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學前教案 > 教育,究竟是什麼意思

教育,究竟是什麼意思

來源:寶貝周    閱讀: 2.6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現在,有很多人都說要做好教育。那麼你知道,教育究竟是什麼意思嗎?按道理說,教育沒有那麼複雜,但是如今教育卻讓人越來越覺得深奧,這是爲什麼呢?

教育,究竟是什麼意思

按說,教育沒有那麼複雜。人之初,沒有學校,也沒有教育。3.5億年前,泥盆紀海洋強者如林,弱肉強食,某一隻盾皮魚某一天做了一個天大的冒險:把卵生變爲胎生!就此一刻,命運突變,盾皮魚分娩出強壯後代,徹底超拔出魚吃魚的殘酷現實,挺起了進化的脊樑,這是人類最原始的祖先。在隨後人類漫長進化過程中,依然沒有學校,也沒有教育,人類智力還是獲得了高質量發展,終於成爲世界主宰。後來我們之所以有了學校和教育,應該說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以期獲得更高質量的提升,以確保我們擁有更強大的生存能力。否則我們還算人嗎?

英國教育,被公認是最好的教育,它的宗旨,無非如赫伯特.斯賓塞說的“教育的目的和任務,就是爲我們的完滿生活做準備”。歷史和現實都證明他說的是對的。要知道,社會進步、科技發達、文明程度一步步提高,這並不是我們人爲建造的方式,而是人類與自然環境的有機產物。我們每一個人,終其一生,都在不斷受到新環境的生存挑戰,我們必須不斷增長智慧和能力。由於新環境的生存挑戰完全不可預測,因此,我們的教育也完全不可預測,不可僵化不可束縛,而應該成爲最能夠激發人智力的一種訓練。如果不顧日新月異的社會發展和環境變化,一味執行因循守舊的教育,死板繁瑣的教育,束縛壓抑的教育,那就是反人性。是倒退,是戕害,是自欺欺人,是自掘墳墓。

本來,我們的初衷是那麼良好。我們33年前的改革開放,首先就是從教育開始的。我們恢復高考,恢復文化建設,開創了一個新的春天。

我們的教育,勇敢地從蘇聯模式轉向美國模式,正是想通過最先進的教育,充分釋放和開發我們的智力、能力和創造性。我們雄心勃勃:希望中華民族能夠真正矗立世界之林:希望我們能夠在新一輪全球經濟發展格局中,由大膽創新而獲得豐衣足食國富民強的美好生活。可是一不小心,教育卻被弄壞了。我們被片面追求升學率的教育模式弄得不知所措和無所適從。現在的教育之壞,已經不用舉例舉證說明,這是人人親爲家家親歷的事情。我們所有人都無可奈何地被教育奴役着,心有餘而力不足地看着我們的孩子被毀壞。我們可以十分直觀地看到我們的孩子被毀壞到什麼程度。無論男生女生,無論就業在讀,無論畢業於普通大本或是碩士博士,其中除少數孩子比較正常,大多數孩子頭腦糊塗,思維混亂,說話不着四六,舉止不知輕重,偏頗造次,自大狂妄,問東答西,唐突他人,常識缺乏,邏輯斷裂。這些不靠譜的孩子就是咱們國家和民族的傳人與棟樑!我們的教育正在樂此不疲地消滅着閱讀能力、理解能力、質疑能力、提問能力;消滅着想象力和創造性;甚至消滅着孩子的童趣與頑皮。我們從小到大好辛苦:先被學校灌輸課本知識,後被社會灌輸社會知識;先學習規則,再學習潛規則;等差不多明白了,已是生命尾聲。正像俗話說的:有賊心的時候無賊膽,有賊膽的時候又無賊心,最後終於膽也有了心也有了,卻發現賊沒了。這是何等的悲哀?

教育真沒有那麼複雜。把你有興趣的事情盡着才能做好,把你喜愛的人兒盡着力氣愛好,把你喜歡吃喝的東西盡着熱情吃好,把你討厭的人事盡着寬容躲好。雖然我們外在的軀體漸漸衰敗,我們內在的生命卻日日更新。這應該就是教育的意思了。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