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教育資訊 > 你會和孩子聊天嗎?真正瞭解你的孩子嗎?父母再不明白就晚了!

你會和孩子聊天嗎?真正瞭解你的孩子嗎?父母再不明白就晚了!

來源:寶貝周    閱讀: 5.77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很多爸爸媽媽忙碌了一整天回到家,覺得終於可以休息一下了!可是對孩子的關懷也不能落下,於是把孩子叫過來問作業做好了沒、今天在學校表現怎麼樣……各位爸爸媽媽,你是否每天都在進行這樣的日常交流呢?想必下面三個情景不會陌生吧?

你會和孩子聊天嗎?真正瞭解你的孩子嗎?父母再不明白就晚了!

情景一

媽媽:寶貝,今天想吃什麼?

兒子:隨便啦。

媽媽:到底吃什麼?我給你做呀。

兒子:隨便吃就行了。

媽媽:隨便隨便,就知道說隨便,這個隨便怎麼做呀?做出來你就不隨便了……

情景二

爸爸:閨女,今天在學校怎麼樣?

閨女:還可以。

爸爸:有沒有開心的事情發生?

閨女:還可以吧。

爸爸:那,有沒有不高興的事情惹你生氣,跟爸爸說說。

閨女:還可以,都還可以。

爸爸:這個還可以讓我怎麼說呀。

情景三

媽媽:兒子,新來的老師怎麼樣?

兒子:不知道。

媽媽:你的老師你怎麼不知道?

兒子:不知道就是不知道。

媽媽:你這是在什麼態度?我想和你好好聊天,你張嘴閉嘴不知道?啥意思呀你?

如果類似的話語出現在你和孩子的對話中,那就證明,你還不會和孩子聊天!當孩子表現出不願意交流、牴觸、不願意參與任何對話,甚至只是聊聊一些很普通的事情時,很多父母不會耐着性子跟孩子溝通。時間長了,父母對孩子瞭解越來越少,越來越不懂孩子真正想要什麼。等到孩子到了青春期,更不願意聽從父母的管教,於是親子衝突不可避免。

孩子爲什麼不願意談他的情緒

孩子不願意跟我們交談,是由於他預見到可能產生的痛苦情緒,而做出的一種本能的自我保護行爲。

孩子不跟我們交談,是因爲他們生氣了或者覺得很丟臉,或者害怕我們會批評他們,又或者交談並不能讓他們好受一些。一般我們問孩子問題,他們聽到的絕不僅僅是問題本身。

他聽出了話外之音和暗示,直覺告訴他那些聽起來很中性的問題其實並不中性。他會懷疑我們這麼問的用意何在!

在各年齡層孩子的調查問卷中,發現了孩子不願意交談的四個基本原因。

01

談話次數太多了

孩子經常抱怨“談話次數太多了”。其實是他們擔心談話只會讓他們重新經歷糟糕的感覺,這種擔心確實有一些道理。孩子並非時時都處在壞情緒中。某個時刻,可能他已經經歷了一種儘管脆弱,但足夠完美的情緒平衡,壞情緒有所緩解,他不希望這種平衡被打破。

有時候“談論痛苦時,那一刻你確實再次覺得痛苦”。之後我們可以加入自己的意見“有時候聊一聊也很好,因爲你會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這樣你會感覺好受一些”。

02

我沒有問題

孩子不願意聊天最深層次的原因可能是害怕自己哪裏出問題了。例如,父母生氣時會問“你怎麼回事?”或者說孩子“真壞”。這時,孩子保持沉默,以保護自己,免得表現出很羞愧。

這就是爲什麼孩子願意談論自己的擔擾,卻對那些糟糕的情緒閉口不提,因爲擔擾不會像被同齡人排擠一樣,直接危害孩子的自尊心。

當孩子意識到我們的問題中隱含或暗示出我們覺得他的問題很嚴重,他會立即變得防備起來,不願意繼續聊下去。如果我們告訴孩子,很多孩子都這麼覺得或都有這種問題,大人有時也有這種壞情緒,孩子通常會明顯放鬆下來,之後會敞開心扉。

03

反抗和爭辯

孩子也會用拒絕談話作爲表達抗議或爭辯的手段。回憶每一次被批評,或預見到可能的批評都會激起我們心中的防禦意識,每一次情感傷痛都會讓孩子的保護殼變得越來越硬。如果我們經常批評孩子,他們會不再與你交流或選擇離開。

在許多家庭裏,批評、爭吵和無結果的爭論成爲一種常態:孩子形成了防禦習慣,心底裏在爭辯。當你讓他聊聊時,他預見到可能招致更多的批評,或者太氣憤了沒辦法聊天。在這種情況下,孩子不願意交談其實在表達抗議。

04

聊天沒有用

許多孩子覺得聊天根本沒用,並堅信聊了也不會有任何幫助。他們可能曾努力與父母交談,解釋他們的感受,尤其是傳達他們感受到的不公平的感覺。但是交談進行得並不順利,父母可能掌控了整個對話,並沒有花時間好好聽他們的想法。因此,孩子覺得,聊天實際上是“被聊天”。

我們家長應該做怎麼做

孩子交流的問題,主要取決於我們是否在乎,是否去傾聽並給予支持。其實說穿了,這些小技巧一點兒也不困難,你也可以做得到!

01

問“小”不問“大”

孩子跟大人不一樣,他們很難理解抽象的問題,也很難回答。因此,想要了解孩子在學校的概況,要儘量避開“抽象”“大範圍”的問題。不妨改問一些很簡單、一定有答案的問題,而且不妨從細節開始。

不要問:“你今天在學校過得如何?”“你今天在學校做了什麼?”這種問題,孩子很難回答,或是隻會簡單回答:“還好。”“沒做什麼!”這樣會讓聊天很難持續下去。

你可以改問:“你今天在學校上了哪些課?”當孩子說出科學、音樂的時候,你就有機會接着:“喔!那科學課今天教什麼?”孩子就會接着回答你的問題:“教氣象啊!什麼氣溫、風向的,無聊死了!”“喔!那音樂課有沒有好一點兒?……”你就可以藉機瞭解他今天做了些什麼,並持續交談下去。

以前孩子剛上學時,我跟孩子聊天的開頭常常是:

“你今天早上去學校跟誰玩?課間休息在做些什麼呢?畫畫課畫些什麼呢?”

“你們班最多人喜歡的男生是誰啊?你喜歡誰呢?”

藉由一些生活小事打開話匣子比較容易,這些問題簡單易懂,孩子通常都會爭先恐後地回答,不會感覺到壓力

02

從別人的事談起

女兒剛入學時,我想要知道她在學校的狀況,因此,我用了一點迂迴手法。在聊天過程中,我先問她:

“你們班上最調皮的是誰?”她說了一個名字。“他做了些什麼事惹老師生氣呢?”女兒如數家珍地說:“上課講話啊!還有昨天用東西丟同學的頭!”“那老師怎麼辦?”“老師罰他站啊!”“站多久?”“站到下課啊!超慘的!”

“啊!真的啊!好可憐喔。都不能坐下,腳一定很酸。”

“對啊,下課也不能出去玩!”

“哇!你們老師這麼兇啊?”

“還好啦!有一點兇。”

“那你有沒有被老師兇過?”

“沒有!我很乖。”

“喔!好險!所以你都沒有被老師罰過站嘍?”

她遲疑了一下。我趕緊說:“你也被罰過站啊?好可憐。你有沒有哭?”她搖搖頭說:“沒有。”我接着問:“啊!老師這麼兇,你都沒有哭啊,很勇敢。”

“不是啦!我不是被這個老師罰的,我是被體育老師罰的。”

“喔!也是講話嗎?”

“是啊。不過還好只有罰站一下下!”

於是,我就從這樣的一段對話,約略得知她對老師的觀感、上課的情形,以及老師對於孩子的調皮行爲如何處置等等。

從“別人談起”是一個很好的聊天方法,比方說,孩子會告訴我班上誰最常被罰、誰功課最棒、誰今天又打了誰等等。當然,在聊天過程中,我們就能窺見他處於什麼樣的位置、對同學的行爲有什麼樣的看法,然後瞭解孩子在我們看不見的時候,是用什麼樣的身心狀態去處事。

03

不要“否定”,只要“同理”

家長跟孩子聊天,很容易發生的一個狀況,就是家長常常喜歡否定孩子的感受。比方說,當女兒說:“科學課無聊死了”的時候,我絕對不會接着說:“科學課不無聊啊!天氣、氣象是一件很有趣的東西……”

相信我,只要你這麼一說,這個話題就聊不下去了!因爲當孩子覺得你並不認同他說的話時,他後面的話很容易就嚥了回去。

比較好的方式是回答:“喔,科學課很無聊啊,你可以告訴我是什麼讓你覺得很無聊嗎?”

“因爲我本來以爲科學課可以做實驗之類的,結果都是坐在教室裏上課!無聊死了!”


保持中立的語調、同理感受他的感受,往往可以讓你知道孩子更多的想法,瞭解他的需求,進而幫助他解決困境。

前陣子有個媽媽告訴我,當他孩子跟她抱怨:“啊!功課好難、好多!我都考不好”時,她明明很溫柔地回他:“考不好有什麼關係?成績不是那麼重要啊!”結果兒子卻氣得說她不瞭解他,拒絕再跟她說話,讓她很難過。

事實上,孩子當下需要的不是“否定”他的心情的對話,而是“瞭解”他心情的對話。所以,如果媽媽改說:“啊!考不好心情一定很不好,你現在一定很難過,你要不要說說你的苦惱?”我相信她兒子的心情一定會好許多,也會繼續把心事對媽媽說出來。

04

只要“傾聽”,不要“說教”

很多時候,聊天只是一種發泄。還記得一堆女人三姑六婆時的那種心情嗎?罵婆婆、罵老公、罵給別人聽,其實不一定要別人幫我們解決問題,只是純聊天而已。讓聊天回到聊天,想要孩子誠實地說出感受,很重要的一個步驟,就是隻要“傾聽”,不要“說教”。

和孩子聊天,最忌諱的就是說教。任何一種話題的聊天,只要淪落到說教與聽訓,那就沒趣到極點了!所以,聊天時可以對對方、對話題保持高度的興趣,多詢問、少評論,多說“你”,少說“我”,就很容易讓話題源源不絕地繼續下去。

比如,孩子說:

“媽,XXX今天打我。”

“喔,爲什麼?”

“因爲我要踢足球,他不准我踢。”

“那你怎麼辦?”

“我就去玩別的了。”

“你怎麼不告老師呢?我不是教過你,人家欺侮你就去告訴老師嗎?你也可以跟他說,公用的東西大家都可以玩啊!媽媽不是跟你說過嗎?”

如果是採取這樣的聊天方式,那麼肯定話題就此戛然而止。孩子最後一定是緊閉雙脣,不再多說一句。此時不妨繼續詢問:“喔,那你心裏有沒有覺得很不舒服?”或者“那你還想踢足球的話怎麼辦呢?”

這時,你就會聽到他真正的想法:“還好啦!我想他先玩也沒關係,等他玩完了,我再玩就好了啊!”或是“我很生氣啊!所以我就跟他說:‘我不跟你玩了!’”

05

注意肢體語言

聊天時,肢體語言也很重要。適當的肢體語言,會讓孩子覺得你重視他、認真想要和他聊天。

除非是在開車的時候,否則我在和孩子聊天時,都儘量以平行的目光注視着他。如果孩子還小,那就蹲下來;如果是個大孩子,那就拉着他的手坐下來。即使是手邊在忙着折衣服、洗碗,在跟孩子講話時,也必須要時時轉頭看他的表情。因爲注視別人、專心傾聽,就表示你很在乎跟他說話。

孩子對於肢體語言很敏感,一邊跟別人談話一邊敷衍地說着嗯、啊、喔;或是眼睛一邊盯着計算機一邊聽他說話,都不是鼓勵他好好和你聊天的方式。通常如果我這樣做,兒子一定會抗議:“媽媽,你都沒有在專心聽!”

另外,大部分的孩子都喜歡親密的接觸:握握他的手,摸摸他的頭,摟摟他的肩,搓搓他的頸背,順順他的頭髮,拍拍他的背等等。通常,對有一定熟識度的孩子適當地使用一些肢體語言,都會在聊天時產生非常正面的效果。

還有許多流傳下來十分有效的促進親子交流的方法。通常孩子願意通過畫畫、寫字等表達自己的想法,而並非通過聊天。這些方法留給孩子足夠的距離,去表達他們不敢直接告訴我們的想法和情感。

最後要提醒大家的,就是在跟孩子聊天時,有時孩子一時說出一些令你驚訝、反感的事時,切記“不動聲色” ──聲調平常、假裝毫不在意,這是很重要的。在尚未明白事情真相或者尚未想出如何應對之道時,先保持朋友般的傾聽,是很重要的!跟孩子“說教”或“講道理”的時候,最好跟聊天分開,這才能夠讓孩子暢所欲言、無所不言!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