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親子活動 > 冷暴力與冷處理的區別

冷暴力與冷處理的區別

來源:寶貝周    閱讀: 1.7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冷暴力,指不是通過毆打等行爲暴力解決問題,而是表現爲冷淡、輕視、放任、疏遠和漠不關心,致使他人精神上和心理上受到侵犯和傷害。上期本刊就

冷暴力與冷處理的區別


    冷暴力,指不是通過毆打等行爲暴力解決問題,而是表現爲冷淡、輕視、放任、疏遠和漠不關心,致使他人精神上和心理上受到侵犯和傷害。上期本刊就孩子在集體生活中遭遇“冷暴力”的現象做了深入探討,引起了廣大家長的關注,這期我們將視角轉向家庭和公共場所,聚焦“冷暴力”的現象。

  是否存在對孩子的家庭冷暴力?

  家庭是否存在對孩子冷暴力的情況?廣州聽說吧心理諮詢師李老師認爲,“我認爲大人不存在對孩子冷暴力的行爲,因爲現在孩子都是獨生子女,家庭對孩子寵愛有加,哪裏會出現冷暴力?從我的心理諮詢工作來看,接觸的多數是夫妻之間的冷暴力,或者夫妻之間的冷暴力對孩子的傷害而尋求心理輔導,而很少聽說家庭對孩子冷暴力的情況。”
  而廣州知名家庭與婚姻諮詢師葉文芳則認爲,家庭對孩子的冷暴力是存在的,這種冷暴力可以分爲兩種類型,第一種是“有意識”的,第二種是“無意識”的,“無意識”對孩子冷暴力的情況是高度隱蔽的,比如打着“關愛”的旗號過分控制孩子的自由。當然,對孩子的冷暴力並非比比皆是,即使有,家長因爲沒有意識到或者意識到了但礙於面子也不會去尋求心理醫生做諮詢的,除非是有嚴重的心理障礙纔會行動。對此,珠海幫達心理機構首席諮詢師曹澤能也表示了相近的看法,他說:“家庭對孩子的冷暴力是存在的,分兩種情況,一種是家長有意識不理睬孩子,譬如孩子犯錯了,做父母的可能很生氣,故意不理睬孩子;一種是家長無意識的,因爲工作忙或其他原因,與孩子沒時間溝通,這是看不見的‘家庭內傷’。”
  孩子讀中班的媒體從業者王女士說:“我的家庭是很幸福的,不對孩子使用冷暴力,冷處理就使用過,對於其他的家庭是否對孩子使用冷暴力,這個我不太清楚,不過,據我自己有限的閱歷,在一些再婚的家庭,繼父或繼母因爲某種原因而對孩子採用冷暴力的可能性會大一點,再有就是一些私生子或者被收養的兒童也可能遭遇到大人的冷暴力。”

  小鏈接—
  公共場所是否存在冷暴力?


  當你帶着孩子乘電梯的時候,天真活潑的孩子向一同進入電梯的大人招手問好,對方卻毫無反應,一言不發,冷若冰霜,你和你的孩子顯得特別尷尬,心情頓時降到最低點;當你帶着孩子坐公交車,你的孩子熱情地給老人家讓位,但是對方根本就不理不睬,或者一屁股地坐下後,對孩子視而不見,孩子禮貌的舉動好像別人不在乎;當你帶着孩子在冬日的廣場曬太陽的時候,孩子禮貌地對陌生的叔叔阿姨問好,

他們卻擺出一副索然無趣的樣子,一聲不吭,嚴重地打擊了孩子的自信心,作爲家長,面對這樣的情況,應該如何教育孩子?
  其實,這就是一種公共場所冷暴力的表現。如果孩子對這種情況感到困惑的時候,你可以這樣告訴孩子:孩子,你這樣熱情向人家問好打招呼是對的,你是一個有禮貌的孩子,請你不要在乎人家的反應,可能對方沒看到,可能對方正在想自己的問題,也可能對方受到了上司的批評心裏不舒服,也可能還有其他原因等等。但不管怎樣,我們沒有辦法要求別人怎麼去做,別人沒有按我們所希望的去做,一定有他自己的原因。而且,這件事在我們一天生活50件事中,只佔其一,沒有必要爲一件事,影響其他49件事。不要用別人的失誤或錯誤,來懲罰自己。記住自己最需要去做的事和馬上要做的事。所以,下次我們仍然可以主動打招呼。

  “冷暴力”與冷處理的區別

  網友“游水的魚”是成都一位4歲孩子的母親,她接受記者採訪時說:“冷處理我採用過,就是不理孩子,讓他自己考慮做對還是做錯了,孩子會有很長時間來考慮,最後見我不理他而且很生氣的樣子就知道自己做錯了,最後認錯了。我認爲冷暴力是帶有一種懲罰,我沒懲罰,是讓他好好反思,不要無理取鬧,孩子有時候聽不進道理,就只好冷處理,比如:不要你了,不愛你了。而且用實際行動來表現出不要你了,不愛你了,父母在教育子女上沒能得到更好的方法,所以應該加強這方面的學習,教育孩子也是一個學習的過程。”  
  對孩子的家庭“冷暴力”與冷處理區別?廣州市幼教專家曾紅臺認爲,前者,大多會對孩子構成傷害;後者,大多有利於孩子成長,但尺寸要適度把握,如果家長把握不當,冷處理容易發展爲冷暴力。當孩子做錯事的時候要跟其講道理,可以適當“冷處理”,但“冷暴力”不是“冷處理”,不能用“冷暴力”應對。

  冷暴力,是家長處在一種非理性狀態;而冷處理,家長處在理性狀態;冷暴力對孩子有何具體的影響:一般來說,容易走兩個極端,一個是孩子容易反叛,如果孩子的膽子大,與家長對着幹;另一種,孩子膽小怕事,壓抑自己的情緒;後一種,可能是大家公認的“乖孩子”,但那不是他的本來面貌,到了成年後,他就會表現出問題來,例如社會交往不良,不會自己處理自己的問題等。
  學齡前兒童的神經系統有了進一步的發展,這給心理髮展提供了生理前提。一般來說,3歲以前兒童的大腦內抑制過程的發展是很慢的。約從4歲起,內抑制發展很快,爲兒童更好

地分析、綜合外界事物、更好地控制和調節自己的行爲提供了生理條件。但這時的抑制過程還比較弱,而興奮仍佔優勢。而遭遇了冷暴力的孩子卻不是興奮佔優勢了。

  廣州知名家庭與婚姻諮詢師葉文芳認爲,因爲現代家長都接受了對孩子不能打罵的觀念,而當孩子犯錯誤的時候,家長又不知所措了,通常就用冷處理,但是很容易有冷暴力傾向,還有一種情況就是無意識中出現的情形。發生家庭冷暴力是一件很不幸的事情,阻礙了孩子的健康發展,比如孩子如果會感到被忽視,那麼自卑和冷漠的性格很容易形成,而孩子感到壓抑,那麼童年的情緒被壓住了,但是到了成年就會爆發,因而消除家庭冷暴力,才能促進孩子健康成長。

  冷暴力對孩子到底有多大的危害呢?珠海幫達心理機構首席諮詢師曹澤能認爲,一般來說,0~3歲這個階段,對孩子的傷害更大,別以爲孩子不懂說話,但他把家長的言行像攝影機一樣,一一攝在腦裏,進入他的潛意識,在他以後的成長過程中,碰到類似的場景會回放,或許他認爲,這就是與家長相處的模式,進而推廣爲社會上所有人。由於,孩子處在0~3歲期間,非常弱小,冷暴力容易使孩子自閉、膽小、自卑、隔離,不敢向家長表達願望。

  在3~7歲,相對來說,孩子會適當關注外部世界,他對世界有一定的認識萌芽,但仍處在家長的“高壓”之下,他會有疑問,爲什麼爸爸媽媽突然不理我了,是不是我做錯了什麼?是不是我不乖等等,這可能會孩子產生不安全感,也可能讓孩子學會冷漠,也可能讓孩子敏感多疑、對周圍產生不信任感,也可能會壓抑自己的言行,進而當家長在時聽話,當脫離家長的視線時可能比較“野”。
  曹諮詢師接着說:“總而言之,對0~3歲影響更大,幾乎可以決定孩子的一生命運;在3~7歲次之,主要表現在讓孩子學會、內化這種行爲方式,這在他以後的人際關係中,尤其在成家後更大傾向重複他父母與他的交往方式。一般來說,人的性格形成的關鍵期在0~3歲、3~7歲爲影響期、7~11、12歲爲形成期、11、12~18歲爲定型期、18~50歲左右爲成熟期,50歲左右爲更年期。”

  如何預防對孩子的家庭冷暴力?

  珠海幫達心理機構首席諮詢師曹澤能認爲,要預防對孩子的家庭冷暴力,應該從以下幾點入手:
  一、家長需要學習育兒知識,教育孩子不能按照上一代父母怎麼教我們的來教,因爲時代不同了,當然也不能想當然。教育孩子是一門科學,需要系統學習育兒方面的知識,提高家長自身

的質素。
  二、夫妻情感要和睦。一個家庭,如果夫妻關係很和諧,不發生大吵大鬧的事情,彼此交流和溝通都很暢順,相互體諒和理解,那麼這些都會直接影響到孩子,他們會感受到父母很恩愛,對自己也很好,感受到家庭的溫馨和溫暖,在一個家庭中,有話可以自由地表達,當家長不理會孩子時,他也能理解家長。  
  三、平時家長多與孩子溝通、多一起外出參加親子活動。尤其是爸爸,在孩子三歲以後,爸爸角色一定要介入孩子的思想成長中。當家長不在孩子身邊時,可以多打電話、或寫書信、寄賀卡給孩子,直接告訴孩子:爸爸媽媽愛你!爸爸媽媽現在忙,稍後回家與你聯繫。讓孩子感受家長的愛隨時在身邊。
  四、如果家長確實忙,在家不能陪孩子,可以事先與孩子約定,貼不同顏色的卡紙,如紅色代表爸爸現在有急事要做,請勿打擾!藍色,代表爸爸很累,你可以找爸爸,但只能等一會兒。讓孩子隨時感知家長的情緒變化,他就不會感到害怕,他也就不會對家長產生誤解。當然,如果爸媽沒空,可以讓爺爺奶奶暫時代替一下,好過沒有人與他溝通;或者讓孩子與其他小朋友相處一下,也是一個好辦法。
  如果確實發生了家庭冷暴力,那事後一定要有補救措施,因爲家長生存壓力大,也有自己的情緒。事後,一定要向孩子解釋清楚,向孩子道歉——比如說:“對不起,是爸媽太沖動了,沒顧及到你的感受,請你原諒,也許爸爸媽媽對你的要求太高了,但不管怎樣,我們是一家人,一起努力,好嗎?”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