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1-3歲 > 幼兒教育 > 孩子喜歡打人的壞毛病,父母該怎麼教?

孩子喜歡打人的壞毛病,父母該怎麼教?

來源:寶貝周    閱讀: 1.9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孩子一言不合就打人是怎麼了?孩子一言不合就打人的壞毛病該如何教?前幾天有個媽媽跟我說:“我家寶寶才一歲多點,高興了會打我的臉,生氣了也會打我的臉,怎麼辦呀?”

“我握住她的手,告訴她不能打了,她當時點頭了,可過後,又繼續打。”

其實很多寶寶在成長的過程中,都會有類似“攻擊性”的行爲,不是他喜歡打人,而是他不知該如何做。

所以,我們引導的重點不僅僅是要制止,還要告訴孩子正確的做法。

比如:針對這種行爲,我們可以把寶寶的小手抓住,告訴他:“不能這樣哦,媽媽會很疼的。”,然後正確示範給他,抓住孩子的手,輕輕摸摸我們的臉,或者用我們的手輕輕摸摸孩子的臉,來表達歡喜。

如果孩子是因憤怒而打你,那正確的示範應該是教孩子如何表達不要,比如搖搖頭,擺擺手等。

還有一種情況是,孩子是在學習因果關係。寶寶在探索世界之前,首先探索的是自己的身體。

在孩子4-5個月的時候,他逐漸學習因果關係,比如敲一下玩具,它就會發出聲音。打一下父母,“啪”的一聲之後,父母就會有誇張的反應。

若是你的反應很大,越來越喜歡對身體掌控感的寶寶,會愛上這種遊戲。

所以,正確的引導方式是,抓住他的小手,平靜地告訴他不可以,我不喜歡。

孩子喜歡打人的壞毛病,父母該怎麼教?

還有的時候,孩子的語言能力發展滯後於動作。跟同齡小朋友一起玩耍時,經常搶玩具、打人來表達需求。

之前認識的一個小孩子,就是這種情況,一言不合就動手。小孩子又不知道輕重,甚至把一個端着熱開水的孩子推倒燒傷過。

但她媽媽在場時總是隨口制止一下,說是孩子自己的事,讓孩子自己解決。可若是她的孩子被打時,她就會拉着對方讓自家寶寶打回來。

在遊樂場裏,若是這個小孩被不認識的人欺負沒還手,那是要承受媽媽的眼刀子和呵斥的。

把別人推倒在廁所,把別人燒傷時,這位媽媽要麼說小孩子之間能造成多大傷害?還埋怨對方父母大驚小怪。要麼爲自己孩子的行爲找理由,說自家寶寶不是故意的。

遇到強硬一點的父母,不肯就此罷休時,她則是把自家小孩拉過來暴揍一頓。

於是,孩子愛打人的毛病很久都沒改。就算語言表達能力提高了,也沒能改變。

孩子喜歡打人的壞毛病,父母該怎麼教? 第2張

人類天生是有攻擊性的。孩子負責理性思維、自我控制的前額葉沒發育成熟,所以很難控制情緒,會出現動手傷人的情況。這是成長的正常狀態,不必過分擔心。

但並不代表,我們可以不作爲,任其發展下去。

如果孩子真的動手攻擊人,一定要立刻制止,說了兩次還是如此,那就帶他離“現場”遠一點。以此表明,動手打人或者搶東西就不能跟別人玩。

這個過程中,絕對不要“以暴制暴”地打孩子,因爲你這是告訴他,當你不開心,沒被滿足時,可以動手打人。

不管孩子打的是誰,就算是爸爸媽媽,等他情緒平復後,一定記得讓孩子道歉,抱抱對方,說聲“對不起”。

別小看這個小小的儀式感,它能讓孩子學會對自己的行爲負責,也是在告訴孩子如何表達友好。

注意,是等情緒平復後,不是立馬逼着孩子道歉,那樣他根本不能真心接受,還會更逆反。

孩子喜歡打人的壞毛病,父母該怎麼教? 第3張

涵涵小時候也打過我,打完了就說“對不起”。對於這種認爲說個對不起就能獲得別人原諒的行爲,我肯定是不鼓勵的。

我告訴她,我還是很生氣,因爲你打了我,不是隨便說一句對不起就可以的,而是要做到別再打媽媽了。

她需要幫忙時,我會一聲不吭地去幫她。但就是不說話。等時間差不多了,再問問她,以後還打媽媽不?得到的答案肯定是不打。那媽媽很相信你能做到,但你若是再打,我還是會不理你,也很難原諒你,就像這次一樣。

因爲她當時已經能夠用語言表達需求了,所以,我就跟她說,應該如何告訴我,你的需求是什麼,怎麼表達不樂意,而不是動手。

那若是孩子語言表達能力還不強,我們可以告訴他,說“不要”,或者用擺手搖頭方式表達不要,用點頭表達可以。

嗯,一定要告訴孩子如何正確去表達。他若是沒學會正確的表達方式,只能用自己所認爲對的方式去表達。

有一些繪本或許能夠輔助你引導孩子:

《我不再打人啦》

小倉鼠和小朋友也在一起玩的時候,總是忍不住打人。因爲這個,很多小朋友都不願意和他一起玩了。小倉鼠很傷心,他也不知道自己爲什麼喜歡打人。這時候,小兔子走到小倉鼠身邊,說願意和他一起玩,但是他讓小倉鼠發誓不再打人了。小倉鼠開心地答應了。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小倉鼠真的不再打人了嗎?

《手不是用來打人的》系列

美國獲獎兒童插畫師瑪麗卡·海因萊因力作。手是用來問好的,還能用來玩遊戲,創造音樂,學習,數數,幫助人以及做其他更多的事。這本溫和、鼓舞人的書通過簡單的語言和生動的插圖告訴孩子們,暴力永遠是錯誤的,他們可以控制情緒,能夠有積極友好的表現。

3歲前孩子“打人”,很多時候並不是有意識地攻擊性行爲。但不能因爲孩子還小,我們就不把他的行爲當成一回事。

沒有什麼萬能的育兒祕籍,只有瞭解孩子,懂得方法後的耐心引導和爲人父母的責任感支撐着我們前行。

請對孩子多一點耐心,少一點誤解!他會成長的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