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寶寶護理 > 寶寶呵護 > 搞定孩子不愛吃飯,餓幾頓好嗎

搞定孩子不愛吃飯,餓幾頓好嗎

來源:寶貝周    閱讀: 7.56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孩子不愛吃飯,餓幾頓好嗎?爸媽如何搞定不愛吃飯的孩子?如何讓孩子愛上吃飯?很多爸媽都爲孩子不愛吃飯或者不乖乖吃飯的問題苦惱,美國著名心理學家魯道夫·德雷克斯博士說,既然這樣,那就讓孩子“自作自受”,讓孩子體驗自己行爲的後果,這一招比啥都有效。

讓孩子餓幾頓,其實沒有多可怕

十歲的艾爾弗雷德上學時經常忘記帶午飯。每次媽媽發現他忘了,就會趕快把午飯送到學校,並且厲聲責備他忘性大,害自己爲了給他送飯多跑一趟。而艾爾弗雷德總是以發脾氣迴應媽媽的指責和說教,同時繼續忘記帶午飯。

一個人忘記帶午飯的自然結果是什麼?他會捱餓。媽媽可以告訴艾爾弗雷德,她不再認爲讓他記得帶午飯是她的責任。如果艾爾弗雷德又忘了,媽媽可以不理他的抱怨。事實上,這根本不是媽媽的問題。艾爾弗雷德一定會很生氣,因爲這時他還會認爲媽媽有責任提醒他要記得帶午飯。媽媽可以平靜地回答:“艾爾弗雷德,你忘了帶午飯,我也覺得很惋惜。”(這可能也需要跟學校確認,艾爾弗雷德忘記帶午飯,不是因爲有人會借他錢讓他買午飯)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媽媽加上這樣一句“也許這樣會給你一個教訓”,她立刻把自然結果變成了懲罰。關鍵是我們措辭的目的,是讓孩子感覺到自己有能力克服這個困難,而不是我們替孩子決定,讓他做我們讓他做的事。

“讓孩子捱餓”這個想法,對很多父母來說很可怕。當然,捱餓的滋味很不好受。但是偶爾少吃一頓午飯,不會對孩子的健康造成傷害,而這次捱餓的滋味卻能夠有效地激發艾爾弗雷德記得帶上自己的午飯,更能減少比捱餓滋味更糟糕的戰爭和摩擦。我們沒有權利替孩子擔負責任,也沒有權力替他們收拾殘局,因爲這些都是他們自己的事。

搞定孩子不愛吃飯,餓幾頓好嗎

四歲的愛麗絲體重較輕,而且容易感冒,爸爸媽媽都堅信,只要她得到更多營養就能改善體質。愛麗絲坐在餐桌前,津津有味地吃了幾口飯,喝了點牛奶。當父母開始交談時,她就對吃飯失去了興趣,她把胳膊放在餐桌上,用手撐着頭,無聊地開始玩碗裏的食物。爸爸這時提醒她:“快吃呀,寶貝!快點吃你的晚飯。”

爸爸的語氣很和藹,充滿疼愛。愛麗絲可愛地笑了一下,又吃了一口。爸爸媽媽又開始聊天,愛麗絲嚼了兩下,又不吃了。媽媽停下和爸爸的對話,跟愛麗絲說:“寶貝,快點嚼,嚼了嚥下去。你想成爲一個健康高大的孩子對不對?”

愛麗絲使勁嚼了幾口。爸爸接着說:“這纔是我的乖女兒。”

然後只要爸爸媽媽一開始說話,愛麗絲就停下來,不吃飯。整頓飯都在爸爸媽媽對愛麗絲不停的哄勸中進行。

愛麗絲不吃飯的目的,是要得到父母的關注。我們稍微觀察一下父母的行爲,不難發現這一點。

吃東西以維持生命,這是人類的本能。當孩子吃飯出現問題,一定是父母的方式出了問題。吃東西是孩子自己的事,父母做好自己的事就行了,少管孩子的閒事。

引導愛麗絲正常吃飯的最佳方法,就是“允許”她不吃飯。如果她拒絕吃飯,父母應保持和善而堅定的態度,完全避免說教。大家都吃完飯以後,就正常收拾。到了下一頓飯的時候正常開飯。如果愛麗絲依舊拖拖拉拉,還是不用說教,只是保持友好和善的氛圍,這個態度暗示:“如果你想吃,這裏就有飯。如果你不吃,說明你不餓。”

如果孩子拿着食物玩,就把食物靜靜地收走。不用恐嚇懲罰,也不用獎賞賄賂(比如說吃完飯就可以吃甜點)。愛麗絲可能會在一個小時後抱怨肚子餓,要求吃餅乾或喝牛奶。這時媽媽可以友好地回答:“你肚子餓,真是抱歉,咱們晚飯六點開始。要等那麼久纔有東西吃,真糟糕呀。”不論愛麗絲通過什麼方式表現出可憐,媽媽都要讓她餓着,因爲這是不吃東西的自然結果。如果因爲不吃飯就打孩子,給孩子帶來的是痛苦的懲罰,因爲這裏面有父母的強迫和干涉。要讓孩子懂得,飢餓帶來的不舒服不是大人強加的,而是不吃飯造成的。

爲什麼父母打孩子的時候,不會因爲孩子的疼痛而不安或懊惱,反而會爲孩子因自己的行爲而體驗飢餓憂心?表面上看起來,父母深信給孩子提供食物是自己的重大責任,看着孩子捱餓而什麼都不做,這就不是好父母。然而,我們對吃過分注重,對孩子瘦弱和健康焦慮不安,通常都是面具。父母可能選擇相信自己這麼做是出於責任感,而事實上這是在掩飾控制孩子的想法:“我的孩子應該按照我的想法吃東西。”

很多父母受到這種控制慾的驅使,愛麗絲就是爲了反抗這樣的控制權。當愛麗絲感受到這個權威沒有了,她沒有了反抗的對象,不吃東西對她沒有什麼好處,愛麗絲自然就會好好吃飯了。這個改變可能需要花一段時間,而且肯定需要耐心。

利用自然結果讓孩子體驗自己行爲的後果,我們就給孩子提供了一個真實和誠實的學習機會,使用合理的結果需要我們轉變思維。我們不能再把自己的的意願強加在孩子身上,不能強迫,而是要激發他們的健康行爲,這比用打罵或者哄勸的方式讓孩子吃飯有效。

寶寶呵護
生活護理
急救措施
體檢免疫
母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