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幼兒園教育 > 北大心理學博士趙紅梅:孩子入園後,家長最需要知道這4件事

北大心理學博士趙紅梅:孩子入園後,家長最需要知道這4件事

來源:寶貝周    閱讀: 1.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NO.1怎麼幫孩子減輕分離焦慮?

孩子入園,最常見的問題,就是難以克服的分離焦慮。父母幫孩子降低焦慮的最有效的辦法,就是增強他的能力。

當然能力跟孩子的年齡也有關係。3歲的時候孩子生理心理的發展比較成熟,也是專業領域推薦的入園年齡。大概孩子在一歲三個月的時候,跟家人分開時他哭鬧的時間最長,體驗的痛苦也是最長的。

同時,年齡不是影響能力的唯一因素,跟平時的養育方式也有很大關係。所以希望所有的父母都能認識到這一點的重要性,幫孩子提升溝通和自理能力。

我們試想一下:一個班三到四位老師,照顧二三十個小朋友,很難做到細緻入微,所以孩子想喝水,想玩什麼玩具,或者有小朋友發生矛盾,有任何想法一定要跟老師去說。爸媽們,可以在家裏,像演節目一樣跟孩子進行演練,教他應該怎麼做。

比如說他跟要喝水,你就假裝沒聽見,因爲我們知道剛開始入園,教室裏很亂的,孩子說話聲音小,老師可能聽不到。在這種情況下,要鼓勵他大聲說話,或者走到某一位老師面前去拉她的衣服,讓老師注意到他,再清晰的跟老師說想怎麼樣。

父母們還可以做扮演遊戲,假裝你是老師,他是小朋友,或者你是小朋友,他是老師,換位去思考一下,這也是一個很好的方法。

No.2孩子入園後哪些表現是普遍和正常的?

我因爲工作原因,接觸到很多老師和孩子,大概孩子剛入園的表現是這樣的:

第1-3天,孩子剛入園,最普遍的表現就是哭。有的孩子一邊哭一邊說找爸爸媽媽。也有的孩子扒着門要出去,不讓老師抱。

也有的孩子專門抓住一個老師,只要這個老師第一天抱着他,以後會天天追着這個老師,老師上廁所,去取飯,都要跟隨她,形成一個新的依戀關係。

所以新入園,揪着老師不放,以及不停的拒絕老師,都是普遍的表現,這種情況多數發生在第一週。

第3-5天,基本都能聽從老師的安排,吃完飯之後坐在小板凳上等着家長來接,家長來了之後,老師唸到孩子名字,有的孩子非常開心,也有的孩子見到家長就會哭。

第2周,有的孩子在早上剛入園,或者中午午睡的時候哭一會。大部分的孩子情緒比第一週好了很多,相對比較平穩,在班裏偶爾能聽到哭聲。

所以我們總結一下,孩子有以下的這些表現是比較普遍的。

北大心理學博士趙紅梅:孩子入園後,家長最需要知道這4件事

? 哭鬧

孩子在幼兒園哭鬧,基本上是斷斷續續的。離開你的時候傷心地哭,見到你的時候高興地哭,這就是非常普遍和正常的一個反應。

? 說不想上幼兒園

很多孩子會在第二天或者是晚上睡覺之前,或者是在你接到他之後,要求不上幼兒園,要跟奶奶玩,要在家裏玩。這都是正常的反應。要允許孩子這樣說,你要作爲一個傾聽者,讓他把焦慮、情緒和不滿發泄出來。

? 回家吃得多

孩子自己焦慮,即使孩子不焦慮,有旁邊的孩子在哭,也會影響孩子吃飯的心情,所以大部分孩子剛入園都不會吃太多。而且幼兒園的活動會比家裏的活動量會大一些,消耗的也比較多,所以這也是正常的表現。

? 夜裏睡很早,或者夜裏哭醒

剛上幼兒園,大部分孩子會很累,很早就睡下了,也有個別的孩子夜裏甚至會驚醒,哭着說我不要去幼兒園,家長看着真是心疼。

這些情況,應該都是歷年比較普遍和正常的反應,家長可能還能舉出很多的細節,這樣那樣的表現,大部分集中在這幾點:哭鬧,吃的少,睡前嘮叨,拒絕入園。

No.3父母怎樣安撫孩子的情緒?

最好的安撫方式就是抱着孩子,給他身體上的這種交流和擁抱。孩子哭的話,你去親一親他,摸摸他的頭。

安撫孩子都有自己的一套,比如你跟他咬耳朵,去親她的額頭,捏捏她的脖子,去撫摸一下後背。這時候,再多的言語交流,都不如你一個深深的擁抱。

不用再去問太多的事情,有一些東西迴避也許是最好的,不用追着問,在幼兒園吃什麼?你餓不餓?今天過得怎麼樣?有沒有跟小朋友打架?這些信息其實都不能算作一種安撫。

還有一種方式,就是給孩子講講你今天都幹什麼了。比如,寶貝去吃飯的時候,我在上班的路上;寶貝跟小朋友遊戲的時候,我在跟同事開會。

如果孩子能夠想象出他的那個時空裏你在做什麼,孩子的焦慮就會大大的降低。因爲他會覺得跟你是不分離的,心理上是有很好的鏈接。

No.4如何有智慧的跟老師進行溝通?

老師也是人,也很需要鼓勵,如果你能看到老師的努力並給予認可,不僅會讓老師關注到你的孩子,對全班的孩子都有好處。比如說你注意到老師嗓子啞了,那就關心一下,提醒他多喝點水。

你還可以通過各種小事情,向老師傳遞這樣一個信息:你是非常非常信任他的,對於照顧你的孩子,老師已經盡力了。

我還有一個案例想跟家長們分享,曾經有這樣一個家長讓老師念念不忘了好多年,這個家長實在是特別會說話。

他經常跟老師這樣反饋:“王老師,毛毛說您昨天又親他來着,回家跟我說,他特別高興。”“王老師,昨天的活動特別好,毛毛回家也給我們表演了,我覺得他入園以後進步特別大。”

就是這種不斷的、正向的反饋,讓老師越來越關注毛毛,也讓老師從內心覺得自己的工作是受到認可和尊重的。

其實抱怨、質疑並不能從根本上改變情況,跟老師建立很好的溝通其實能幫助孩子得到老師更多的關注。這是需要智慧的,希望我們的家長做這樣一個智慧的家長。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