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1-3歲 > 幼兒教育 > 對孩子進行正向引導有多重要

對孩子進行正向引導有多重要

來源:寶貝周    閱讀: 2.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爲什麼孩子需要家長正向的引導?教育孩子不能一味的責備,需要鼓勵和正向引導?下面來看看孩子進行正向引導的重要性。

爸爸帶着兒子在樓下騎車玩,突然跑出來一隻小狗,兒子緊急停車,一下子摔倒在地。

爸爸:你怎麼回事啊?讓你慢點兒騎你就是不聽!

兒子:嗚嗚嗚嗚!我怕壓到小狗狗!

爸爸:摔倒了還那麼多理由!你要是再不聽話就別騎車了!

兒子:不嘛,我要騎車!我還沒玩夠呢!

爸爸:那你注意安全,好好騎車!要是不聽話,咱們馬上回家!

您有沒有像案例中的爸爸那樣,不分青紅皁白地就責備孩子呢?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很多成人喜歡依賴於自己的心情帶養孩子,自己心情好時,就會對孩子很有耐心,百依百順,但是自己心情不好時,又會強勢霸蠻,絲毫不考慮孩子的處境。

那位爸爸在跟孩子溝通的過程中,始終沒有提及小狗狗闖出來的事情,而是一味在指責孩子不聽自己的話,爲孩子建立的邏輯就是,你不聽話,所以會摔倒;你不聽話,所以我們要立即回家。毫不誇張地說,父親對兒子全是反向的責備,沒有絲毫的正向引導。

爲什麼我們要對孩子進行正向引導,而不應該反向責問呢?原因很簡單,因爲反向責問根本無法解決孩子的安全問題。爸爸的養育目標是孩子開心安全地騎車,但是鑑於上述的對話,這兩個目標恐怕一個也沒有實現。

首先,孩子明明是因爲對突發事件處理經驗不足,而且可能騎車技術不是很嫺熟,才導致摔倒,這些纔是孩子摔倒的原因,而不是爸爸強調的不聽話;

其次,由於孩子出現了摔倒行爲,爸爸沒有任何一句安慰或者是查看傷情,而是立馬搬出懲罰,這讓孩子情何以堪,這樣的表達很容易讓孩子以後經歷挫折失敗的時候,第一個想法就是尋找責任人,發泄不滿,而不是冷靜下來處理問題。

對孩子進行正向引導有多重要

最後,孩子身上表現出的本能的善良被爸爸無情地忽視,孩子擔心傷到小狗,纔會採取措施,爸爸目睹這個過程後,理應肯定孩子的做法,認可孩子的愛心。爸爸的一通教育會讓孩子潛意識認爲,躲讓狗狗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我自己不要摔倒。

在跟孩子溝通過程中,父母應該始終堅持正向引導,避免反向指責。爸爸完全可以先查看孩子是否受傷,然後表揚孩子的愛心,再來教授給孩子一些剎車技術,陪伴孩子練習。這樣既能維護孩子的善良本性,又能保有孩子繼續騎車的興趣,而且讓孩子不會因爲一點小小的挫折,就隨便放棄運動的機會。

逆向指責,無論哪個階段的孩子,都會讓他們感到委屈和不爽。任何一個孩子,都能從父母的溝通中,感受到大量的負性信息。仔細觀察那些在羣體當中的孩子,集體遇到難題時,有些孩子能夠積極想辦法調整策略,而有些孩子只會在那裏發牢騷,指責別人的不是,就像泄了氣的皮球一樣,時刻準備撤離和放棄。

對於一兩歲常有越界行爲的小孩子建議父母有意識地告訴孩子應該怎麼做事,而不是告訴孩子不要去做什麼;而對於上了幼兒園的小朋友們,他們的主動探索機會越來越多,不可避免會闖下很多禍,如果你想提升孩子的情商,就要學會盡可能對孩子進行正向引導。

比如孩子把飲料灑在你的手機上,他隨手抓起你的白色襯衫去擦拭,可能你就會被氣得背過氣去。這時,你絕對需要淡定,抓住主要矛盾。無論你多麼喜歡那件白色襯衫,無論那件白色襯衫多麼昂貴,無論那件襯衫多麼雪白,你要理性放棄對襯衫的不捨,用一顆愛孩子的眼睛,看到孩子爲了補救自己的行爲所進行的努力,孩子補救沒有任何錯誤,他錯在不能隨手抓起任何物品來擦拭。

所以,你要這樣跟孩子說,謝謝你寶貝,幫我擦掉飲料,要不然我的手機可能就壞了,真的太謝謝你了,這麼小就能動腦子幫助媽媽解決問題。但是,媽媽現在好傷心啊,我的手機沒事兒了,可是我的白襯衫又有新問題了,飲料把它弄髒了,我以後怎麼穿呢?

如果是高情商的孩子,此時一定會跟媽媽說對不起!然後無論是媽媽提出,還是孩子提出,大家都應該一起去解決新問題,去清洗襯衫上的污漬。讓孩子有機會繼續感受自己的失誤帶來的麻煩,這樣能讓孩子對媽媽的心情感同身受,在兩人一起清洗時,媽媽可以再對飲料和手機問題進行梳理和正面引導,比如告訴孩子,要把飲料放得離手機遠一些,或者把手機放在其他的地方去等。

從短期效果來看,在孩子彌補自己的錯誤時,明確認識到自己的問題時,我們就不要再加以指責,而是耐心地講道理提建議,孩子反而能夠從中修正自己的行爲,不犯同樣的錯誤。

從長遠培養來看,身教永遠重於言教,父母在正向引導孩子的同時,其實也在影響着孩子處理問題的態度和思維,促使孩子在遇到問題時,首先想到當事人的各種感受,其次纔會關注到帶來的惡果,然後才能汲取教訓,不犯同樣的錯誤,表現出高情商。

如果我們不是這樣做,而是採取簡單粗暴的逆向指責,除了讓孩子長時間沉浸在自責、懊惱、氣憤的負性情緒裏,孩子得不到任何的支持和培養。這樣長大的孩子,在以後的同伴羣體當中,會經常碰壁,甚至會因爲處理不好同學之間的人際關係,嚴重影響到學習和學校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