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幼兒園教育 > 怎樣給孩子培養"完全的人格" 來自大教育家蔡元培的智慧

怎樣給孩子培養"完全的人格" 來自大教育家蔡元培的智慧

來源:寶貝周    閱讀: 1.0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教育方式的不同對孩子的影響很深遠,今日小編帶你看看大教育家蔡元培在教育自己子女時,怎樣通過德、智、美的發展,來“培養孩子的獨立人格”。

核心:培養完全的人格

說起蔡元培(1868—1940),他有很多頭銜:中華民國首任教育總長、北大老校長、中央研究院院長,而最被人稱道的,或許就是他在主持北大時推行了“思想自由、兼容幷包”的辦學原則,現在的北大元培學院就是紀念這位老校長的。

作爲教育家,蔡元培認爲——要注重培養“完全的人格”,充分發展個性,這就要通過德育、智育、體育、美育來達成。不過,大家都說“教別人的孩子容易,教自己的孩子難”,那麼作爲教育家的蔡元培是如何培養自己的孩子的呢?

先來說說蔡元培的家庭情況:結過三次婚,原配王昭、第二任妻子黃世振、第三任妻子周峻;長子阿根早夭,次子無忌,三子柏齡,大女兒威廉,小女兒眸盎,四子懷新,五子英多。其中蔡無忌(1898—1980)是著名的獸醫學家,蔡威廉(1904—1939)是傑出的畫家,可能很多人聽說過。

總的來說——面對這麼多孩子,成長於傳統環境的蔡元培,摒棄了“專制家長”的做法,與時俱進,內外一致,在家裏也是從德、智、體、美出發,全面培養孩子的人格,支持他們自由地發展自己的個性。

怎樣給孩子培養

德育:中西倫理道德融會貫通

在做人道德方面,蔡元培是很重視的,從小就注意培養孩子的獨立人格。小女兒蔡眸盎依舊記得這麼一件往事——

1937年蔡元培在南京開會時買了三本精美的紀念冊,題詞贈送給她們姐弟三人,給她的題詞是:“智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給懷新的題詞是:“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給英多弟的題詞是:“好學近乎智,力行近乎仁,知恥近乎勇”(《慈父、良師、益友——追憶我的父親蔡元培先生》,見《今日浙江》2000年第5期,以下所引蔡眸盎的話,都出自該文)。

這三句格言,無不透露出蔡元培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養成君子一般的人格。可見,清末民初的那一代家長,雖然自己也遊學歐洲,吸收了不少西方知識,生活方式也逐漸西化,但在對子女進行道德教育時,運用的還是傳統文化資源,試圖把儒家的經典修身原則傳承下去,有點“中體西用”的意味。

蔡元培在德國的時候曾編寫了《中學修身教科書》,1912年由商務印書館出版了,以後陸續有所修訂。在這本教科書中,他延續了“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傳統思路,從自身、家族、社會、國家、職業等方面做了闡發,將中西的倫理道德思想融會貫通,感興趣的讀者可以找來讀讀,現在有很多註釋本可以選擇。

怎樣給孩子培養

智育:閱讀是最好的智育

孩子的天性都是喜歡玩,但有句永不過時的名言是“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當然,科技發達後,“電子書是人類進步的電梯”呢。可以說,從小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是智育的關鍵一步,而這首先需要家長以身作則。

蔡眸盎回憶道:

“父親一生好學不倦,……除非常特殊的情況外,每天總要讀幾十頁書,社會科學、自然科學、文學作品他都閱讀,而且作了不少摘記。對於子女,他鼓勵自由閱讀。”

在上海時,蔡元培就爲孩子們購買了小學生文庫500冊,供他們閱讀。在那個戰亂年代,蔡還讓孩子們看蘇聯畫報和抗日漫畫,讓他們瞭解天下大勢。

除了讓孩子們自己閱讀,蔡元培還爲他們講述“樹居人”、“穴居人”、“海濱人”等遠古人類的故事。同時,蔡還很重視孩子的語言學習,除了自己給孩子們講《說文解字》,在上海時就請外國教師教英語,在香港時又請北京大學校友余天民先生補習國文。

怎樣給孩子培養

美育:在藝術中學做人

說件前不久發生的事兒——據《金陵晚報》2016年1月22日報道,南京劉女士的女兒樂樂今年上五年級,學習鋼琴已經四年,但近來劉女士對自己當初讓女兒學習鋼琴的事情後悔了:“當初讓她學鋼琴,初衷是陶冶情操,你看那些鋼琴彈得好的姑娘,多有氣質!我家女兒也得像她們那樣。可現在越來越發現鋼琴侷限性太大了,沒法隨處施展啊。”隨後記者調查了96名家長的想法,結果發現,只有8人是出於尊重孩子喜好的原因讓孩子學樂器的,其餘的出發點都是根據家長自己的看法來。

由此可見,在當下的美育中,不尊重孩子的現象是很普遍的,家長們還是要多向蔡元培學習。他不像有些新文化運動中的名人,在外面高喊各種“進步口號”,在家裏還是“專制作風”。蔡元培不是強行灌輸,而是通過美育,讓孩子從藝術中學做人,做高尚的人!

早在1917年4月8日,蔡先生在神州學會發表了題爲“以美育代宗教說”的演講,他認爲,在早期,宗教兼有知識、意志、感情三重作用,但到了科學時代,宗教就不適合了,而且宗教容易擴張自己、攻擊異教。所以,原先附麗於宗教的美術,漸漸有了脫離宗教的趨勢,現代社會也應該用純粹的美育代替宗教。

怎樣給孩子培養

在蔡元培看來,美具有普遍性,純粹的美育可以陶養人的情感,使人養成高尚粹潔的習慣,從而減少人我之分、損人利已等負面思想。

蔡元培不僅是這麼說的,也是這麼做的,在他與孩子的日常交往中就可以看到美育的影子,比如蔡眸盎講道——

父親深信美育能陶冶人的高尚情操,培養崇高品德。父母都喜吟詩,時常聯句、唱和,生日必互贈詩。母親還常作油畫,因此我們自幼生活在藝術氣氛濃郁的環境中。……我自幼喜愛音樂,父母就讓我到一位俄羅斯女教師家學琴,當時還沒有條件購買鋼琶,曾到丁燮林先生家去練琴。……懷新弟書畫均擅長,父親去世後還向張元濟先生學習過書法。四弟英多喜愛繪畫,尤愛畫馬。

蔡眸盎特別指出:“由於父親特別重視美育,他對於母親和大姐學美術感到特別高興”。1920年代,蔡威廉隨父母先後前往比利時、法國學習美術,1928年回國,任教於杭州國立藝術專科學校;代表作有《秋瑾紹興就義圖》、《天河會》、《音樂家李樹化像》、《丁玲像》等。後與同校教師林文錚喜結連理。不幸的是,1939年5月,威廉因產後患猩紅熱而病逝,年僅36歲。傷心不已的蔡元培寫有《哀長女威廉》一文,次年,自己也撒手人寰。

蔡威廉油畫作品《異國憶想》可以這麼說,這些藝術的薰陶與培養,並不一定能立竿見影地表現出效果來,但重要的就是潛移默化的作用。蔡元培的出發點則是用美育減少人我之分的狹隘觀念,使孩子更爲高尚和純粹,也讓孩子更爲快樂——那種發自內心的學習藝術的快樂!這纔是最好的藝術教育,也是真正能紮根到孩子心裏的美育!

教育是幫助被教育的人,給他能發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於人類文化上能盡一分子的責任;不是把被教育的人,造成一種特別器具,給抱有他種目的的人去應用的。蔡元培曾在《教育獨立議》中如是說。

怎樣給孩子培養

蔡元培上海故居入口處,今天,上海靜安區漫步,可以欣賞到很多名人故居,華山路303弄16號就是其中之一,那是一幢三層的英式花園洋房,路口牆上有毛澤東的題詞:“學界泰斗,人世楷模。”這說的正是蔡元培先生,1937年他曾在這裏居住。現在,樓上是蔡先生的後代居住着,一樓是陳列館,對公衆開放,有空可以帶孩子來看看。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