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育兒寶典 > 【學會分享】孩子不願意分享的原因 寶寶不能主動分享的心理原因

【學會分享】孩子不願意分享的原因 寶寶不能主動分享的心理原因

來源:寶貝周    閱讀: 4.66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學會分享】孩子不願意分享的原因 寶寶不能主動分享的心理原因

寶寶不能主動分享的心理原因

對於一個三歲的兒童來說,東西沒有“你的”、“我的”、“我們的”分法,只有“我的”,尤其是現在,家裏只有一個孩子,好的東西就是該“我的”。他開始掌握“所有權”(possesiveness)的概念。但是還沒有掌握“這個東西”可以和別人一塊玩、一塊兒用的概念。有時,不僅認爲自己的東西真正是他的東西,而且把真正是別人(哥哥、姐姐、同伴)的東西,也會認爲是自己的,這就是她看到別人有好玩的或好吃的,甚至會去搶的原因了。有時,她搶別人的玩具是她表現自主和獨立的方式,也是她爲自己爭取權利的一種表示,和大年齡兒童的霸道是不同的。

兒童這種“擁有”的概念是正常的,也是日後通往共享(sharing)必經之路。必須讓孩子懂得所有,她才能學會分享。分享是拿出“我”的東西和你共用,懂得“所有”比懂得“分享”要早得多。在幼兒心理髮展的過程中,兩歲就懂得“我的”了,但到三四歲有的兒童才學會分享。

分享教育4大錯誤方式

1、強迫寶貝分享

當媽咪將寶貝手中的玩具拿走給另外的小寶貝玩的時候,寶貝會有什麼感受呢?假定你在辦公室,老闆突然過來搶過你的筆記本電腦並將它交給另外一個同事,你會對老闆感激涕零,並且心甘情願與你的同事分享嗎?同樣的道理,強迫小寶貝與小夥伴分享他的一切對寶貝來說也是一種傷害。

2、大的應該讓着小的

小寶貝總想向大一點的寶貝看齊。比如姐姐在玩球,一旁的小弟弟一定也鬧着要一個球。不管姐姐手裏拿着什麼,哪怕小寶貝本來根本就不感興趣的任何物品,他都會要求要有個同樣的東西放在手裏。大多數的媽咪可能會告誡姐姐將手裏的物品讓給弟弟。其實這是不公平的,如果這個小姐姐是個敏感的孩子,她會懷疑父母對她的愛,她的心會因此受到傷害。而小寶貝在這樣的寵愛中也學不會分享的技巧。

3、強迫寶貝輪流玩

強迫寶貝輪流玩是父母教寶貝學習分享最常見的策略之一,但是,小寶貝們常常在別的寶貝剛剛把玩具拿到手的時候就急於將玩具奪回來。對於3歲以下的寶貝來說,因爲他還沒有完全建立起時間的概念,因此輪流玩仍然不是有效地解決寶貝之間爭端的好方法。

4、搶走寶貝手裏的玩具

當小寶貝之間因爲玩具而起爭端的時候,千萬不要搶走一個寶貝的玩具交給另一個大聲哭鬧的寶貝。媽咪的這種方式無異於在向寶貝傳達某種錯誤的觀念,它會讓寶貝覺得只要哭鬧就可以達到目的,只要動手去搶就可以解決問題,因此,這種方式產生的負面影響非常大。

怎樣教會寶寶分享

1、寶寶爭搶玩具先別懲罰,每次堅持替他道歉。當寶寶陷入爭搶或獨霸玩具的漩渦,父母要做的首先不是訓斥寶寶如何學習分享,而是以適當的方式介入,以免寶寶互相傷害。

2、和寶寶探討解決問題的方式。當孩子們爲了玩具打得不可開交的時候,先要讓他們安靜下來,然後對他們說:“你們倆都想玩同一個玩具,那應該怎麼樣做,才能大家都玩到玩具呢?”把問題拋出來,讓寶寶自己想辦法解決問題,讓寶寶的獨立性也能得到鍛鍊。

3、不要強迫寶寶分享。在寶寶成長的過程中,自我意識總是比他們的慷慨來得更早,這是寶寶發育的必然過程。如果家長強迫寶寶分享,只會讓寶貝對家長及分享他東西的夥伴產生怨恨,內心產生更多不安全感,並不會因此變得更慷慨,反而會變得更小氣。

4、讓寶寶學會道歉。如果是寶寶搶了別人的玩具,家長可以鄭重其事地向對方道歉,並告訴寶寶,他搶了別人的玩具,讓別人傷心了,所以應該說“對不起”。就算寶寶不一定會說“對不起”,先不要強求他,每次遇到類似的事情家長不妨都堅持這麼做,這樣的處理方式既能給被搶了玩具的寶寶足夠的尊重,也給自己的寶寶樹立了榜樣,即便沒有受到懲罰但也足以讓他明白他的行事方式是錯的。

5、 父母做榜樣,寶寶會分享。

家庭是學習分享的好環境。父母做出好榜樣,孩子會看在眼裏,記在心裏,表現在行爲上。例如分蘋果,先分給大家後再最後給自己;習慣飯桌上的好菜,先夾給爺爺奶奶。父母處處表現大方,經常拿出自己的東西幫助別人,會達到潛移默化的教育效果。對不願意分享的寶寶,可以經常性地做一些交換東西的遊戲。如果寶寶喜歡上一件屬於媽媽的東西,讓寶寶玩又不礙事時,媽媽就可以利用這樣的機會,跟寶寶互換,以達到分享的效果。平時可以多讓寶寶玩輪流遊戲。玩輪流玩的遊戲,可以讓寶貝體驗分享的快樂,在潛移默化中學會分享。

分享及所有權教育案例

三歲的小璐在家裏大哭,媽媽也一臉怒色,狠狠地盯着小璐。原來,小璐的表妹黎黎剛好比小璐小一歲,媽媽就想收拾一些小璐穿不了的衣服和玩具送給黎黎,可小璐看到媽媽往包裏裝這些東西時,就上來拼命搶奪,媽媽講了半天道理也不管用,所以就出現了最開始的那一幕。媽媽特別不明白,這麼多衣服和玩具,小璐根本用不了,爲什麼不願意分點給妹妹,自己的女兒這麼大了怎麼這麼不懂事?

媽媽正確引導

小璐這種行爲在許多三歲左右的孩子身上都發生過,有的孩子寧可把玩具摔壞也不肯給別的小朋友玩。小璐媽不要感到太生氣,這個期間的孩子正處於自我中心反抗期,特別明顯的標誌就是把所有屬於自己的物品都貼上一個無形的“物權”標籤,她真心實意的認爲:這些東西既然是我的,我就有所有權和支配權。對孩子的物權概念,家長應該明確支持。如帶着孩子在室內走走,告訴他,哪些是專屬於他的東西。當孩子對着某樣物品嚷着“我的,我的”的時候,家長可以從旁肯定他。但同時,父母也要教他一些規矩:“對,這些是你的東西,慢慢說,不可以尖叫,媽媽不喜歡你隨便喊叫。”漸漸地,孩子會走出以自我中心的不利因素,同時還保留了因擁有“物權”而獲得的自尊和安全感。

引導誤區

父母要認識到,對物品的所有權和分配權屬於孩子自己,如果父母強行處理,會降低孩子的自尊,讓孩子產生反抗行爲和不安全感,不利於今後與他人安全相處。

讓孩子不再自私,學會分享

人的性格是在一定的家庭和社會環境中形成的。目前城市家庭多是獨生子女,家裏的成人都以孩子爲生活重心,長輩的疼愛更是讓幼小的孩子感到我是家裏的中心,他們的任何要求都會通過各種途徑得到滿足,幾乎每次都以家長的妥協而告終,這種過分的溺愛、遷就,久而久之形成了以自我爲中心的個性傾向。

當然,對已經形成自私傾向的兒童,家長不必恐慌,也不要感到束手無策。發現孩子問題本身就是教育的契機,處於此年齡的孩子可教育性強,只要家長認真對待,方法得當,就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您不妨從以下方面入手:

1、創造分享的家庭氣氛。家長從孩子最在乎的食物開始,如果孩子獨佔的話,家長就要把食物拿過來公平地分開,不能再放任不管。一開始,孩子可能會大哭大鬧或苦苦哀求,但家長絕不能讓步,一定要堅持到底。偶爾的“舊病復發”也是正常的,只要家長堅持就一定能糾正過來。

2、滿足孩子的要求要適當。對於孩子的合理要求可以適當滿足,對於不能及時滿足的要讓孩子學會等待,不過分遷就,即使孩子很強硬,家長也要把正確的堅持到底,不給孩子留餘地。如果有一次妥協,孩子就知道下次有機可乘,所以,家長要有狠心、恆心和耐心及堅持到底的決心。

3、引導孩子懂得體諒他人。家長可以有意製造一些挫折,即碰釘子的機會,適時地進行教育引導,幫助孩子認識自私是不受人歡迎的行爲,只有友善和互助才能贏得大家的喜歡。如鼓勵孩子多參加合作性的遊戲活動,指導孩子在玩中感受尊重、幫助、謙讓別人的樂趣,並學會控制自己不合理的情緒。

4、家長要以身作則。在日常生活中無論做什麼事都要互相關心、愛護,尤其要多孝敬長輩,給孩子樹立模仿的榜樣,長此以往,同樣的品質和行爲方式就會再現於孩子身上。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