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寶寶護理 > 生活護理 > 寶寶吃手怎麼辦 寶寶吃手指怎麼辦 寶寶吃手指怎麼戒掉

寶寶吃手怎麼辦 寶寶吃手指怎麼辦 寶寶吃手指怎麼戒掉

來源:寶貝周    閱讀: 2.5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寶寶大概3個月開始就會開發出自己的小手作爲新的遊戲夥伴了,有的媽媽們會很擔心,急切的想要知道寶寶吃手怎麼辦,小編教你幾招,防止寶寶吃手。

目錄:

1、培養寶寶規律的進食習慣

2、耐心地糾正 不可強迫寶寶

3、瞭解並儘量滿足寶寶的需求

4、教導寶寶從小養成衛生的習慣

5、適當獎勵寶寶

怎樣防止寶寶吃手

寶寶過度吸吮手指的戒除方法


1、培養寶寶規律的進食習慣

對於已養成吮吸手指的不良衛生習慣的寶寶,應弄清楚造成這一不良習慣的原因,如果屬於餵養方法不當,首先應糾正錯誤的餵養方法,克服不良的哺餵習慣。要培養寶寶有規律的進食習慣,做到定時定量,飢飽有節。

2、耐心地糾正 不可強迫寶寶

家長要耐心、冷靜地糾正兒童吮吸手指行爲。對於這類患兒切忌採用簡單粗暴的教育方法,不要嘲笑、恐嚇、打罵、訓斥,更不要使用捆綁雙臂或戴指套強制性的方法。因爲這樣做,不僅毫無效果,並且會使兒童感到痛苦、壓抑、情緒緊張不安,甚至產生自卑、孤獨等情況。而且一有機會,寶寶就會更想吮吸手指,而使吮吸手指的不良行爲頑固化。

寶寶吃手怎麼辦 寶寶吃手指怎麼辦 寶寶吃手指怎麼戒掉

3、瞭解並儘量滿足寶寶的需求

最好的方法是瞭解兒童的需求是否得到滿足。除了滿足寶寶的生理需要(如飢渴、冷熱、睡眠)外,要豐富寶寶的生活,給寶寶一些有趣味的玩具,讓他們有更多的機會玩樂。還應該提供有利條件,讓寶寶多到戶外活動,和小夥伴們一起玩,使寶寶生活充實、生氣勃勃。分散對固有習慣的注意,保持愉快活潑的生活情緒,使寶寶得到心理上的滿足。

4、教導寶寶從小養成衛生的習慣

從小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不要讓寶寶以吮吸手指來取樂,要耐心告誡寶寶,吮吸手指是不衛生的,不僅會引起手指腫脹、疼痛,影響下凳骨的發育及牙齒變形,而且容易把大量的髒東西帶入口內,引起消化系統疾病及其他傳染病

寶寶吃手怎麼辦 寶寶吃手指怎麼辦 寶寶吃手指怎麼戒掉 第2張

5、適當獎勵寶寶

每當寶寶吸手指時,應以嚴厲的目光注視寶寶,並以堅定的口氣說:不行!”同時分散寶寶的注意力,當吸指行爲有所減少,就要及時鼓勵和表揚,並要向寶寶說明,只要能減少這種行爲,控制這種行爲,他就會得到獎勵,採用這種正強化”治療,可有明顯的效果。

怎樣防止寶寶吃手

1、在哺餵寶寶時,要注意不能只給寶寶營養,還要提供足夠的關愛和溫暖,而母乳餵養無疑是最佳選擇。

2、如果是人工餵養,奶嘴開口的大小要適中,不可太大,以有效控制奶液的流速,要讓嬰兒有足夠的時間來滿足吸吮的需要。

寶寶吃手怎麼辦 寶寶吃手指怎麼辦 寶寶吃手指怎麼戒掉 第3張

3、媽媽在哺餵寶寶時,心境要保持平和,不急不躁,以免給寶寶造成壓力

4、在寶寶睡醒後,不要讓他單獨留在牀上太久,以免寶寶感到無聊而把手放進嘴裏,進而養成吸吮手指的習慣。

5、如果寶寶已經出現喜歡吸吮手指的傾向,那麼要儘可能及時地把他的手指輕輕從嘴裏拿出來,並用玩具或其他東西吸引他的注意力。

6、多陪陪寶寶,利用空閒時間多和他談話、唱兒歌、玩積木或看圖書等,讓寶寶在遊戲活動中忘記吮手指。

寶寶吃手怎麼辦 寶寶吃手指怎麼辦 寶寶吃手指怎麼戒掉 第4張

7、在寶寶剛有吸吮手指的傾向時,把衣袖拉長遮蓋着手指也是可行的措施。

寶寶過度吸吮手指的戒除方法

1、多給寶寶玩具多讓寶寶用手去拉、扯玩具,例如懸吊玩具、手搖鈴等,可提升寶寶的手部能力。他會自然而然地明白,手不是只能放進嘴裏,還可以拿、抓、扯,而且做這些動作會比吸吮手指來得更有成就感,於是慢慢就會減少將手放在嘴裏的動作。

2、提升認知能力讓寶寶多接觸各種不同類型的東西,比如看看花、樹、車子,同時跟他說說話。一方面可以帶着寶寶牙牙學語,另一方面也能讓寶寶多接受周圍事物的刺激,增加他對其他方面的注意力,以免有事沒事只想着去吸吮手指。

3、用生動表情來糾正在和寶寶進行溝通時,注意要使用孩子所能夠理解的表情、姿勢和語言。當寶寶開始出現不好的行爲時,要用比較嚴厲的語氣、表情和手勢來矯正寶寶的行爲。例如對寶寶說:"不可以把手手放進嘴巴!"同時還可做出搖手或搖頭的動作,以表示這是不好的行爲。

寶寶吃手怎麼辦 寶寶吃手指怎麼辦 寶寶吃手指怎麼戒掉 第5張

本站小貼士:注意對症下藥,嚴防操之過急嬰兒在口欲期是需要被滿足的,如此纔不致於造成長大後的心理不平衡及缺乏安全感。當然,也不能讓吸吮手指成爲長久的習慣,在糾正或幫助寶寶戒除吸手指的習慣時,應該循序漸進找對方法,千萬不要因爲太過緊張而導致寶寶產生心理壓力。最重要的是,父母的態度不能操之過急,儘量不要把焦慮的情緒帶給寶寶,先分析吸吮手指的原因,然後再對症下藥,才能迅速有效地解決問題。

寶寶呵護
生活護理
急救措施
體檢免疫
母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