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1-3歲 > 幼兒教育 > 孩子老愛粘着父母是怎麼了?這是孩子愛撒嬌的表現嗎?

孩子老愛粘着父母是怎麼了?這是孩子愛撒嬌的表現嗎?

來源:寶貝周    閱讀: 2.3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孩子老愛粘着父母是怎麼了?這是孩子愛撒嬌的表現嗎?孩子愛粘人的原因是什麼?沒想到原因竟然出在這裏,看完後有點心酸!

月月1歲6個月了,主要由月媽帶,可是最近不知道怎麼了,總喜歡黏着月媽。

只要月媽在家,她就會一直跟着,就連月媽去趟衛生間,她也要跟着。

有時候月媽想出去辦點事,可她偏偏哭鬧着也要去,弄得月媽什麼也做不了,不知道該怎麼辦纔好。

事實上,不止月媽爲此苦惱,我們很多其他媽媽也都和小新媽提過相同的問題,好像孩子愛黏人是一件令我們父母們頗爲頭痛的事情。

在小區,我們也經常會看到很多孩子,玩着玩着就走到爸爸媽媽身邊來,要媽媽抱抱或者過來蹭蹭媽媽,膩歪了一會兒後又屁顛屁顛跑去玩了。

這時候,有的媽媽就會一把把孩子推開,說:“玩得好好的,幹嘛要抱抱,自己去玩吧。”

其實啊,要抱抱,蹭蹭媽媽,亦步亦趨的跟着媽媽,這些在我們眼裏看似黏人的行爲,都是孩子在尋求安全感的表現。

美國加州大學醫學院精神學臨牀教授阿蘭?斯格爾解釋說:

1~2歲是孩子出現黏人行爲的最明顯階段,他們把媽媽或看護人看作一個安全基地,當有安全需求時,就會返回看護人身邊。

事實上也是,孩子出生後,缺乏最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長期處在媽媽的照料下必然會形成對媽媽的依賴。

所以說,孩子黏人是一種正常的心理髮展,是對熟悉的親人逐漸產生依戀情緒的表現,也是孩子成長過程中不可避免的現象。

孩子和媽媽之間保持溫暖,親密,適度的依戀(即黏人現象)關係,會使孩子既得到滿足,又心情愉快。

孩子有了這種安全依戀感時,不但能在陌生的環境中克服焦慮和形懼,還能去探索周圍的新鮮事物,並且發展社交能力和認知能力。

所以,黏人其實是每個孩子都會有的表現,不要刻意拒絕,不要延遲滿足,給他安全感,幫助他們去適應環境。

等他內心不再惶恐了,不害怕了,自然就敢鬆開我們的雙手去探索新世界了。

孩子老愛粘着父母是怎麼了?這是孩子愛撒嬌的表現嗎?

孩子早期安全感的建立對其一生的心理健康發展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對他們的人格形成、未來發展都影響重大。

過於黏人的孩子如果沒有被好好培養安全感,成年後也容易缺乏安全感。

一個成年人如果缺乏安全感,那相應的就會出現很多心理缺陷,這些心理缺陷會直接影響他的人生觀、待人接物、婚姻家庭、育兒歷程等。

比如,他們在人多的時候會感覺不自在,害怕引起別人的注意或者怕開口說錯話。

不願意探索新的事物,結交新的朋友,愛墨守成規,把自己封閉起來。

總是害怕別人不愛自己,所以在戀愛及婚姻中容易黏着另一半無法獨立,甚至是通過一些極端的行爲以達到讓對方不斷記住自己、關懷自己的目的。

同時,因爲自身缺乏安全感,他所養育出來的孩子在跟他長期的接觸和影響下,也容易缺乏安全感,這是一種教養的循環表現。

孩子爲什麼會粘人?

沒有把握好第一個分離焦慮期

在孩子6~9個月時,會出現人生的第一個分離焦慮期,這時的孩子會對我們父母形成明顯的依戀,以及對陌生人產生恐懼。

在這個時間段,孩子如果沒有明確的第一依戀人陪伴在自己的身邊,例如媽媽經常出差或不在身邊,或者經常更換照顧孩子的人,沒有給孩子足夠的身體接觸等,都有可能會加重孩子的分離焦慮。

錯過孩子的第二個分離焦慮期

第二個分離焦慮出現在孩子1歲半左右。

此時,孩子的心智也成長了,最主要的一個標誌是他自我意識的產生。

此時孩子可能會通過各種語言和行爲反覆地確認一個問題:媽媽到底愛不愛我。

得到的答案肯定與否,都將對他們將來黏人的表現起着關鍵的作用。

沒有高質量的陪伴

陪伴的質量會影響孩子黏人的程度。

可能有很多媽媽會說:我是全職太太,一天24小時都在帶着孩子,可孩子爲什麼還會黏人?

其實呢,歸根到底還是因爲我們家長陪伴的質量不高。

高質量的陪伴從時間上來講,最好是一天1~2個小時的全身心投入。

當然,如果有的家長陪伴的質量特別高的話,只有半個小時也勝過一天24小時的無效陪伴。

缺乏社交的機會和示範

一些媽媽可能會發現:當很多孩子都在參與遊戲時,總有幾個孩子不參加,黏在爸爸媽媽身邊。

實際上如果我們細心觀察就會發現,有這樣情況的孩子,他的父母多半也不是很主動。

從孩子1歲起,我們家長就應該有計劃地多帶孩子外出,多接觸其他人,並且鼓勵孩子主動與其他人交往。

這樣有助於培養孩子的社交能力,同時也可以有效降低孩子對我們的依賴感。

當然,不同年齡段的孩子黏人的原因可能不同,在保證及時予以迴應的前提下,我們還要有所區別的對待。

一兩歲孩子粘人很正常

其實,對一兩歲小孩子來說,愛黏爸爸媽媽是件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小孩子對爸爸媽媽的依戀感強,這是他們心理的安全需要。

他們不斷地用呼喚爸爸媽媽的方式來測試一個問題:就是當我要爸爸媽媽的時候,他們會及時迴應我嗎?他們會馬上出現在我的面前嗎?

如果他每次呼喚我們,我們都能給予迴應,都能及時出現在他的面前,那麼他就會放心一些。

接下來他還會不斷的測試我們,如果我們都能予以迴應,那麼,他就逐漸確定了一件事:爸爸媽媽是愛我的,我需要他們時他們就會出現,而不是不管我。

對他們而言,這種確定性能帶來足夠的安全感。

媽媽的愛,往往最能讓孩子感覺到自己是被愛的、是可愛的,是有價值的,由此獲得充分的心理能量,併成長爲一個有自信的、獨立的“人”。

大了還粘人可能是因爲心理壓力

如果孩子已經三四歲了,同齡的孩子都能自己獨自玩一會兒了,可是我們的孩子還是寸步不離的,時時刻刻都要做跟屁蟲,那就有原因了。

可能是孩子這段時間遇到一些困難,這個困難會讓他產生一些不安全感,因此他需要在我們身邊需求一些安撫或者力量。

比如,孩子在幼兒園遇到不高興的事情了,或者老師對某些事情處理的方式讓他對自我產生了一些懷疑,這些都會給他造成心理上的壓力。

這個時候他們一定會對家裏的主要依戀人如媽媽產生依戀,這個時候媽媽的及時迴應對孩子來說會起到一個安全堡壘的作用。

他們會覺得無論在外面遇到了什麼困難,媽媽都是可以避風雨的港灣。

針對這種情況,我們就不能單純的考慮粘人了,必須得結合孩子日常中的其他生活來綜合分析原因。

孩子老愛粘着父母是怎麼了?這是孩子愛撒嬌的表現嗎? 第2張

如何應對粘人孩子?

針對孩子愛黏人這一正常現象,我們一定要正確認識,並採取適當的方法來處理,幫助孩子順利地度過這個特別的成長階段,讓孩子健康成長!

保護孩子處在萌芽狀態的獨立性

孩子1週歲後,獨立意識開始萌芽。

比如,喜歡自己拿着勺子吃飯,不願意被別人抱着走等。

孩子的這種獨立性傾向,是一種積極向上的因素,我們父母應當愛護這種獨立意識,及時給予引導和鼓勵。

如用話語、表情、動作等表現出對孩子獨立性的讚許,可以經常誇讚孩子“能自己吃飯了,真了不起”,給孩子一個擁抱等,以此激勵孩子更加大膽獨立地去探索。

要讓孩子懂得我們是愛他的

當孩子向我們發出各種需求信號時,我們要及時滿足他的身心需要。

平時要多抱抱、多親親孩子,要經常和孩子說話,讓他感受到自己被愛包圍着。

在家時,可以讓孩子一個人玩,並不時地過來和孩子一起玩,讓他常常看見我們,這樣能讓孩子對我們產生信任感與依賴感。

把自己正要去忙的事告訴孩子

1歲的孩子能夠聽懂我們經常說的一些簡單話語,我們可以在離開孩子的時候向孩子解釋一下我們正要去做的事情。

比如可以告訴他:“”媽媽要去煮晚餐,你要在娃娃牀上玩玩具,等煮好子了,我會陪你玩哦!”

孩子漸漸就會明白我們要做的事,而我們也確實去做了我們所說的事,這樣孩子就會信任我們,並願意獨自待一會兒。

用遊戲方式進行漸進式分離

我們可以用一些寶寶感興趣的遊戲來分散他的注意力,採取漸進式的方式減少孩子的黏人頻率。

比如,可以先陪孩子一起玩他喜歡的遊戲。

當發現孩子可以把注意力集中在他喜歡的遊戲上時,我們就可以對他說:“媽媽有點別的事情要做,就在你旁邊,不離開你,你自己先玩一兒吧。”

要注意的是,我們一定要讓孩子知道我們在哪裏,不可以看到孩子正玩得開心就突然不見,這樣孩子會覺得非常沒有安全感。

在我們離開之前,一定要讓孩子知道,並且徵得他的同意。

我們可以這樣說:“媽媽暫時離開一會兒,馬上會回來,好不好?”一般情況下,孩子會同意的。

不要因爲孩子總黏人而處罰他

有些脾氣比較暴躁的父母,當孩子黏人的時候,就會感到十分不耐煩,認爲孩子太不獨立了,便會用一些方法來處罰孩子,這種做法是非常不可取的。

孩子總是喜歡黏着我們,說明他覺得在我們身邊才最有安全感又最開心。

如果因爲這就去處罰他,就會讓他對自己產生極大的懷疑,覺得自己是不是做錯了什麼事情,同時也會缺乏安全感,從而影響到他心理的健康發展。

創造機會讓孩子多接觸下其他人

除照料者外,家庭中其他成員也應該多點跟孩子接觸,如多跟孩子一起玩遊戲,建立一種融洽的親子關係。

讓他知道,除了媽媽外,在其他家庭成員身上同樣也是可以建立這種安全感的。

待孩子再長大一點後,可以帶他出去外面轉轉,多與家庭成員以外的人接觸。

尤其是同齡的小朋友,讓孩子在陌生的環境中學會與人交往,提高其適應能力和社交能力。

總之,小新媽想提醒各位媽媽們:

孩子粘人,並不是莫名其妙故意和我們大人作對,只是在尋求安全感!

真正得到過愛的迴應的孩子,才能夠有足夠的安全感去獨自應對外界的世界,獨立於爸爸媽媽自己生活。

所以,請對每一個黏人的孩子溫柔以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