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教育資訊 > 媽媽該如何面對孩子發脾氣?

媽媽該如何面對孩子發脾氣?

來源:寶貝周    閱讀: 1.9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好友琳一大早就吐槽。

琳的孩子四歲,昨晚睡得晚了,早上起牀,一臉的不情願。

琳想要給他洗把臉,他煩躁地推開;讓他喝點水,他扭過頭去不理不睬;想給他戴上帽子,他也不願戴。

琳說“一定要戴!今天幼兒園要外出活動,這麼冷的天氣不戴帽子怎麼行?”

這一下子成了壓倒孩子的最後一根稻草,孩子一下子爆了。

他把帽子往地下一摔,開始大哭大鬧!眼淚鼻涕橫流,還不準媽媽擦。

最後爸爸出動,強力鎮壓,孩子委委屈屈地收了眼淚去了幼兒園。

琳說:我家孩子脾氣太大了,稍有不順心就發作,我和他爸打也打過,道理也講了不少,怎麼也管不好他這個臭脾氣。

“愛發脾氣”幾乎是所有媽媽對自家孩子的一致評價。

當孩子被負面情緒包裹時,父母所有咄咄逼人的說教,都會成爲壓在孩子瀕臨崩潰神經上的最後一根稻草。

情緒看不見,但不表示不存在。

父母與孩子的“作戰”,其實多數時候都是與孩子情緒的較量。

這些情緒,很幼稚卻充滿力量,父母若將之視爲洪水猛獸,它便會沖垮你的防線;父母若能開渠疏導,它便會成爲灌溉親子關係的養料。

媽媽該如何面對孩子發脾氣?

孩子發脾氣時,你第一句話怎麼說?

前段時間熱播的《不可思議的媽媽》中。

面對豐盛大餐,胡可的兒子小魚兒心心念唸的卻是自己的新玩具,他要求媽媽現在、立刻、馬上把新玩具組裝成“機器人”。

遭到媽媽的反對後,小魚兒立馬送上了“魚式怒目”,一場暴風雨眼看就要來臨了。

看着發脾氣的兒子,胡可溫和而堅定地說:

“我知道你很想讓玩具變身,你很想讓它變成拿着武器的機器人,但是要等到吃完飯以後,這是規則,你要遵守規則。”

當小魚兒因無法帶走心愛的玩具而崩潰大哭時,胡可說:

“我知道你很想要這個玩具,現在拿不回家你心裏有點難過,但是這是規則......”

在整檔節目裏,但凡小魚兒鬧情緒,胡可必定第一時間送上的“我知道”句式。

簡單的一句話,代表着你體會到了孩子的感受,理解他內心正在發生什麼。

“我知道”三個字,意味着接納和共情。

一個好媽媽不是在孩子情緒爆發時責備他,或用更大的音量壓制他,而是應該第一時間無條件接納孩子的情緒。

永遠保持和孩子站在一起的姿態

作爲父母,我們有一項挑戰就是:爲孩子的情緒貼標籤,幫助孩子認識並表達自己的情緒。

孩子發飆時,他也不明白自己正在經歷一種怎樣的情緒,而家長要有和孩子共情的能力:

“我知道你沒有考好,你也很生氣……”

“我知道你的朋友離開了,你有點難過……”

“老師今天的評價並不準確,你很委屈吧……”

孩子首先要學會認識到情緒,然後才能正確地表達情緒。

當孩子的情緒無法排解時,父母要充當孩子的“情緒管理師”,陪孩子一起打打球,看場電影,聽聽孩子喜歡的音樂,和孩子一起找找適合他的宣泄方式。

所有不傷人傷已的宣泄方式都是可行的,在引導和陪伴的過程中,親子關係也會越來越融洽。

當然,在安撫和接納孩子情緒的同時,也別忘了一個詞:溫柔的堅持。

這裏的溫柔,指的是面對孩子的情緒要溫柔以待,無條件接納,但對孩子的錯誤行爲,必須堅持原則,不能妥協。

當他發脾氣時,讓我們蹲下來,以接納的姿態,耐心地看看孩子的世界到底發生了什麼,並告訴他:

孩子,在爸媽這裏你是可以犯錯的,你的委屈是可以流露的,你的感受我們正在嘗試體會,你的內心我們能懂,我們始終是站在一起的。

願你永遠保持和孩子在一起的姿態,多給他點耐心,和他一起探索世界。

懂孩子的心理比懂天書還難!不要緊,真的有辦法走進他們、瞭解他們!關注“衆艾感統國際教育中心”點擊—“課程中心”,只有更懂孩子,管教纔有價值!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