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1-3歲 > 幼兒教育 > 做什麼事情都磨蹭?孩子要拼的不是智商,而是學會時間管理

做什麼事情都磨蹭?孩子要拼的不是智商,而是學會時間管理

來源:寶貝周    閱讀: 2.3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媽媽們最大的煩惱,就是擔心孩子不能習慣集體生活,一個朋友,開園一個月,就被叫了3次家長。曉華媽媽是我的好朋友,之前面臨着同樣的問題,特別是孩子拖拖拉拉、磨磨蹭蹭的小毛病,好多寶寶身上都有,旁邊看着真捉急。做啥都磨蹭?孩子要拼的不是智商,而是時間管理。可是經過她的一番改造,女兒居然變成了一個守時的小乖乖,讓我驚奇不已,她到底是怎麼做的呢?晚上玩不夠,早上睡不醒,吃飯時邊吃邊玩……女兒三歲了,要上幼兒園,這個樣子怎麼適應到點吃飯、到點睡覺的集體生活呢?

孩子不像大人,小腦袋瓜裏纔沒有時間觀念呢。

朋友也跟我一樣發愁。他本人是急脾氣,兒子散漫慣了,兩人常常因爲步調不一致而產生矛盾甚至衝突。一天早上,他急着出門辦事,很早就叫兒子起牀了,但眼看着約定時間就要到了,兒子還在衛生間像電影慢鏡頭一樣刷着牙,一上一下,一下一上,全然不顧大人的催促……

朋友氣不打一處來,上去就把兒子的牙刷奪過來扔在地上,而且大聲嚷了幾句。兒子被這突如其來的舉動嚇壞了,怯怯地說:“刷牙要三分鐘啊……”看到兒子委屈的樣子,朋友有些懊悔,但又不知道該如何讓兒子明白大人的難處。

事實上,朋友的兒子還算好的,起碼他明白“刷牙需要三分鐘”這個概念。在培養孩子時間觀念的過程中,催促、討價還價甚至威逼利誘,是家長們常用的方法,但效果常常不盡如人意。那麼,除了這些,還有什麼辦法嗎?

做什麼事情都磨蹭?孩子要拼的不是智商,而是學會時間管理

記得有一次,面對我們的催促,女兒冷不丁問了一句:“媽媽,時間是什麼?”問得我一時語塞。我本能地望向家裏的時鐘,時間就是掛在牆上的數字、“滴答滴答”的響聲?時間就是人們爲了方便認識、歸納、描述周遭環境而人爲做出的約定和劃分?如此抽象的解釋,對於一個尚不識數的孩子來說,就是天方夜譚。

人類發展史上,爲了對時間這個物理學概念做出界定,付出了多少努力。我的思緒飛快地跳躍着,直到女兒走開了也沒能給出一個答案。

我不禁感嘆,孩子對時間沒概念,因而就沒有大人們的緊迫感。這麼小的孩子,如果沒人教,根本不能理解大人所謂的“快點”“慢點”究竟是多快、多慢,也搞不清楚5分鐘和15分鐘有多大差別,又何談和大人步調一致呢?這個問題一直困擾着我,直到我偶然看了一位寶媽在面臨同樣問題時想出的妙招:沙漏。

對啊!我頓時覺得眼前一亮,與其想出一個冠冕堂皇的解釋說給孩子聽,還不如把一個實物擺在孩子面前,通過沙子流動來顯示時間變化來得形象!

網上各種造型、不同功能的沙漏數不勝數。看來,很多媽媽都在這樣做了!

沙漏,這個發明了千餘年、因用於航海計時而聞名於世的小物件,在21世紀的幼兒教育中,依然發揮着不可小視的作用。

生活就是一個問題接着一個問題。沙漏買回家,新的問題來了,該怎麼用纔好呢?孩子刷牙、吃飯時拿出來就可以了嗎?

通過一段時間的觀察和摸索,我發現,應該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次用沙漏要有儀式感。

很多家長都有體會,剛給孩子買的玩具,沒幾天就被扔在了一邊,孩子們似乎總是盯着櫥窗裏的新玩具。爲了避免出現這樣的狀況,第一次使用沙漏時可以營造一種儀式感。

第一次拿出沙漏前,我給孩子講了和時間有關的故事,在講解沙漏的使用方法時,當着孩子的面輕拿輕放,用完沙漏擦拭之後再放回原處,以此引起孩子的重視。

使用規則一旦確定,就要嚴格執行。

養育孩子就是一場修行。和孩子商定的沙漏使用規則,比如吃飯多長時間,刷牙多長時間,不僅是要求孩子的,全家人都要遵守。剛開始執行時,需要適當放寬標準,畢竟這樣做的目的是讓孩子明白“時間”並學會控制。

讓孩子參與到個人時間管理的過程中來。

如果說對“時間”概念的理解是“突擊戰”,那麼,培養良好的時間管理習慣則是“持久戰”。

目前,女兒在時間把控方面有了明顯提升,從小就對規則有強烈意識的她,很自覺地把沙漏變成了她自己的小小武器,用來“規範”家長和玩伴們的行爲

女兒的做法提醒了我,等孩子熟悉並習慣使用沙漏之後,可以適時引導孩子把這種時間的計量方法用於更多方面,同時,也可以設立獎勵制度,通過和沙漏比賽贏得自己想要的東西等,以此刺激孩子更持久地對時間進行把控和管理。

其實,除了沙漏,如今的手機應用有不少管理時間的小軟件,很多家長也有不錯的經驗,列舉幾種供大家參考:

給孩子製作“時間樹”

從樹根到樹梢,由下到上(或從上到下)把孩子一天中要做的事畫在樹杈上,每完成一項就在圖標旁邊打上勾。

和孩子約定,每天晚上睡覺前,小樹上所有的事情都已完成,就把樹頂的小星星獎勵給他,集齊一定數額的星星就可以得到物質或精神獎勵。

巧用“時間存錢罐”

準備一個“時間存錢罐”,當孩子在規定時間內完成某件事情,家長就可以獎勵孩子一個“時間金幣”(金幣可以自己動手做,也可以在網上買,注意別讓孩子把金幣放進嘴裏)。

這些“時間金幣”可以被當作“貨幣”使用:比如購買等值的糖果、玩具等,也可以換取看動畫片、玩電腦遊戲的時間(怕孩子玩的時間太長可以限制每日的支付額度)。

真正把時間“實體化”,同時也是在教育孩子:提高效率、節省時間是一件有價值的事。

通過沙漏,我試圖讓孩子理解“時間”,這是一次嘗試。當然,培養時間觀念是一個相對系統、持久和潛移默化的過程,沒有任何一種方式適合所有人,也不是一兩次就能做到效果顯著。

無論是哪種辦法,都需要家長和孩子共同的堅持。願與諸位爸爸媽媽們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