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教育資訊 > 孩子喜歡和“壞孩子”一起玩,該阻止還是順其自然?

孩子喜歡和“壞孩子”一起玩,該阻止還是順其自然?

來源:寶貝周    閱讀: 1.5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俗話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當孩子喜歡和“壞孩子”一起玩,作爲家長是該阻止還是順其自然?當父母遇到下面這些情況,你會干涉孩子交友嗎?

情境一:

我的女兒5歲了,性格開朗。她喜歡交朋友,有個幼兒園同學經常來找她玩,但是那個小女孩非常任性,又敏感,一言不合就哭。

我怕女兒的性格受影響,又怕干涉她交朋友會影響她的社交能力。到底該怎麼辦呢?

情境二:

兒子上小學三年級了,成績不上不下,我希望他多和好學生一起玩,學學人家的好習慣。但他的朋友都是中等生,有的成績還不如他。

小時候爸媽也常跟我說,不要跟成績差的玩。我當時還很鄙視他們,沒想到自己現在也變得勢利了。不知其他父母會不會有同樣的想法?是我有問題嗎?

情境三:

兒子今年初二,開學馬上要升初三,成績一直在年級前十。

在這個節骨眼上,他跟社會上的小流氓成了朋友,每到週末就偷偷跟他們出去玩。上週被我發現後沒收了手機,讓他自己好好反省,但他跟我大吵一架,說跟他們玩比在家開心多了,說選擇朋友是他的自由,讓我不要多管閒事。如果我不管,他學壞了怎麼辦?

孩子喜歡和“壞孩子”一起玩,該阻止還是順其自然?

就像上面幾個故事中講的,孩子上了幼兒園後,與人交往的需求越來越多,也逐漸對身邊的朋友有了親疏之分,建立起自己的朋友圈。

對此,首先父母們可以放心的是,有交朋友的願望,說明孩子的發展基本健康,這是爲未來與人合作、適應社會打下基礎。

同時,很多父母會發現,孩子喜歡模仿同伴的行爲,於是希望TA身邊都是“好孩子”,帶着TA守規矩、懂禮貌、好好學習。

而若是孩子身邊有“壞孩子”,則擔心自己辛辛苦苦幫TA培養的好習慣,在“壞孩子”的影響下功虧一簣。這種爲孩子擔憂的心情,是很可以理解的。

但事實上你會發現,在當下的社會環境中,無論你如何費盡心思地給孩子挑學校、挑班級,甚至挑朋友,孩子依然會認識各種各樣的人,可能是同學,可能是順路的校友,可能是玩遊戲認識的網友,甚至微信搖一搖的陌生人。

且不說“壞孩子”是不是真的壞。我們來思考一個問題:父母能一輩子保護孩子,幫TA屏蔽不良影響嗎?

先來講一個故事吧。我們都知道,南極特別冷,然而神奇的是,科考隊員並不會感冒,因爲那裏溫度太低,細菌和病毒難以存活。

但是,當科考隊員回到日常生活中後,最初的那段時間,他們比普通人更容易生病。因爲人在無菌環境中呆久了,免疫力嚴重下降。

其實對孩子的保護也是同樣的道理。當孩子習慣了生活在純淨的環境中,如果有一天不得不離開父母,TA會不會更難適應真實的環境呢?

人最害怕的,常常並不是一件事本身,而是對它的不瞭解。與其對“壞孩子”避之唯恐不及,不如先來了解一下,孩子爲什麼會和“壞孩子”一起玩。

對於幼兒園的孩子來說,在玩耍中出現父母擔心的行爲,常常並不是“被帶壞”了。此時孩子正處在習慣和規則建立的時期,在玩耍時做出一些看似出格或之前從未做過的事,也許是因爲孩子太興奮和好奇,於是忘記了規則,或頭腦中尚未建立規則。

而對於年齡更大一些的孩子來說,選擇某個朋友,往往是因爲內心深處的需求。

當我還是傳說中的“別人家孩子”時,每次小學運動會,都有好多家長來找我聊天,說:“多和我家XX一起玩呀。”“XX有點笨,你多幫幫他。”“你有什麼好的學習方法,跟XX講講行嗎?”我覺得很窘迫,心想:就算我願意和XX玩,他也不願意和我玩啊。

其實我那時最好的朋友,是一個公認的“壞孩子”。

她的父母不在身邊,與奶奶一起生活,每天不愛回家,擅長打架,還慫恿我一起到處騙吃騙喝。我之所以喜歡她,是因爲平時父母管得太嚴了,在她身上我看到了一直嚮往的自由,與她一起騙人的過程特別刺激,讓我體驗到反抗的快感。

當我們詢問孩子爲什麼想和“壞孩子”一起玩時,如果耐心傾聽,往往會發現,孩子其實是看到了“壞孩子”的某個閃光點,於是不知不覺中想要靠近,希望自己可以擁有同樣的能力。

這是一種學習的過程,是成長中完善人格的必經之路。

舉例來說,一個天性敏感細膩的孩子,在成長過程中,被父母灌輸了“懂事才招人喜歡”的思想,爲了贏得父母的愛,她會更多地表現出堅強勇敢的一面,哪怕在想哭時,也在心中告訴自己:這樣不好,趕緊忍住。當她遇到一個任性愛哭的孩子時,或許會一見如故,因爲這個孩子表現出的正是她不敢表達的一面。

我們有時會看到,一個好姑娘被渣男騙得團團轉,吃瓜羣衆們哀其不幸怒其不爭,而好姑娘依然無怨無悔。

比如穆念慈,本可以找個好人嫁了,但她還是死心塌地愛上了人品不端的楊康。

或許穆念慈小時候也曾嚮往過當一個“壞孩子”,但她那人品正直的義父絕不會允許,於是她成長爲一個溫柔賢惠的好姑娘,而內心“壞孩子”的部分只能在楊康身上尋找。

我們可以一時禁止孩子和“壞孩子”一起玩,卻無法阻止他們在可能的時候,用自己的方式追求內心的完整。

與其禁止,不如想一想,孩子被壓抑了哪部分天性,纔不得不去“壞孩子”身上尋找失落的那部分自己?

爸爸媽媽總是問:想讓孩子不和“壞孩子”一起玩,可孩子就是不聽,怎麼辦?

其實這個問題是有答案的——當孩子內心沒有嚴重的壓抑時,“壞孩子”對於TA來說,也就失去了致命的吸引力。

只有這時,孩子才能相對理性地聽父母分析,朋友的哪些行爲是危險的,並逐漸培養出自己的判斷力。

我曾問一個當老師的朋友:遇到“壞孩子”總是上課搗亂,你怎麼辦?

她說:我不覺得有“壞孩子”這個物種,十來歲的孩子,能壞到哪裏去呢?他們只是性格不那麼循規蹈矩,或者在用這種方式爭取注意而已。

是啊,“壞孩子”沒有那麼可怕。

孩子喜歡和“壞孩子”一起玩,可能因爲他們給了TA別人不曾給過的支持、鼓勵和溫暖。

父母口中的“壞孩子”,常常學習不好、習慣糟糕,或是比較叛逆,但他們心中的友誼,和“好孩子”並無區別,他們給孩子的支持,也是孩子成長中最寶貴的財富。

在孩子交友的問題上,爸爸媽媽們不妨放輕鬆,看看孩子從這段友誼中得到了什麼,或許你就會對孩子能不能和“壞孩子”一起玩,有了新的看法。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