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學前教案 > 養孩子,拼爹拼媽不如拼它!

養孩子,拼爹拼媽不如拼它!

來源:寶貝周    閱讀: 2.0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我詞窮。

是啊,我爲什麼不和他一起做作業呢?羞於開口、懶於學習、對改變心存忐忑是根本原因。

而因爲我自己英語口語的缺失,我又希望喆同學能從小多磨磨耳朵,以免上學後口語吃力。整個過程,我只是單向要求他如何,沒審視自己是否有陪他一起學習的熱情。

在很多方面,我自認是學習型的媽媽,唯獨在英語上,我遲遲不敢開口。因爲娃爸曾說:“你一開口,我就笑場。”

的確,我那用漢詞拼音標註的英語發音,我自己聽着都汗顏。

但一切短板,都怕用心去對待。在朋友的介紹下,我加入一個平臺學口語,那個平臺的主旨就是讓媽媽寶寶一起學——媽媽保持熱情,經常在家裏使用日常用語,孩子潛移默化,自然可以接觸到更多。

而且,當孩子感覺到媽媽和自己“在一起”,他們更容易堅持下去。

養孩子,拼爹拼媽不如拼它!

我見過一個媽媽,身高1.63米,體重近135斤,平時最喜歡吃比薩、漢堡或紅燒肉這類高脂肪高熱量的東西。

她閨女受媽媽影響,3歲時已然喜歡上了快餐,長得肉乎乎很可愛,但每次體檢都被醫生提醒體重超標太多。

孩子長大以後的肥胖,往往由小時候的飲食習慣造成。爲了孩子的健康,這位媽媽決定自己先控制飲食,制定了一套相對健康的飲食方案,並報了游泳班輔以鍛鍊。

當她的日常行爲改變,孩子的飲食習慣也變得健康。而她選擇的游泳項目,順帶着讓孩子喜歡上了玩水,雖然現在因爲太小不能學標準的游泳姿勢,但自己套着游泳圈已經玩得像模像樣。

一個夏天,不到3個月,她瘦到了102斤;女兒的體重也從超標變爲中等偏上。

減肥成功後,爲了抓住孩子學習語言的敏感期,她和老公決定不再當着孩子的面看電視劇或電影,每天半小時的視頻時間,不是放英文兒歌就是放原版動畫片。平時在家裏對話,也儘量用簡短的英文。

現在,小朋友走在街上,看到大門會說“gate”,看到屋門會說“door”,媽媽用英文說吃飯、穿衣、脫鞋、注意等等,已完全聽得懂。

她說:“或許有一天,我依然跟不上孩子學習的速度,但起碼我要保持一跟努力跟上的心,這樣當代溝來臨,我纔不至於不分青紅皁白說‘孩子太不聽話了’。”

是的,當孩子還小,我們要蹲下來和他們一起看世界;當他們日漸長大,我們就要一路小跑,努力追上他們的腳步,爭取和他們做朋友。

養孩子,拼爹拼媽不如拼它! 第2張

身爲父母,我們經常把自己的美好期待放在孩子身上。

不會游泳的孩子,希望孩子早早學會游泳;小時候沒條件學舞蹈的媽媽,孩子三四歲就送去進行舞蹈培訓;小時候常被欺負,則關注散打或跆拳道培訓班,希望孩子學會防身本領……

更有甚者,甚至覺得孩子應該十八般武器,樣樣都會。

這樣的期待,如果孩子發自內心的配合,自然沒錯。但現實往往是,父母對孩子的期待很多,卻對自己生活或個人成長“差不多就行”,或者覺得“反正我這輩子就這樣了”。有這種思想的父母,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往往遇到的阻力更大;而那些有着“和孩子共進退”觀念的父母,往往能收穫更好的結果。

我所在的一個羣裏,有個90年的男生,姑且稱他爲M。他風趣、幽默、豁達、熱心,經常妙語聯珠,對生活的認識遠高於同齡人,在他沒告訴我實際年齡之前,我一直覺得他是80的。

越聊越熟,我開始零星獲知他媽媽的訊息。

比如他媽媽今年51歲了,會上網,會聊微信,會PS照片,會自己下載電影。更要命的是,她還跟兒子學會了看國外的網站,微信上關注的公衆號,脫離了健康養生界,經常轉發咪蒙的爆文,也根據石榴婆報告來判斷當年的流行趨勢……

我說:“M你真幸福,有這麼一個和你共進退的媽媽。”

M答:“周圍的人都這麼說。其實我媽更牛的是她的開明——當我要去北京讀一個外人看來很爛的大學,她說沒有爛學校,只有不肯學習的人;當我要離開湖南來上海工作,我媽說去吧,年輕就應該看看更大的世界;當我表示要和一個偏僻縣城的女孩子交往,我媽說只要你倆思想合拍,我沒意見。小時候,我學電子琴,她也跟着我一起聽老師講課,課後和我一起練習;我學古文,她買雙份課本,和我一起誦讀,有時候比我背的還快……她經常掛在嘴邊的話就是‘我可不想你說出個啥名詞,我根本不懂啥意思’。我和她,更多時候像知心朋友。”

說媽媽像知心朋友,是一個孩子對母親的最高讚美了吧?

有愛運動的父母,自然經常帶孩子去運動場所,孩子耳濡目染,就算不見得比父母的運動技能更好,也自然不牴觸運動;

有會畫畫的媽媽,就算孩子沒有繪畫天賦,對於繪畫的感悟也一定比普通人家的孩子要深;

有愛下棋的父母,可能很小就認識所有棋子,即便沒有發展成愛好,也必然從日常所見學習一二;

父母控制不了自己體重,抵制不美食的誘惑,卻整日覺得孩子太胖,想通過控制飲食來幫孩子控制體重,結局如何可想而知;

如果父母本身特別宅,當孩子入學,體育方面會拖後腿就不足爲怪……

當孩子還小,我們可以只要求他們簡簡單單做一個快樂的人;但當他們進入幼兒園、小學、初中,會不由自主進入“競賽模式”,家長們也會被席捲着成爲“愛比較的家長”,我們當然要引導孩子保持淡定,讓他們清楚成績不是衡量他能力的唯一標準。但盡力才能讓自己不留遺憾的道理,一定儘早讓他們明白。

人生,原本就應該是一個不斷超越自己的過程。

如果孩子願意做那個坐在路邊鼓掌的人,不會因爲別人跑得更快而失落,我自然欣慰;但如果孩子願意帶着家長的希望前行,我們陪他們一起奔跑,遠比他一個人努力來得有效、愉悅。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