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行爲心理 > 孩子莫名發脾氣,家長要如何應對?

孩子莫名發脾氣,家長要如何應對?

來源:寶貝周    閱讀: 6.29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十一假期結束了,節後的第一天就下起了秋雨,天空灰濛濛的,卻已經七點了。節後孩子上幼兒園,着實是個費心的事情。

十一假期結束了,節後的第一天就下起了秋雨,天空灰濛濛的,卻已經七點了。節後孩子上幼兒園,着實是個費心的事情。

我叫兒子起牀之後,兒子的起牀氣就爆發了,做起來咧咧着說要再放一天假,我說不可以,他就大喊大叫着:“我就要再放一天假。”

我也不跟他理論,我試着共情他:“要是今天還放假就好了。”

他賴在被窩裏,不肯出來。我突然想起來早晨看手機時,有一個朋友發了一條朋友圈“真想賴在被窩裏不出來。”大人尚且如此,何況孩子呢?

兒子停止了哭鬧。

我繼續共情他:“天冷了,你也想賴牀了。不光是你,大人也想賴牀。媽媽手機裏有個阿姨,早晨就說好想賴在被窩裏不出來。”

兒子等着眼睛,已經完全醒了。“阿姨爲什麼想賴在被窩裏不出來啊?”

“因爲阿姨和你一樣,覺得被窩裏好暖和啊。”

說着,兒子已經跟着我準備去洗漱了,可是剛走到衛生間門口,他就喊叫着“冷”,然後飛速跑回臥室鑽進了被窩。還跟我說要我給他準備羽絨服。

“媽媽,我都快凍成羽絨服了。”他縮在被窩裏跟我說。

“那我就把你穿走啦——”

小傢伙裹着被子。我說:“那你躺在被窩裏,一會兒到時間了,直接出門就好了。”

兒子一聽不幹了,不情願的鑽出被我,伴隨着惱人的哭腔。我忍着情緒,給他拿出了馬甲,套在身上,他還是喊冷。

我指着他的馬甲說:“你已經穿上了馬甲,媽媽只穿着短袖,你比我暖和多了。”我給他揉搓着後背,慢慢的,他也開始洗漱,愉快的出門了,一路上,下着雨,他唱着歌,清晨的不快一掃而空。

孩子嘴上說的,並不見得是心裏想的。他有時候只是不會表達自己的情緒,或者像成年人一樣,會產生情緒牽扯和情緒轉移。

“情緒轉移”是人們常用的一種心理防衛機制,通常是將自己對某一對象的憤怒或喜愛的感情,由於某種原因無法直接向對象發泄,將這種情緒轉移到比自己級別更低的對象身上,從而化解心理焦慮,緩解心理壓力

孩子的情緒轉移,不同於成年人。成年人可以把家庭生活或是工作中的情緒,轉嫁到孩子身上,不理性的發泄和釋放。而孩子本來就是家庭中的弱勢,他的情緒轉移通常就是玩具、衣服、水杯等等他能接觸到、可以讓他發泄和釋放情緒、但是又不會反抗的客觀物體。

早晨兒子起牀之後,他對“冷”的過分強調,就是一種情緒轉移。他的真正情緒是不想起牀、不想去幼兒園。這種情緒產生的原因,一方面是叫他起牀比較突兀,他並非自然醒;另一方面就是溫度下降天氣驟變,人的惰性導致的賴牀,使得起牀對孩子來說比以往更困難。

孩子莫名發脾氣,家長要如何應對?

無論是孩子,還是大人,心情都會收到周圍環境的影響,而且是莫名其妙,不知所蹤。

韓國小燈泡情緒管理繪本《幸福,在我身邊》就講了這樣一個故事:一個叫小春的小女孩,毫無原因的不開心,沒有精神頭,不想吃飯,似乎心情怎麼都好不起來。

媽媽沒有否認小春的情緒,也沒有對此漠不關心。而是告訴她,幸福可能藏起來了,如果你叫它,他就會出來。於是小春就和媽媽一起喊叫幸福,媽媽喊,小春喊。後來,一邊吃蘋果,一邊喊。喊着喊着,小春就笑起來了。

不僅如此,小春笑起來之後,所有的事情都跟着開心起來了。接到奶奶的電話也讓他快樂,看到圖畫書也讓她笑出聲,騎自行車的時候,感覺迎面吹來的風裏都是幸福;踢球的時候,腳尖的力量也是幸福的;下雨的時候,伸出手,滴到手心裏的雨珠都讓他感覺到無比幸福。

父母都試圖讓孩子學會控制情緒,其實情緒包含的內容遠不止父母所期望的“快樂聽話 懂事”。父母期待孩子的表現符合他們的預期,不光是情緒上的,而且是行爲上。

但是客觀的講,當父母內心存在着這樣的期望時,父母就已經試圖控制孩子了。有控制,就會有牴觸和反抗,有反抗,自然也就會有衝突。

父母想要讓孩子學會控制情緒,就首先要允許孩子最大限度的理解和感知情緒。

孩子都是在經歷中成長的,沒有經歷,一切的成長就像是紙上談兵,撒開手,孩子還是一無所知。

孩子莫名發脾氣,家長要如何應對? 第2張

應對情緒,最好的方式,不是壓抑,也不是發泄,而是被理解。

兒子昨天晚上不想睡覺,哭鬧着說沒玩夠,一度生氣的坐在地上撒潑哭鬧。慶幸的是當時,我沒有被他的情緒影響,更沒有被他的情緒牽着走。

我向着他,張開大大的懷抱,孩子很難拒絕媽媽的懷抱。他即使哭鬧着,也開始走近我。我抱起他,把他攬在懷裏,告訴他我小的時候也是這樣,恨不得每天24小時都是白天,也希望一天到晚都可以不睡覺。但是後來發現,真的好睏啊,不睡覺都沒有力氣玩了。

兒子抱着我,聽着我講,也平靜下來。“媽媽,不睡覺哪行啊,那不就沒有力氣玩了嗎?”

接納是應對孩子情緒最好的辦法,而共情是接納孩子情緒最有效的方式。

對於孩子來說,大部分時候,他的情緒都不是我們看到的那樣,他情緒的起因,也並不是他嘴裏嚷嚷的那樣。

孩子要的是一分理解和支持,即使在他無理取鬧的時候,讓他知道,爸爸媽媽依然愛他,對他的力量遠遠勝過批評和打罵。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