寒、積食、扁桃體發炎、腸胃炎、咽峽炎、幼兒急疹、水痘等等,不同的原因處理方式有所不同,但現實中很多家長也搞不清楚到底什麼原因,又該如何應對?

我先總結幾條處理髮燒的原則,在不清楚發燒原因的情況下可通用:

1、3個月以內的寶寶發燒達到38度,應立即送往醫院;

因爲這時期的高熱可能是比較嚴重的感染導致,如果家長盲目使用退燒藥,把燒降下來掩蓋了原發病,就延誤了最佳治療時機,應該送往醫院查明原因再對症處理。

2、3個月以上寶寶,可先在家觀察;

因爲大多是自限性的病毒感染,只要正確護理,這種發燒並不會給寶寶造成傷害;

父母必修,如何應對孩子發燒? 第3張

3、退燒藥和物理退燒法聯合使用:

從剛開始有發燒跡象時就可以開始用物理退燒法,比如用溫熱的毛巾敷身體;洗溫水澡;適當提高室溫的情況下減少衣物;多喝水,喝水的原則是39度以下喝溫熱白開水,39度以上喝淡鹽水;中醫推拿法比如退六腑、推天河水可適當配合用;

特別提醒的是不要用酒精擦浴、不用冰袋,退熱貼作用很有限;

最常用的退燒藥是“布洛芬”(美林)和“乙酰胺基酚”(泰諾林),什麼時候用呢?

國內的指南包括崔玉濤醫生的建議是38.5℃就可以用,但國外比如尼爾森兒科學的建議是超過39.0℃用藥是合理的。那我們怎麼選擇呢?

其實最關鍵的是看孩子精神狀態,退燒藥物最大的意義是讓孩子不那麼難受,如果孩子能吃能玩能睡,即使39.5℃我也不會給藥,但如果孩子表現出哭鬧煩躁不安,最多38.5℃時要給藥,實在拿捏不準也可以選一箇中間值。

因爲退燒藥也是可能產生副作用的,所以38.5℃以下沒有其他基礎疾病的不建議吃退燒藥。布洛芬只能用於6個月以上的孩子,而且不要給頻繁嘔吐、脫水的孩子用,以免產生腎損害;

父母必修,如何應對孩子發燒? 第4張

(兩種退燒藥的使用按體重選擇劑量)

4、出現以下情況需立即去醫院就診:

寶寶精神狀態不好,表現出非常不舒服和萎靡不振;

起病急,發燒超過40度且伴有拒絕喝水,排尿少,哭時眼淚少,口腔乾燥;

持續腹瀉、嘔吐;

發燒超過72小時出現以上症狀,或者用退燒藥降溫效果不明顯也應儘快送往醫院;

父母必修,如何應對孩子發燒? 第5張

體溫升高可以減少病菌的複製和繁殖,提高人體的炎症反應,有利於致病微生物的清除,所以發燒對孩子的病情恢復是有利的,那爲何發燒對身體有利又不會燒壞身體,還要積極退燒呢?

主要讓孩子不那麼難受,想想大人發燒的時候,燒到38度就已經崩潰了(這點孩子耐受力比大人強),另外退熱也是防止熱性驚厥和降低體內過多的消耗!

與大人不同的是,寶寶發燒起來勢頭就很猛,容易升到38.5度以上,發燒頻率也比大人高很多,原因是孩子免疫系統和大腦發育都不成熟,遇到體溫調節中驅上調後,經常出現調節過度的現象。

物理退熱是很好的輔助法,因爲退熱的根本是要增加散熱,減少產熱,用溫水洗澡有助皮膚血管擴張,有利散熱,多喝水多排尿也都增加散熱的方法,有時候家長會發現輸液後也會退燒,就是因爲補足了液體,所以在家護理時,要讓孩子多多喝水,

發燒是免疫系統起作用的表現,孩子的免疫系統也在和病菌接觸過程中不斷完善,等孩子大了,發燒的頻次也會越來越少,所以發燒是孩子成長過程中不可避免的,家長們大可淡定一些、放鬆一些。

寶寶呵護
生活護理
急救措施
體檢免疫
母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