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1-3歲 > 幼兒教育 > 如何在陪伴中建立與孩子的邊界感

如何在陪伴中建立與孩子的邊界感

來源:寶貝周    閱讀: 2.9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你家有位隱形爸爸嗎?作爲媽媽不能包攬了所有的家務、以及孩子的教育,這樣只會讓爸爸在家庭生活中存在感比較低,家庭中存在隱形爸爸對孩子的成長不利。如何在陪伴中建立與孩子的邊界感?要知道父母對於孩子成長的最高境界,是懂得參與,也懂得退出。

培養孩子獨立的能力

紀伯倫的一首《孩子》:你的兒女,其實不是你的兒女;他們是生命對於自身渴望而誕生的孩子;他們藉助你來這世界,卻非因你而來;他們在你身旁,卻並不屬於你。

從孩子脫離母體開始,整個成長的過程就是與父母的分離。父母對子女介入越深,子女的幸福感就越低。養孩子,就是一個漸行漸遠、慢慢放手的過程。

當孩子獨自面對世界時,不僅需要父母的愛和叮嚀,更需要獨立的意識和基本的自理能力。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父母需要從三點入手:

?別包辦,孩子力所能及的事情要讓他自己做。

7歲的孩子不會繫鞋帶;10歲的孩子,埋怨媽媽課本沒幫他放進書包裏;高中生連襪子都不會洗......這樣缺乏自理能力的現象並不少見。

當父母認爲孩子除了學習以外其他事都不用做時,孩子永遠學不會獨立,甚至形成了依賴心理。

父母要培養孩子的家庭責任感,比如孩子自己收拾了房間,不妨說:“真棒,能自己收拾自己的房間了”,而儘量少說:“真棒,能幫媽媽做家務了”。

如何在陪伴中建立與孩子的邊界感

?父母要有自己的生活和人生追求。

曾經有一組數據統計,中國家長對於孩子教育的支出是全球第一,爲了孩子,接近三分之一的家長放棄了個人時間和愛好。父母對孩子的最不好的影響,莫過於讓孩子覺得父母沒有好好生活。

許多父母把孩子當做生活的中心,爲愛失去了自己的生活和追求。這樣做的後果是孩子缺乏獨立的動力和機會,缺乏自由空間。越界的親密,很可能會導致整個家庭的崩潰。

父母從孩子的生活中退出,將精力轉向發現自己人生的價值,在自我實現的過程中也能爲孩子做出榜樣。

?少干涉孩子的愛好和交友活動。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會開始有獨立意識的萌芽,發現自己喜歡某些事情,討厭某些事情;也會越來越有同伴交往的需求,逐漸建立起自己的朋友圈。

父母要給孩子探索的權力,讓孩子從周圍的世界中學習。當然,及時發現異常情況,適當引導也是有必要的。

重視父親對孩子的關鍵影響

父親是孩子成長的路標,父教不僅關係孩子個性品質的形成、性別角色的正常發展,甚至影響孩子的智力發展和體格成長。

父親對家務的參與程度還會影響子女對婚姻的責任感以及職業選擇。

一項大型婚姻調查發現,丈夫每多分擔一項家務,婚姻維持的機率就增加了18倍。男孩往往把父親視作未來發展的楷模,而女孩通過觀察父母來學習男女的相處之道。

媽媽不要一個人包攬所有的家務、以及孩子的教育,而是要給爸爸機會參與到家庭事務中。

研究表明,一天與父親接觸不少於兩小時的孩子,和那些一星期與父親接觸不到六小時的孩子相比,他們的人際關係更融洽,具有進取精神、冒險精神。

所以爸爸要主動提升在家庭教育中的存在感,參與到孩子的成長中。注重陪伴的質量。和孩子在一起時儘量不要談工作,不要玩手機、打遊戲,全心全意地陪伴。

可以發揮男性的運動優勢,和孩子一起跑步、打球、游泳、登山等。培養孩子愛運動的好習慣,鍛鍊他們的冒險精神,並把樂觀積極的正能量傳遞給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