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教育資訊 > 孩子撒謊是怎麼回事?父母應該怎麼做?

孩子撒謊是怎麼回事?父母應該怎麼做?

來源:寶貝周    閱讀: 2.5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前陣子收到一個問題:【我想問一下是不是有的小孩從小就喜歡撒謊 ?那種很認真的撒謊。】

我其實不是很明白這個問題是什麼意思。什麼叫“很認真”的撒謊?什麼叫“不認真”的撒謊?

不過,我可以來說一說,

孩子撒謊到底是怎麼回事?

有什麼階段性的特點?

父母可以怎麼做?

父母對撒謊這件事情特別擔心,是因爲他們認爲這是一個品行的問題。作爲父母,每當看到孩子說謊,就會非常緊張,因爲我們總是會想:

這會不會是他們的行爲習慣?

小小年紀就會撒謊,會不會是品行有問題?

孩子不跟我們說實話,是不是和我們不親近?

可是,在整個兒童時代,我們肯定會發現孩子一次兩次的說謊。今天我們來聊一聊孩子的說謊行爲。

說謊和認知能力發展的關係

小孩子爲什麼也會說謊?”

“又沒有人教他說謊,他怎麼就學會說謊了呢?”

很多父母常會不解地嘆氣,而且大人因爲很快就把說謊這個行爲和道德聯繫起來,所以很多時候會很慌。

孩子說謊的原因各種各樣,在他成長的不同階段,說謊背後也有着不同的含義。

孩子撒謊是怎麼回事?父母應該怎麼做?

我們先從兩個方面來了解一下兒童說謊與認知發展的聯繫。

具備一定的認知能力纔會撒謊

如果你給一個3歲的孩子看兩個盒子,一個盒子沒有任何標籤,另一個盒子寫着創可貼的標籤。

你問孩子:如果你需要創可貼,你要到哪個盒子裏去找?

孩子會說:當然是在貼着標籤的盒子。

然後你打開兩個盒子一看,哦,原來創可貼放在沒有標籤的盒子裏。

然後,你再問:你的朋友需要創可貼,你覺得他會去哪裏找?

3歲之前,孩子常常按着他們看到的事實,說:我的朋友會去沒有標籤的盒子裏找;

而過了3歲,孩子就會說:我的朋友會去有標籤的盒子裏找。

因爲他知道,他打開過盒子,才知道創可貼在沒有標籤的盒子裏,而別人都沒有打開過,不知道這個信息,所以別人會和自己的想法不同,仍然會去有標籤的盒子裏找。

這是兒童認知發展的一個里程碑。

他們認識到,別人的想法,相信的事情會和自己的不一樣。通常3歲以上的兒童會了解到這一點,而且知道每個人知道的信息會影響他們的想法。

當孩子編造謊言的時候,說明他已經有了這樣的認知。

(p.s. 這個實驗,是false-belief 的系列實驗之一,大家可以去和自己的孩子做一做,哈哈哈哈)

認知發展不是由說謊來衡量

雖然兒童會撒謊表明他們認知發展的一個進步,但是,認知發展卻不是由撒謊來衡量。

有的父母說:我的孩子3歲了,還沒有發現他撒謊,是不是認知發展緩慢啊?我有個朋友對這個事情特別糾結,問了我很多次,恨不得自己的孩子來撒幾個謊才放心。

這些擔心完全是沒有必要。只要他們理解“別人相信的事情有可能和我不一樣”,即使不撒謊,也表明他們的認知發展的進步。所以,他們具備了撒謊的條件,但不管出於什麼原因,孩子的個性也好,父母或者老師的教育也好,很多孩子選擇不以撒謊的方式解決問題。

不同年齡段的孩子,說謊原因也不同

爲什麼孩子會說謊?原因有各種各樣,和他們的不同年齡也有關。

3- 4歲的孩子

上面提到3歲的孩子已經能意識到別人的想法有可能和自己不同,但同時他們的認知發展還有侷限,而且他們情緒的發展比邏輯思維發展早。

情緒對孩子的言行影響很大,他們常在情緒的驅使下對事情作出反應,有時還會把自己的想象加工到現實中去。

這些“說謊”沒有明確的目的性,也不是像父母想象的那樣“故意和父母作對”。

比如,媽媽問:“是不是剛纔你在吃飯前吃巧克力了?”

孩子很可能會說:“我沒吃”。

因爲以前父母說過吃飯前不要吃巧克力,他們吃了巧克力也許會有內疚的感覺,內疚不是愉快的體驗,爲了避免這種不愉快的感覺,所以他們選擇說沒有,儘管這樣的伎倆很容易被父母看穿。

他們並不是有意撒謊,而只是希望事情沒有發生過。

5-8歲的孩子

他們能夠理解行爲帶來的後果,以及哪些行爲會讓父母不高興。

他們的情感也更加豐富,自我意識情緒即內疚,自豪,尷尬等等會影響他們的行爲。當他們做錯事的時候,他們也知道內疚。這個時候,他們選擇撒謊,其實是一種解決問題的方式,可能是爲了讓父母高興,或者逃避懲罰。

父母要指出撒謊不是一個好的解決方式,教他們更好的解決問題的辦法。

比如說,孩子說:“我們今天沒有閱讀作業”。

通常學生有通訊本/記事本寫下當天的課程和作業,老師也希望我們每天能瞭解一下。

所以看了記事本以後,我們可以直接指出:“老師說每天都有20分鐘閱讀作業,我想今天也有。如果你今天不做,明天要花很多時間補。現在你需要我的幫助嗎”?

我們不需要指責他們撒謊,而是明白表示,我知道你有作業,你最好今天就做完。我可以提供幫助。

小學高年級的孩子

他們的邏輯能力大大提高,他們撒謊的能力也隨之提高了,知道怎麼撒謊撒得圓,同時他們也慢慢理解了什麼是善意的謊言。

他們撒謊的原因也可能隨着社交範圍的增加而改變。他們撒謊,可能是避免做自己不愛做的事情,也可能爲了安慰別人而撒謊。

這個年齡特別希望得到同齡人的認同,他們可能會說一些同齡人喜歡的事情,儘管他們沒有做過。

如果班級裏大部分小朋友都去過露營,他也可能會撒謊說:對,這個暑假我也跟爸爸去露營了。

也有可能他們不說實話僅僅是避免尷尬或者保護自己的隱私。

所以,我們不要不分青紅皁白就指責他們撒謊,最好先搞清楚他們爲什麼要撒謊,才能幫助他們。

孩子少說謊,信任和辦法很重要

我們常常覺得說謊的孩子肯定是道德品行有問題。我比較喜歡Janet Lehman(社會工作碩士,專門處理有問題的兒童和青少年30年)的一個觀點:

不要把撒謊當作一個道德問題,它是孩子使用的不算有效的解決問題的方式。父母要做的是,指出孩子這樣處理是無效的,教他們怎麼處理才更有效。

1. 父母直接點明問題或者提供建議

比如,媽媽做飯的時候,孩子想幫忙,結果拿雞蛋的時候掉到地上。

媽媽忙亂之中看到,很生氣,問:這是不是你乾的?

孩子怕媽媽的情緒,隨口就說:不是。

媽媽更生氣了:明明是你乾的,爲什麼要撒謊!

孩子可能會想再把謊說圓一點,就說:大概是小貓撞掉地上的。

這個時候媽媽是不是很痛心,覺得孩子故意和媽媽作對,百般狡辯?

其實這是一場沒有必要的衝突。

媽媽只要說:哦,我看見你不小心把雞蛋掉地上了,下次小心點。

所以,父母不要製造機會,製造“圈套”,變相地“鼓勵”撒謊,而是直接點明問題,並給出建議就好。

比如,當看到兩個孩子吵鬧,媽媽如果問:是不是你拿了弟弟的玩具?哥哥極有可能說:我沒有。

其實這個時候不如說:我看見你拿了弟弟的玩具,你把他弄哭了。現在請你想個辦法,讓他高興起來。

這樣的談話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謊言,也對他們解決事情給出建議。

2. 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

很多心理學專家或者教育學專家會給父母一個建議,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在撒謊這個問題上,也是如此。

有着良好的親子關係,孩子纔有可能在父母面前講真話。

所以最關鍵的是,改善和孩子的關係,讓孩子相信,父母理解他們的感受和需要,並且會妥善幫助他們解決問題,包括不當行爲的後果。只有這樣,孩子纔不再害怕告訴你真相,因爲你是真正關心他們、幫助他們的人。

如果孩子告訴你,他已經做完作業了,實際上是跟朋友去打球了,根本就沒做。第二天被老師發現了。

如果媽媽大發雷霆,指責他撒謊,那麼事情也就到這裏爲止了,很有可能媽媽無法阻止他繼續這樣做。

不妨找到問題的根本,和孩子好好商量,怎麼才能按時完成作業。可以答應給他和朋友打球的時間,但是必須先完成作業。或者平時沒有和朋友們玩的時間,就答應他週末一定給他一段時間和朋友去玩。也可以聽聽孩子自己的意見,制定一個計劃。

3. 父母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

另一個關鍵是父母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

很多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對自己講實話,他們常常說,犯錯不要緊,只要你講實話。我們常常會認爲撒謊比犯錯更嚴重。

問題是,有時候當孩子承認他們所做的事情,父母卻被自己的情緒控制,因爲氣憤或者害怕他們還會再犯,就食言懲罰他們。

父母不守諾言對孩子的傷害很大,孩子以後會覺得無法信任父母,其實這也傷害了親子關係。

父母不要把撒謊當作洪水猛獸,但也不要因事小而不管。不要認爲孩子故意撒謊是和父母做對,而是要找到問題的癥結,然後提出建議,解決問題。

孩子可能會發現,不撒謊反而比撒謊更能解決問題,會越來越多地選擇更有效的方式。

後記:有部分讀者看了這篇文章,開始控訴:孩子撒謊根本就是父母的錯,都是父母逼的。這個可能性是很大的。也就是說,父母把溝通渠道給堵了。就是我說的第三部分,父母沒做好。從孩子的角度說,撒謊是他面對他的處境,所使用的一個策略,而且他認爲是有效的,哪怕是眼下有效。不過,我不認爲,孩子撒謊,被父母逼的是“唯一”的原因。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