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3-6歲 > 學齡前教育 > 你知道嗎?越乖的孩子內心其實越不快樂!

你知道嗎?越乖的孩子內心其實越不快樂!

來源:寶貝周    閱讀: 1.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不久前,小新媽和幾位媽媽一起去上親子課,休息間隙,大家討論起了孩子。

正說着誰家誰家的孩子很乖的時候,一位媽媽突然很興奮的說:

我家孩子就是這樣,特別懂事,從生下來就沒讓我們操心過,小時候把她放在牀上從來都不鬧,每次送去幼兒園也從來不哭…

這時候大家都說:確實,你家孩子一看就很乖。

尤其是家有男孩的媽媽們,不禁感嘆說:還是女孩好啊,乖巧,沒那麼鬧騰。

可小新媽卻一點都不認同。

明明這個孩子臉上就沒有一絲開心,反而是很沉重苦澀的樣子,一點都不像一個幾歲的孩子。

在我們的教育理念中,「懂事」「乖」應該是對孩子的最高讚譽。

每次去學校接孩子,我們都會問老師「孩子今天乖不乖,有沒有聽話?」

平常聊起孩子,無非就是互誇,「你家孩子真乖」之類的。

好像乖與不乖已經成了評判孩子好壞的標準似的。

可我們卻忽略了,長期這樣,孩子心裏就會形成一種認識。

他們知道聽話就會得到獎勵,不聽話就會被懲罰批評,他們知道自己表現的越乖,我們就會越開心。

所以常常爲了得到我們的表揚,而壓抑了自己的真實感受。

很多心理學家都說過:

越懂事的孩子,長大之後心理問題越多,越叛逆,越自由的孩子,長大之後反而心智越成熟。

爲什麼這麼說呢?因爲「乖」其實並不是一個褒義詞。

你知道嗎?越乖的孩子內心其實越不快樂!

「乖」意味着,不敢表達真實的情緒

有的孩子剛入幼兒園時很乖,不哭不鬧。

但是,一兩週後問題來啦,愛打人,半夜經常哭醒。

爲什麼會這樣?

一般孩子是不願去幼兒園的,因爲害怕去了幼兒園見不到媽媽爸爸。

但爲了成爲爸爸媽媽眼中的乖孩子,就得表現的乖,不能哭鬧。

這樣,孩子壓抑的情感只能通過其他方式宣泄,例如愛打人、半夜哭醒。

其實孩子能夠在我們面前哭,恰好說明他覺得我們可以給到他足夠的安全感,他知道爸爸媽媽會照顧他的情緒。

這而種無條件的愛和養育,纔是孩子健康人格形成的基礎。

「乖」意味着討好別人,忽視真實的自己

有位媽媽分享過這樣的經歷:

小時候,媽媽帶她出去玩。

問她想不想要商店裏的糖果,其實她特別喜歡吃。

可是,爲了讓媽媽覺得自己是懂事的乖孩子,就告訴媽媽自己不喜歡。

而她長大以後,就成了一個不懂拒絕別人的爛好人。

很多小時候很乖的孩子,以滿足他人意願,獲得他人認可爲主導。

漸漸失去了表達自我的聲音,忽略了自己的真實需求。

表面上很乖,實際上卻很壓抑很痛苦。

越「乖」的孩子,獨立能力越差

我們都希望孩子走一條可複製的道路,過着穩定的理想生活。

我們想讓孩子乖乖聽話,按照我們想要他走的軌跡去走。

可是卻忽略了我們在孩子身上的控制感。

而這些控制感直接導致孩子沒有主見,甚至長大後對自己的人生產生迷茫。

大家應該都聽說過這樣的事情吧。

小時候乖的孩子可能學業很出色,但真正取得更大成就的往往都是那些調皮搗蛋的孩子(當然這話不絕對)!

比如說馬雲。

馬雲從小就是一個調皮孩子,愛打架,打了無數次的架。

最嚴重的時候縫過13針,捱過處分。

功課也不好,數學考過1分。

有一天上午,第四節是數學課,馬雲由於肚子餓了無心聽課,就坐在位置上想中午該吃什麼。

這個時候數學老師發現他發呆,就提問他:「1.230小數向右移動一位,將會怎麼樣?」

馬雲毫不猶豫地回答:「將會吃午飯」,結果全班鬨堂大笑。

可就是這麼一個人,如今卻成了互聯網的領頭人。

所以啊,在這個急速變化的時代,「乖」真不是個褒義詞!

培養孩子的方式有很多。

很多時候孩子確實需要聽我們的話,畢竟我們有着他沒有的經驗,可以指導他少走彎路。

但事事都聽我們的話,甚至爲了讓我們說他懂事說他乖,而故意聽我們話的行爲就不可取了。

孩子嘛,還是要有哭有笑,這樣纔是屬於他們這個年齡的本真。

你知道嗎?越乖的孩子內心其實越不快樂! 第2張

以後,我們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一定要注意培養他們獨立思考的能力,不要讓我們的孩子成爲一個特別乖卻沒有任何主見的人,這樣的孩子,就算長大了,還是要走很多彎路的,甚至會更吃力。


學齡前健康
學齡前營養
學齡前教育
學齡前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