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1-3歲 > 幼兒教育 > 孩子有一顆玻璃心該怎麼辦?

孩子有一顆玻璃心該怎麼辦?

來源:寶貝周    閱讀: 5.72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孩子有一顆玻璃心該怎麼辦?爲什麼有的孩子內心很脆弱呢?最近幾個媽媽聊起了一個孩子共同的“問題”,就是聽不得家長誇別人家孩子,只要剛提了句“你看看那誰家……”話音未落,準保孩子瞬間開始鬧脾氣,激烈點兒的還可能跳起來想捂住媽媽的嘴。面對玻璃心的孩子,家長該怎麼辦?

同事們疑惑的是,這是不是說明孩子的好勝心和嫉妒心在作祟,如果是的話,該怎麼破解呢?

也提到父母應該如何幫助孩子構建一個積極的形象。但遇到上面說的這種情況,可能有媽媽又會疑問:我們本就不可能件件事都能做好,都有自信,怎麼才能讓孩子懂得欣賞別人的好,起碼不會因爲聽到別人被誇獎而大發雷霆吧?!

關於這顆幼小又脆弱的“嫉妒心”之續篇——聽不得家長誇其他孩子,大人該怎麼辦?

接到常爸這個題,我的第一反應是——

請問到底孩子應該怎麼反應,才符合家長的心意呢?

今天你發現你家熊娃就是屁股坐不定,同樣是畫畫課,沒塗兩筆就坐不住了。你誇獎了隔壁桌的女孩畫畫特別專心,而且耐得住性子,希望孩子向她學習。

孩子聽完你對別人的誇獎,高興地哈哈大笑然後拍手叫好,對你說:“媽媽你說的太對了!我以後一定要向姐姐學習!”

如果孩子真是這樣的反應,你反而會覺得不正常吧?是,我長這麼大了,隔着我聽到別人被誇,我心理也會有不甘心,不高興。這是一種再正常不過的情感。

有些父母會說,如果孩子稍微有點不高興我是能理解的,但是隻要我稍微說別的孩子幾句好話,他就會歇斯底里地一直哭鬧。

孩子有一顆玻璃心該怎麼辦?

我的回答很簡單:

那你就儘量避免當着他的面說別的孩子好話,而換用其他策略來影響他的行爲。

我發現很多父母有個非常奇怪的現象,叫做“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每個孩子的脾氣完全不同,你對他們的互動策略也要調整,絕不能照搬某些“成功經驗”。如果你發現孩子特別忌諱你公開表揚別的孩子,那麼你就不要去故意“冒犯”了。

這不是簡單的順從孩子,我提倡“不說”是有原因的——成人很難把控好“度”。

有些心大,俗稱“臉皮厚”的孩子,你怎麼講,他都不會發脾氣。

但是有一些自尊心特別強,對於自己要求特別高的孩子,你認爲只是跟他們“稍微講兩句”,但如果語氣語調不恰當,在一個非常敏感的孩子心裏就會轉化爲:“媽媽我那麼愛你,你卻一點都不愛我。你根本就不關注我!我真沒用,什麼都做不好”等一系列的自我否定與過度解讀。

舉個例子,

有一次,我在旅遊大巴上看兩個孩子玩九連環。其中小男孩非常認真專注地試圖解開,而小女孩呢,挺不當回事地有一搭沒一搭地玩着。

過了差不多5分鐘,小男孩開始求助外援,希望外婆教他怎麼解。外婆看到了說:“你看,人家小姑娘比你小還在自己研究,就算我幫你解出來了,也不是你自己搞的啊!”

小男孩聽了大發雷霆:“我知道!我就是不行!我肯定解不開。”接着手上動作變得越來越粗暴,試圖把九連環硬生生地拉出來,嘴裏還在不停地重複說:“我就知道我肯定不行的!”這時他眼睛也已經泛起了淚花。

外婆看到了,很無奈地說:“你每次都這樣,只要我一說人家比你好,你就開始發脾氣。”

類似的情景估計諸位見得比我多。那麼我們就來分析一下,孩子這種“誇不得”的行爲到底是怎麼引起的呢?

孩子有一顆玻璃心該怎麼辦? 第2張

家長很容易做這樣的關係鏈:因爲我誇了別的孩子,所以孩子發脾氣了。

那麼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一位經驗豐富的美國幼兒園老師Vinita Zutshi 曾經也做過類似的案例分析。Vinita對於孩子的行爲做出了不一樣的解釋,我把她的觀點也總結成了圖片:

孩子有一顆玻璃心該怎麼辦? 第3張

Vinita認爲,孩子討厭的並不是家長誇獎別的孩子的行爲本身,而是這種行爲衍生出“我不值得被關注”的感受,並且孩子對於這種感受心存不甘,又不知如何表達,便採取最粗暴的大發雷霆。

估計很多父母又要反駁了:“什麼!我對孩子關注不夠!簡直胡說八道,我看是對他關注太多了!”

請注意!這裏的主語是孩子。你覺得自己付出多少不作數,關鍵是孩子感受到多少。

我們可以想象一下,一個神經大條的媽媽,遇上一個特別高敏感高需求的孩子。那麼就算廢了再大的力氣也不太容易達到寶寶對於“關注”的需求,因爲從根兒上講,你倆這個對於“關注”程度的理解就是完全不一樣的。

因此關鍵是你願意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問題,而不是簡單地判斷:我家孩子嫉妒心強,就是見不得我誇別人。

信息量有點大是吧,沒關係,我們再用案例來練習一下:假設自己是剛纔車上的這個小男孩,一起來分析一下他當時的心理活動:

“外婆,你忘記了我爲‘失敗’付出的努力,你眼裏只有別人!”


我當時的觀察發現,其實兩個孩子對於“成功”的渴求程度完全不同。

小女孩雖然一直在玩,但是沒有100%的投入。小男孩,好勝心明顯很強,很希望可以快速成功。

可是,在他“失敗”的過程中,沒有任何人對他的行爲進行反饋。而且,當他第一次出現有些焦躁,想要求助的時候,直接遭遇了嚴厲的責備。

外婆的本意沒有任何錯誤,希望小男孩可以堅持去嘗試,但是方法確實錯了。

這裏比較好的方式是在他還沒成功的時候,大人就能看在眼裏,並去不停地鼓勵孩子,比如“我看你都弄得滿頭大汗了,做事情真投入。我們不着急,巴士到站還有很久呢!我以前玩九連環的時候,幾天都弄不出來呢。”

當他向你求助時,你就告訴他如果是你,你想怎麼辦,而不是用別人的做法去刺激他。

比如大人可以說,“其實外婆也不知道怎麼解開,要不我們一起來研究。如果到站了我們也沒弄好,等有空了我們再繼續。”這樣的反饋可以直接讓孩子看到成人對於“失敗”的態度。並且能讓孩子感受到自己是真正被關注的。

“外婆,我想維護在你心中的形象,這下好了,全盤崩塌!”

“你每次都這樣!”這是一句極有殺傷力的話,其實很多孩子都很要強,他們極力希望在別人的心中維護非常好的形象。

爲什麼小男孩才玩了一會兒就希望通過走捷徑,得到解開九連環的方法?大概他心中想的是,我作爲一個哥哥,解不出來很丟臉,形象很受損失。以後就沒人關注我了。

捕捉到了孩子的“潛臺詞”,成人就可直接了當地告訴他,解不出來不丟臉。

比如外婆可以說,“我看你左邊這裏一個小圈有點出來了,你要不和我說一下你大概想怎麼把九連環解開,我也提提意見。外婆會一直關注你,我們一起努力。”

而千萬不要再用“你每次都這樣!”的話去刺激他。既然“每次都這樣”,你又每次都說,這不是更證明你之前所有說的都是無效的嗎?!

“外婆,我知道我哪兒不好!可你偏要講給所有人聽!好啊!那我自己喊!我都發脾氣了,你還要說!”

一般孩子情緒崩潰的時候會出現對自己“強烈”的負面評價。這個時候我觀察到成人的做法一般有兩種:

第一種:息事寧人型。爲了不讓孩子繼續發酵負面情緒,直接向孩子服軟,自己去研究九連環並且告訴孩子怎麼玩。然後孩子拿着新技能開始炫耀,覺得自己形象倍增。

第二種:火上澆油型。就像例子中這樣。出現“只要……你就……” 這樣的句型。但這種說法對於孩子的行爲不會有任何的正面影響。

什麼樣的反饋是比較合適的呢?

孩子情緒非常激烈的時候

採用“情緒反饋”+肢體動作相結合

比如外婆可以說,“我看到你非常生氣”,然後給孩子一個緊緊的擁抱,並且還可以說,“外婆很愛你。”直到孩子的情緒得到一定緩解。

情緒緩解之後

給孩子提供選擇,並且明確界限

“九連環一直解不開確實很容易心煩,現在把它交給外婆。你先摸摸自己的心跳,感受到它跳得平緩了,你再問我要。不過外婆也要提醒你哦,解開九連環確實不是件容易的事,你要做好“失敗”的準備。在巴士上,大喊大叫會吵到所有人休息,如果你覺得玩着還是會心煩,想要發泄,那我們車上就暫時不玩了。等到一個空曠的地方,大喊大叫不會吵到別人,你再來問外婆要,我們一起玩。”

經過這樣簡單的分析,我們就知道其實孩子“聽不得別人誇”是一個非常系統的問題,不是一劑靈丹妙藥可以解決的。

很多父母擔心的是,這樣的孩子到了社會上,不可能所有人都這麼關注他,圍着他轉的時候,他該怎麼辦?

其實爸爸媽媽們,別太小看孩子,也別太高估自己。孩子也就在熟人面前會歇斯底里無所顧忌地發發脾氣,老師說他兩句,看看吧,準保半句都不吭。

孩子爲了自己的社交需求,會非常聰明地做出妥協,一模一樣的事情發生在孩子和老師之間,你再看他是不是個“兩面派”?

而這也不代表遇到這類問題,父母就該兩手一攤聽之任之,在瞭解孩子脾氣的前提下,我們要讓孩子感受到自己是被關注的,繼而再影響他的行爲。

實在聽不得你誇別人,咱就不誇唄,幹嘛偏和孩子對着幹呢,再說對着幹有用嗎?用孩子能接受的方式引導他,比如可以試試我今天教大家的方法,小馬君在這裏等着你們的反饋哦!

幼兒健康
幼兒營養
幼兒教育
幼兒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