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懷孕 > 孕婦保健 > 孕期補鐵注意事項

孕期補鐵注意事項

來源:寶貝周    閱讀: 1.5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孕期最好是補充含鐵的複合維生素礦物質片。有人曾經調侃說應該把中國的食品管理交給“化工部”,因爲中國的食品中添加了太多的化工原料。

孕期最好是補充含鐵的複合維生素礦物質片。

有人曾經調侃說應該把中國的食品管理交給“化工部”,因爲中國的食品中添加了太多的化工原料。我們所吃的各種食物中全是添加劑,那些形形色色的,合法的和不合法的食品加工從業人員中,就算是小學都沒有畢業的人,在食品加工過程中都可以非常熟練的添加各種各樣的可以使用的,不可以使用的化學添加劑,都是“化工磚家”。

孕期補鐵注意事項

“根據我國食品衛生法(1995年)的規定,食品添加劑是爲改善食品色、香、味等品質,以及爲防腐和加工工藝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人工合成或者天然物質。目前我國食品添加劑有23個類別,2000多個品種,包括酸度調節劑、抗結劑、消泡劑、抗氧化劑、漂白劑、膨鬆劑、着色劑、護色劑、酶製劑、增味劑、營養強化劑、防腐劑、甜味劑、增稠劑、香料等。”

厲害吧,這可不是體育老師教的,是化學老師教的。

我們的食品要歸“化工部”管理,我們的保健品可能要歸“冶金部”管理,中國人的習慣是有病吃藥,沒病吃補藥,吃各種維生素礦物質片,要補鐵,補鈣,補鎂,補硒,補鋅,補錳……。

爲了健康,是應該適當的補充維生素和各種礦物質,特別是孕婦,但是要注意合理科學的補充。

中國人講究“進補”,按照老人的說法,懷孕以後更加是“一個人吃,兩個人補”。現在各種媒體上和自媒體上有各種各樣的“野生”和“圈養”的“磚家”,關於營養和孕期營養,大家的說法截然不同,這也導致大家的做法越來越多元化,要麼是過度的補,要麼是害怕吃錯了吃多了,啥都不敢補,不肯補。

我們先看看看傳統的“進補”方案,主要還是補血補氣,主要是針對“氣血不足”,這也是有道理的。

我們先看現在,再講過去。

根據近期中國臨牀流行病的數據,中國孕期貧血發生率大約爲10%-30%,孕期鐵缺乏的比例是50%-60%,這是在營養普遍過剩的年代。

我們再往前回看100年,看過去。

在100多年以前,是營養普遍缺乏的年代,那個年代,“過午不食”是一種比較矯情的說法,因爲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講,每天最多隻能吃兩頓飯,哪有機會吃三頓飯?喝下午茶和吃晚餐那是皇家的權力,普通老百姓根本想都不要想。

在那個年代,基本上人人都是鐵缺乏,大多數人都會有不同程度的貧血。所以在那個年代說“補血氣”是有道理的。

再看現在的人,基本上是營養過剩,多數人是不需要“補血氣”的,但是孕婦例外。

由於孕期貧血發生率大約爲10%-30%,孕期鐵缺乏的比例是50%-60%,所以孕期補充鐵劑是大概率事件。

我在看門診時,最常推薦孕婦吃的是“老三樣”。

推薦所有的人在備孕和孕期的頭三個月常規服用含有葉酸的多種維生素礦物質微量元素片(如果是單純補充葉酸,到了孕三個月以後就可以停藥了。如果是含葉酸的多種維生素礦物質片,三個月以後是可以考慮繼續吃下去的,因爲裏面還有各種的維生素、礦物質和微量元素,有利於媽媽和寶寶的均衡營養);

推薦很多的人在孕中期以後服用500-600mg的鈣片(多數中國人的飲食結構中鈣的攝入低於我們國家營養學會的推薦劑量);

推薦部分貧血和鐵缺乏的人補充鐵片,如果有條件,可以口服含鐵的多種維生素礦物質片來預防鐵缺乏和貧血。

說到孕期補鐵,婆婆媽媽們經常和我討論傳統智慧,認爲“藥補不如食補”,經常讓孕婦多吃很多的豬肝和豬血、雞血。

在100多年以前,這是有道理的,因爲那個年代沒有鐵片,只能食補。但是食補的效果往往是不夠的,如果是拼命的吃,鐵的含量是夠了,但是蛋白質和熱卡肯定會超標的,你真的吃不下那麼多的豬肝、豬血和雞血的。

所以,最合適的做法是補充有益無害的鐵劑。

世界衛生組織建議

爲了預防孕期患缺鐵性貧血,建議孕婦每天常規補充30-60mg元素鐵;

到孕中期,非貧血孕媽媽推薦每天補充60mg元素鐵;

診斷明確的缺鐵性貧血孕媽媽,建議每天補充100-200mg元素鐵。

雖然鐵缺乏是孕期貧血的最主要因素,但體內其它營養素:如維生素A、B、C、E以及葉酸也會參與營養性貧血的發生發展。近年來,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在補鐵的同時補充多種維生素、葉酸、微量元素等多種營養素,可以大大促進鐵的吸收。

因此建議有條件的孕婦最好是補充含鐵的複合維生素礦物質片。

補充鐵劑時出現黑便要緊嗎?

不要緊,口服鐵劑後有些人可出現排黑便,這主要是由於鐵與腸道中的硫化氫結合生成硫化鐵引起的,這種黑便並非上消化道出血所致,不必驚慌,停藥後即可消失,無需過多擔心。

吃啥補啥,吃啥拉啥,吃黑色的鐵,大便變黑色很正常,這麼說不是幽默,是黑色幽默(此處不用腦補音樂了)。

孕婦飲食
孕婦保健
胎教常識
流產胎停
胎兒發育
孕婦疾病
孕期食譜
孕婦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