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寶寶護理 > 生活護理 > 寶寶食慾不良是怎麼回事

寶寶食慾不良是怎麼回事

來源:寶貝周    閱讀: 5.32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我們在生病的時候總會不想吃飯,食慾不振。所以當寶寶也出現食慾不振的情況時,我們也會以爲是寶寶生病了,那麼事實真是這樣嗎?一起來看看吧。

寶寶食慾不良是怎麼回事

食慾不良和偏食

食慾不良和偏食是寶寶的常見症狀。正常新生兒和小兒的食慾與其營養的需要是基本平衡的,小兒“吃飽”或攝食與其年齡相當的飲食,一般情況下可以很好地消化與吸收,也能滿足熱量和營養素的需要。由於遺傳、環境、體型、活動量等方面的因素,正常小兒對營養的需要量個體差異很大,其食慾和喜愛吃的食物種類也必有差異。若願吃的食物種類與正常同齡小兒顯著不同,從而導致熱量或某些營養素不足稱爲偏食(dias feeding)。

一、可能的原因(一)疾病

很多全身性和消化道疾病可使消化液分泌減少、酶活性下降和胃腸平滑肌舒縮功能紊亂致使消化功能降低,全身代謝障礙,食慾減退,食量減少乃至拒食。

1.全身性疾病 如結核病或各種其他的慢性感染、內分泌疾病等。

2.消化系疾病 如肝炎、胃腸炎,胃十二指腸潰瘍等。

3.寄生蟲病 如蛔蟲、鉤蟲、蟯蟲、血吸蟲、肝吸蟲、肺吸蟲等。

4.其他疾病 如鐵營養缺乏症,佝僂病,其他代謝和營養缺乏症。缺鐵性貧血,特別是鉤蟲感染所致的缺鐵性貧血常有喜吃泥土、石灰、爛布片、生米等異食癖現象。

5.新生兒拒食 常提示有嚴重疾病,應特別注意敗血症、腦膜炎、核黃疸等。

(二)不良習慣

食慾與神經精神狀態關係密切,不良環境或獨生子女教養不當可使小兒養成厭食的不良習慣。

1.父母強迫小兒進食 由於過分擔憂小兒營養不夠或不夠胖,有的父母採用哄騙,打罵等方法強迫小兒進食、引起小兒反抗和厭惡飲食,導致食慾低下。

2.吃飯不定時 吃零食多,擾亂了消化吸收的固有規律,或攝入的食物含蛋白質和糖太高,可使食慾減退。

3.環境影響 父母在小兒面前有意或無意評論自己喜厭的食物品種,可使小兒養成偏食習慣。

(三)藥物

很多藥物可使食慾減退,如磺胺類、紅黴素、氨茶鹼、硫酸亞鐵、託吡酯等。

(四)其他

如勞累、恐懼、心情不愉快、緊張等精神因素和氣候過熱等也可使食慾減退。小兒的食慾有時可週期性輕度增減,多系生理現象。

二、診斷

應認真找出食慾差的原因,診斷時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因素。

(一)年齡

一歲以下的嬰兒,特別是新生兒有明顯食慾低下者,多爲疾病所致,特別應注意敗血症、結核病、佝僂病和各種營養缺乏症等。幼兒和年長兒要特別注意各種不良飲食習慣和情緒等神經精神因素的影響。

(二)家庭環境情況

家庭條件較好的子女,因過分溺愛,過分擔憂小兒健康和營養,採取誘騙、打罵、多給零食等方法,企圖讓小兒多吃,結果常適得其反;一些父母對子女不夠關心,影響小兒情緒和食慾。

(三)食慾減退的程度

輕度食慾不良可能是正常個體差異或零食過多等不良習慣所致,嚴重食慾減退或拒食常提示潛在疾病的存在。

(四)有無伴隨症狀

雖有輕度食慾不良,但小兒活潑、愉快、精神飽滿無症狀者,多爲正常。伴有疲倦、精神委靡、低熱者,多繫結核或其他感染。伴有腹疼和便血者應注意胃、十二指腸潰瘍,寄生蟲等。伴反應遲鈍,皮膚粗糙,少汗和發育不良者,應注意甲狀腺功能低下。伴多汗、肋骨串珠、方額、顱骨軟化等骨骼改變系佝僂病。

三、鑑別診斷

如上所述,很多情況和疾病均可使食慾減退,其中以習慣不良、缺鐵性貧血、佝僂病、寄生蟲病、結核病和傳染性肝炎較多見,詳見有關章節。

(一)習慣不良

除家庭環境和病史中有明確飲食習慣不良外,必須排除有關疾病因素,方能診斷,並注意糾正不良習慣,要循序漸進,正確誘導和鼓勵。

(二)缺鐵性貧血

缺鐵性貧血是小兒的多發病,缺鐵不僅導致貧血、代謝障礙、細胞免疫功能降低和行爲異常等,還可引起胃酸減少,胃、十二指腸炎,腸黏膜萎縮和吸收功能障礙等胃腸消化功能異常,影響小兒食慾,甚至生長髮育。應提倡鐵強化食品,進行羣體預防。經血紅蛋白,血清鐵,總鐵結合力、紅細胞內原卟啉和血清鐵蛋白等檢查證實診斷者,及時用鐵劑治療。

(三)鉤蟲病

對鉤蟲流行區小兒有貧血、異食癖和精神食慾差者,應檢查大便常規找鉤蟲卵,確診後及時驅蟲,並給鐵劑。

四、治療(一)病因治療

有明顯食慾減退者,必須查明病因,給予及時糾正或治療,以免影響小兒的健康和發育。

(二)對症治療

1.可給助消化藥物和維生素。如胃蛋白酶、胰酶、多種維生素和酵母片等。

2.中藥開胃健脾,如醒脾養兒沖劑、東聖厭食寧、保和丸等。

寶寶呵護
生活護理
急救措施
體檢免疫
母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