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幼兒園教育 > 你如何看待“小紅花”?解讀幼兒園的“小紅花”

你如何看待“小紅花”?解讀幼兒園的“小紅花”

來源:寶貝周    閱讀: 1.4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家長要如何看待幼兒園“小紅花”,孩子們又是如何看待幼兒園的“小紅花”,“小紅花”的存在到底有沒有意義呢?下面一起來解讀一下幼兒園的“小紅花”。

大到理論的建立,小到個體教育,任何一個概念都需要放在一定的背景下去闡述纔有其意義。就像你問我“我的孩子寫作業拖拉應該怎麼辦?”,我無法馬上回答你,反而我需要先問你一些問題。

我可能會問“孩子從什麼時候開始寫作業拖拉的?”,“你注意過他寫哪科拖拉嗎?”,“父母有沒向老師問過他在學校的表現?”,“家長在身邊和不在身邊時他的表現一樣嗎?”

你可能會納悶,需要問這麼多嗎?需要,因爲這是孩子拖拉的背景因素。有時,背景很可能是問題產生的土壤。

言歸正傳。小紅花的存在是一個什麼背景呢?

雖然考上大學不再像鯉魚跳龍門一樣被仰視,可學歷仍然是個體成長成才的標配,孩子們必須從小就整齊劃一的接受填鴨式教育,等待着最後的角逐。差之毫釐則謬以千里,很多時候,同學們之間不是互相幫助的關係,而是你超我敢的競爭關係。

你如何看待“小紅花”?解讀幼兒園的“小紅花”

家庭中,在擁有財富的多少決定其存在價值的大環境下,男人(爸爸)做爲社會的主體不得不把更多的時間花在工作和應酬上以獲得應有的尊嚴,而女人(媽媽)爲了自由和獨立也應聲而起。

孩子或許生活在一個衣食無憂甚至非常優越的家庭環境,可他們的精神是極度匱乏的,他們缺乏父母的陪伴,缺乏和大自然的接觸。

父母們錯把自己的需要當做孩子的需要,他們拼命的給孩子掙錢,爲的是可以幫孩子把握住贏在起跑線的任何機會。

很多學校爲迎合急功近利的父母,培養一個“聰明又體面的孩子”,就努力在規則、知識、禮節禮貌等這些看得見的行爲方面下功夫。“誰表現好就給誰貼小紅花”,做爲一個符號,小紅花被等同於優秀。

那麼,小紅花到底會不會造成孩子過度依賴外界評價而失去內在自信呢?如果會,被小紅花傷害的是哪些孩子?

(我也看到許多孩子根本不會受到小紅花的影響)

孩子在生命之初最需要的是媽媽的關懷和照顧,當一個嬰兒獲得充足的奶水和擁抱時TA是舒適和積極的,TA會笑、會安然入睡、會在媽媽的懷裏撒嬌;

慢慢長大,如果繼續擁有足夠好的陪伴,這個孩子就會開始去探索外面的世界,TA會誇張的走路,會勇敢的摸一隻小狗,會給陌生人打招呼,因爲TA的內心是足夠安全的;

媽媽會允許他摔跤,允許他犯錯,允許他和小朋友爭執而不責怪他,因爲媽媽深知這是孩子必須經歷的體驗。而媽媽的允許和接納也給孩子的一生奠定了安全的壁壘。

對幼兒,媽媽就是全世界。在互動中孩子逐漸形成了“我是好的,我是可愛的,我是值得被愛的”自戀基礎,並形成了健康的自我概念。當TA得到“你是差的,你不夠好,你不值得”的外界評價時他會報以興趣去了解(就像自信的成人會對誤會進行澄清而不是暗自怨恨一樣),TA不會因此而懷疑自己,因爲TA的內在是自我認可的。

一個沒有得到足夠愛的孩子是自我懷疑的,TA不確定媽媽(外界)對TA的態度,因此也不確定自己應該怎樣做(以獲得媽媽的喜愛),TA只好以媽媽(外界)的接納程度作爲行爲的標準。哪些是媽媽喜歡的,哪些可以得到媽媽的表揚,TA就會去做哪些事情,即便有些事情TA並不是真心願意。

這樣的孩子受到外界的負面評價時會很恐懼,“是不是我做錯了?”,“我惹老師生氣了,我是個壞孩子”,“我闖禍了,媽媽肯定又該吵我了”,“媽媽會不會不愛我了?”……爲了抵消失去愛的恐懼,他們會哭泣,退縮,不分是非的道歉,變得更敏感和努力。這種孩子,往往把他人的評價看得比自己的感受更重要。

如果一個幼兒無條件的愛的需求長期被忽視,TA就會形成一種虛假的自我,迷失在他人的眼光裏。會很容易被“小紅花”、“小星星”等任何可以得到認可和價值感的東西所吸引。

因爲“小紅花”而造成對外界評價過度依賴的孩子本身就是在其最初的家庭環境中缺乏無條件的愛和接納的孩子。他們隨時需要外界肯定的評價以確定自己是好的,是有存在價值的;而自信的孩子,會樂意接受老師的認可,但不會把外界評價作爲行爲的標準。

媽媽和老師在“小紅花”中起到什麼作用呢? 我們不妨假想一下雙方對於小紅花的態度:

如果一位媽媽認同的是文章開篇所提到的價值觀和環境,或者她自己在成長中並沒有形成一個穩定的自我,這個母親就會以大部分人所認可的生活方式而存在,她也會教育孩子成爲一個在他人眼中“優秀的人”。

孩子深知母親的需要,TA便會去努力的按照老師的要求去做,獲得更多的小紅花,因爲小紅花等同於被愛,被認可。

你如何看待“小紅花”?解讀幼兒園的“小紅花” 第2張

“自我中心”是嬰幼兒心理髮展的重要特徵,國內外的研究均顯示,兒童大概在6-8歲纔可以完全脫離這一概念,形成不同的視角看待問題。

在此之前他們很容易認同外在的評價,會把別人的感受當做自己的感受,也會認爲別人知道自己的想法。

當老師(媽媽)對孩子報以充滿愛的眼光和態度時,孩子的內在便會響應這種愛的感覺和積極的情緒,內心生出自愛;而當老師(媽媽)對孩子投以失望的眼光時,孩子的內在便會響應這種失望的感覺和情緒。

在學校,當小紅花作爲一種表達,總是和愛一起出現時孩子就會形成這樣的錯覺:“小紅花=被愛”,沒有得到小紅花等於老師不愛我。

這是一種概念的混淆,這種混淆給孩子傳遞的信息是:愛是有條件的,要拿好表現作爲交換。如果老師在給孩子貼小紅花時加上“你真棒,老師愛你”,“你再這樣做老師就不愛你,不給你貼小紅花了”如此充滿誘惑的言語,那麼孩子就真的太不幸了。

“小紅花”的出現必有其意義。但對身心稚嫩的幼兒,不管老師還是媽媽,所有的行爲都需要建立在愛的基礎上。如果我們對方法的熱衷多過於對孩子本身的耐心,又或者我們本身就是想通過方法來達到自己的某種目的,那與教育,確實是南轅北轍了。

本文希望可以藉由“小紅花”引起我們對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的再思考,而並不對其存在進行是非對錯的評價。因爲所有事情的發生無非是讓我們可以通過外在而經驗到自我的認知,然後再通過思考擴展我們對外界,對自己的覺察。

我們堅信:家長的認識有多寬廣,孩子的舞臺就有多大。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