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營養食譜 > 奶粉知識 > 奶粉進藥店難道終成一場秀?

奶粉進藥店難道終成一場秀?

來源:寶貝周    閱讀: 8.96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奶粉進藥店活動已經進行了半年有餘,但是其取得的成績依舊平平。爲什麼這一保障奶粉質量安全的活動得不到響應呢,總結起來還是各方面的措施規定並不全面,消費者無法真正得到好處。

奶粉進藥店難道終成一場秀?

去年10月,“奶粉進藥店”項目在北京開始進行公共測試運行。包括醫保全新、嘉事堂、金象和永安堂4家試點藥店的5個門店率先在店內引入了自主售貨機。經過5個月的運作,情況究竟如何?記者走訪發現,由於在藥店銷售的奶粉普遍存在價格高、購買量少、手續繁雜等問題,所以很多消費者並不買賬,個別藥店平均月售僅四五罐

中國內地的奶粉糾結不僅令家長傷心,也讓乳企頭疼。去年6月20日,九部委聯合發佈《關於進一步加強嬰幼兒配方乳粉質量安全工作的意見》,鼓勵嬰幼兒配方奶粉進入藥店銷售,此舉旨在爲消費者打造規範的供應鏈體系和安全的消費環境。

根據規劃,要用兩年半時間,使藥店的奶粉銷售額佔到整個市場佔有率的20%。2013年,有統計顯示,中國國內奶粉市場銷售額約600億元,其中,母嬰渠道作爲嬰幼兒配方奶粉的主要渠道佔比42%,商超渠道佔比36%,電商渠道爲22%。從這個意義上說,短短几年內,市場份額上看,藥店賣奶粉要能賣過電商,壓力還不小。

就北京等地的實踐而言,“奶粉進藥店”基本是叫好不叫座。原因無非有三個:一是輕諾寡信,承諾的核心利好基本都泡了湯。當初提出的“品質更高”、“價格更低”、“安全更有保障”等“優勢”,幾乎已不復存在。藥店賣的奶粉不見得有品質優勢,價格更是居高難下,對於價格敏感的市民來說,確實難有優勢可言;二是程序繁雜,毫無便民利民的意思。目前“奶粉進藥店”的執行方式均爲奶粉專櫃設立自助售貨機模式,而非藥店櫃檯售賣。想要購買奶粉,消費者需要自助使用掃描、刷卡付費的電子終端,反覆多次操作令不少中老年消費者“暈頭轉向”;三是藥店基本沒有爲奶粉信用背書,只是扮演了“盤貨”的角色。那麼,在藥店買和在網上買,還有多大的區別?目前藥店銷售奶粉的模式仍然爲消費者自助購買,物流公司對銷售情況進行後臺監控,安排工作人員隨時補貨。換言之,奶粉並沒有因爲擺在藥店的貨架上就更加安全。

正如專家所言,如果僅僅是依靠改變銷售場所來提高消費者對於國產嬰幼兒奶粉的信心,恐怕只是一種“單相思”做法。譬如“奶粉進藥店”涉及藥店、自動售貨機管理單位、物流單位、奶粉生產企業、項目主管部門等多個單位,按照國家食藥監總局“通知”中“誰銷售、誰負責”原則,一旦質量存疑,具體由誰來承擔責任風險,目前仍是“水中望月”。再加上“一次最多買4罐”等奇葩規定,完全悖逆了嬰兒家長的生活邏輯,既然沒有優惠、還無法便利,在物流越來越發達的今天,淘奶粉又何苦非要去藥店?

在香港,“奶粉進藥店”確實歷史悠久、裨益多多,但如何防止南橘北枳,配套政策恐怕還要隨之轉身。要讓善政不至淪爲一場秀,早日出臺實施細則、督促試點藥店釐清責權利關係,也許是繞不開的當務之急。

孕前飲食禁忌
飲食常識
美食文化
飲食調理
中醫養生
美食資訊
奶粉知識
四季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