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1-3歲 > 幼兒教育 > 在教育男孩和女孩的時候,教育方式究竟有何不同?

在教育男孩和女孩的時候,教育方式究竟有何不同?

來源:寶貝周    閱讀: 6.26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家長在與孩子相處中會發現,男孩和女孩相比較,性格與行爲可謂是千差萬別。

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心理學教授、兒科醫生雪利比倫鮑姆說:父母會習慣性地給女孩買洋娃娃給男孩買飛機模型,這種無意識的行爲恰恰反映出,男孩和女孩需要不同的教養方式。

那麼,男孩和女孩究竟有何不同呢?

又該分別給他們什麼樣的教養方式呢?

在教育男孩和女孩的時候,教育方式究竟有何不同?

男孩or女孩的祕密

美國、英國、加拿大、德國等幾十個國家和地區的研究結果表明,男女之間的大腦差別至少有100多處。

由於生理結構和大腦功能的差異,男孩女孩在感知、言語、思維、情感、氣質、性格等方面的表現都是有所不同的。

比如,從人體生理結構來看——

男孩更容易有身體上的衝動,因爲他們的血液中有較少的複合胺,這是種比較容易讓大腦冷靜下來的化學物質。

而女孩身體中的腦垂體激素讓女孩子有更豐富的情感,從而有比男孩更高的交往水平和交往需要。

另外,在實際觀察中也能發現——

女孩比男孩平均開口說話的時間要早;

男孩活動多定向於物,比如喜歡擺弄和拆卸玩具,女孩活動則多定向於人;

女孩在節奏、平衡與自主支配的動作協調能力發展水平有優於男童的趨勢

男孩在力量、速度與被動條件下動作協調能力有優於女童的傾向。

性別差異→教養差異

這就意味着,教育和評價孩子時,性別差異是個非常重要的考量,要允許孩子“如其所是”。

家有男孩子,就允許他們調皮搗蛋、說話晚;

家有女孩子,就允許他們嬌氣、哭哭啼啼。

如果無視這種差異,就很容易對孩子的發展水平產生不合理的期待,甚至給孩子錯誤的定性評價,誤導孩子的發展方向。

或者讓孩子沒有機會發展出與自身性別一致的特質,影響孩子性別角色社會化的正常進行。

在教育男孩和女孩的時候,教育方式究竟有何不同? 第2張

那麼家有男孩or女孩,該如何針對他們的性格進行個性化教育呢?

當你的孩子是男孩

Boy

適當“窮養”少攀比

“自古紈絝少偉男”。從小就要培養男孩艱苦樸素、吃苦耐勞的作風,還要有仁義孝道的思想。

這意味着,不要事事以孩子爲中心,搞特殊待遇,要在物質上對他有所限制,以使將來能夠不畏惡劣的生存環境和殘酷的社會競爭,依然能夠傲然挺立,打創出一片屬於自己的天空。

當然,“窮養”的內涵是不要不顧自身經濟狀況,一味滿足孩子的要求。不代表不給孩子買好吃的、好玩的或漂亮衣服,更不能剋扣孩子的正常需要,否則可能會把男孩養得缺乏自信和智慧。

挫折教育變堅強

一項大型調查顯示,70%的未婚女性覺得男友“性格軟弱”、“沒有擔當”,稱他們爲“奶嘴男”。

這主要因爲父母喜歡用愛把孩子包裹起來,幫他安排好一切,使男孩變得柔弱、拒絕成長,受一點委屈和打擊就回避、退讓或放棄,即“蛋殼心理”。

家長可以適度給男孩一些挫折教育,讓“生雞蛋”經過蒸煮,內心變得堅強。

比如可要求男孩做些力所能及的事,照料一盆花,每天澆水,定期施肥,讓孩子體會到做任何事都要付出艱辛的努力;

適時鼓勵孩子,讓他們學會自我激勵,有始有終地做好每一件事;

在面臨困境或遭遇失敗時,引導其以正確心態面對挫折等。

學會放手促獨立

旅美教育專家黃全愈在《怎樣培養後勁十足的孩子》中說——

“最理想的狀態是家長本身不墨守成規,家庭內部有支持創新、鼓勵創新的氛圍。

如果家長沒有創新精神,也應凡事想得開,心胸寬廣,不過分管束孩子。”

男孩比女孩更需要自己的獨立空間。當他約2歲時,就開始了爭取獨立。這時起,男孩的爸媽就要有意識地給他創造適當的身心獨立空間。

放手教育不是讓孩子放任自流、不聞不問,而需要父母在放手的同時抓好孩子的生活教育,約束一言一行。

讓孩子學會與人相處必需的寬容、理解和忍讓,形成健康完善的人格。

需要注意的是,不要壓制男孩的反抗行爲,而要反思和理解反抗背後的心理原因,找到解決辦法,否則可能會阻礙男孩的心理髮展。

在教育男孩和女孩的時候,教育方式究竟有何不同? 第3張

當你的孩子是女孩

Girl

“富養”女孩氣質佳

“從來富貴多淑女”。所以,對於女孩來說,從小就要帶她出入各種場合,開闊她的視野,增加她的閱歷,從而大大增強她的見識。

如此一來,女孩什麼“好東西”都見過了,就相當於“脫敏治療”,使孩子長大後不容易被浮世的繁華和虛榮迷惑。

但富養女孩不是穿金戴銀,不是百依百順地嬌慣和溺愛,而是給予精神上的富足,最終培養出氣質高貴的女孩。

讓她們感受到家庭的溫暖和濃濃的親情,具備值得被愛的資本。否則,再富有的女孩也可能因“心窮”而困苦。

獨立與愛兩手抓

一方面,女孩天生內心柔弱,她們的成長需要一種叫“勇氣”的養料,父母一定要及時給予。當女孩害怕與怯懦時,父母要學會用正確的態度引導女孩的行爲,鼓勵孩子慢慢走向獨立自信,切不可帶着情緒呵斥、指責,否則孩子會越來越膽小。

另一方面,爸媽們還要了解女兒的那些小女生心理需要,比如獲得關愛的小手段、隨年齡增長而來的小虛榮心。媽媽應該成爲她理所當然的朋友和戰友,共同應對這個以男性爲主的社會。

培養女孩,重要的是讓她有一個健康的心態,一個溫柔賢惠的性格,一個乾淨健康的身體。要讓她見識多廣、獨立、有主見,很清楚自己要的是什麼,什麼是自己真正值得追求的東西。

從而能夠堅守自己的信仰,而不是被外界勢力所左右,失去真我。

傾聽溝通很重要

英國著名教育學家赫斯賓塞曾說過,家長一般很少向孩子透露自己的內心世界,只習慣於做道貌岸然的訓導者。

中國父母通常喜歡站在一個權威者的角度,向孩子發號施令,或是再三叮嚀,安排好孩子的一切細節。

然而,在訓斥中長大的女孩可能自主性較差,不會主動做事,而需要別人提醒,習慣聽從命令,依賴性強;也可能反抗心理強,聽不進去任何意見。

從嬰兒期開始,女孩就喜歡和諧、融洽的交流,無拘無束地與人相處,她通過交流獲得關心、理解、尊重、忠誠、體貼和安慰。

溝通和交流是她們維持聯繫的方式,渴望關愛和友誼等親密情感是她們的天性。

所以,女孩子生來就是社交家,而爸媽就要學會傾聽與溝通。

在教育男孩和女孩的時候,教育方式究竟有何不同? 第4張

“雙性教育”理論之啓示

那麼,以上對於男女孩的區別教育是不是絕對的呢?

答案是否定的。

正如任何事情並不是非黑即白,總會有灰色領域,對於男孩女孩的教育也一樣。

過於刻板與執着地往一個特定方向培養,結果往往並不那麼理想,甚至適得其反。

美國心理學家曾對 2000 餘名兒童做了一個調查,結果發現——

過於男性化的男孩和過於女性化的女孩,其智力、體力和性格的發展一般較爲片面,智商、情商均較低。

相反,那些兼有溫柔、細緻等氣質的男孩,兼有剛強、勇敢等氣質的女孩,卻大多智力、體力和性格發展全面,文理科成績均較好,往往受到老師和同學的喜愛。

而且追蹤研究發現,成年後兼有“兩性之長”的男女,在競爭激烈的社會生活裏更多佔據優勢地位。

貝姆等研究者也認爲,具有男女兩種氣質的人在很多情況下能做得更好些,尤其是創造力方面,“雙性氣質”更是十分必要。

因爲創造力需要敏感——這是女性的特質,同時又需要自主性和獨立性——這通常是與男性相聯繫的特質。

智商高的,特別是創造性和獨創性高的孩子,一般是女性式的男孩和男性式的女孩。

因此,爲了提高兒童的智力水平和情商,培養兒童的創造能力和適應生活的能力,在人格特質領域,也不妨加強“雙性化”教育。結合自己孩子的實際情況,適當培養女孩的男性氣質和男孩的女性氣質。

幼兒健康
幼兒營養
幼兒教育
幼兒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