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營養食譜 > 奶粉知識 > 國產奶粉“出國鍍金”“洋品牌”可能只銷往中國

國產奶粉“出國鍍金”“洋品牌”可能只銷往中國

來源:寶貝周    閱讀: 2.9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如今,生活條件越來越好,寶寶的口糧也越來越高檔,家長們都青睞洋奶粉,國產奶粉無人問津。針對“假洋牌”現象,乳業研究員宋亮曾經撰文指出,這種中資企業披“洋外衣”實屬無奈之舉。

國產奶粉“出國鍍金”“洋品牌”可能只銷往中國

國產奶粉“出國鍍金”“洋品牌”可能只銷往中國

這年頭,誰還敢給寶寶喝國產奶粉!”這是某位“新晉”媽媽針對記者關於選購奶粉的提問時,所做出的斬釘截鐵的回答。雖然這種看法失於偏頗,但根據各種調查的結果來看,持有這種看法的消費者並不在少數。於是,一邊是大量便宜的國產奶粉無人問津,一邊是大量經濟水平尚可的消費者使盡渾身解數,通過各種途徑購買洋品牌奶粉。

在這些洋品牌中,除了傳統的美贊臣、雅培、惠氏和多美滋等奶粉界的“老兵”之外,還有一些異軍突起的牌子,諸如紐瑞滋、紐貝滋、貝登等,看起來像是個洋名字音譯過來的,然而正如一個網絡的段子所言“騎白馬的不一定是王子,也有可能是唐僧”,同樣地,頂着一個洋名字不一定真的是外國牌子,也有可能是“假洋鬼子”。

“洋品牌”可能只銷往中國

根據乳業專家介紹,目前通過正規渠道流通的嬰兒奶粉通常有三種:國內企業使用國內奶源在國內加工灌裝生產;國內企業使用國外奶源在國內加工灌裝生產;外國企業使用國外奶源,在國內加工灌裝生產。在專家眼裏,其實這第二種和第三種都可以稱得上是“洋奶粉”,然而消費者眼中的“洋奶粉”更多指的是這最後一種。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其實目前還有一種消費者頗爲認可的“洋奶粉”,則是通過朋友親戚從境外帶回或網絡代購的方式從國外帶回一些原本並不針對中國銷售的國外品牌的奶粉。像每逢週末深圳各口岸浩浩蕩蕩的拖粉大軍就屬於這種。對於這種徹頭徹尾的“洋奶粉”究竟有沒有害處,目前說法不一,有的專家認爲,這種奶粉並不針對中國人的體質和食譜而設計,因而可能有些微量元素要麼不足要麼過多,這對嬰幼兒的身體並無好處;而有的營養學專家則認爲,歐美髮達國家的食品安全標準總體上要比我國嚴格得多,只要奶源以及加工灌裝生產流程符合安全標準,這纔是最重要的。

然而近幾年,市場上又出現一種新的“洋奶粉”,有個洋名字,奶粉生產的公司看起來也是國外企業。然而,如果去該產品所標註的產地國調查的話,卻會發現“查無此牌”。像上文提及的“紐瑞滋”,之前就有網友反映,在該產品所標註的原產地新西蘭根本找不到這個牌子,對此,紐瑞滋的CEO劉寧在今年年初的時候坦言,該奶粉確實只供應中國,其原因在於“新西蘭只有400萬人口,出生率也不高,從商業價值來講不值得去運作。另外,歐美乳製品市場已基本飽和,中國市場則潛力巨大,因此紐瑞滋產品只在中國銷售”。

然而,劉寧不忘強調,紐瑞滋旗下產品由紐瑞滋新西蘭子公司研發,嬰幼兒配方奶粉的原料均來自新西蘭本土,由新西蘭恆天然集團提供,並授權給新西蘭善騰集團生產,這是位於新西蘭奧克蘭市的一家生產廠商。中國國內的子公司主要負責銷售和售後服務。

有不願具名的外貿行業從業者對南都記者透露,其實紐瑞滋品牌至少奶源地和奶粉生產企業還算靠譜,有一些洋奶粉的奶粉生產公司是國內企業在國外搞了個“空殼公司”,然後對外號稱品牌授權或中外合作,國內的企業“代其在國內加工灌裝和銷售”,通過這樣的方式把自己包裝成國外品牌,其實整個生產銷售鏈條都是“自己人”,而奶源地,就只能“天知道”了。

據介紹,這種行內人稱“保稅區一日遊”的假洋產品其實不止奶粉,很多行業都屢見不鮮。通常的路數就是首先在國外註冊商號和商標,在開曼羣島或百慕大這些地方的監管相當地放鬆,註冊個公司相當容易,而即使在監管嚴格的歐美和澳大利亞、新西蘭等國,也有專業的代理公司負責搞定一切,代價僅僅是幾千到幾萬美元不等,對於企業來說花得值,因爲原裝進口的奶粉,通常要比相同規格的國產奶粉售價高出一倍以上。

國產奶粉“出國鍍金”

有業內人士對記者坦言,通常國外註冊的那個公司就只是個擺設,從生產設備到銷售人員一概沒有,從原料採購到生產銷售其實都是在國內完成,從本質上來說,可以說是地地道道的“國貨”。

然而,光在國外註冊個公司還不算完,還得給品牌取個通常讀起來拗口的洋名,以便與國產的牌子相區別。饒有趣味的是,有居住在新西蘭從事奶粉代購的人士對南都記者稱,現在很多號稱新西蘭進口奶粉的牌子都以“紐”(NewZealand)開頭,但其實新西蘭當地賣的奶粉常見的就是三四個牌子,比如Karicare、亨氏和惠氏,而且本地的食品品牌甚少以“New”爲開頭。

另外,現在高速發達的傳播業也給“假洋奶粉”的包裝提供了方便之門,頻繁的廣告轟炸與品牌傳播,很容易使得大衆對該品牌產生一種身份上的錯覺。最後,爲了“做戲做全套”,生產企業還會把在國內生產的這些奶粉採取“出國後再回來”的方式,拿到海關報關單。如果將這些奶粉出口到國外,然後再運回國內,所需的運費加上報關所需要的費用大概也就是每罐40元以內,然而經過如此包裝後的“原裝進口奶粉”卻可以賣到300元以上,換句話說每罐奶粉出國後比出國前多獲得至少60元的利潤。

據介紹,這筆賬其實算得很保守,這種“出國鍍金”過的奶粉普遍毛利率都在70%-80%以上,而普通國產奶粉的毛利率也就是40%左右。

這些企業如此大費周章的最終目的只有一個———利潤。前述外貿行業從業者對南都記者算了一筆賬,目前進口原料奶粉的價格大概爲3萬元/噸,國產原料奶粉是2.6萬元/噸,分攤到一罐900克的奶粉上,前者原料成本爲27元,後者爲23.4元,加上一系列的加工灌裝銷售稅收等成本,一罐賣200元左右盈利就已經相當可觀了。

國產奶粉銷售萎縮

針對這種“假洋牌”現象,乳業研究員宋亮曾經撰文指出,這種中資企業披“洋外衣”實屬無奈之舉。在2008年三聚氰胺造成巨大的傷害後,在之後的幾年,頻繁發生的“三聚氰胺死灰復燃”、“皮革奶”、“激素奶粉”等質量事件再次加深消費者對國產乳品的歧視和偏見,其結果是讓中國嬰幼兒奶粉市場越來越多地向五大外資品牌集中,在一、二線城市中,國產品牌急劇萎縮,苦苦維持,卻難以翻身。

記者實地走訪了廣州多家大型超市,其中負責奶粉銷售的員工均對記者表示,現在真正賣得好的也就這麼幾個牌子:美贊臣、惠氏、雅培和多美滋。很多國內品牌的奶粉雖然陳列在貨架上,但員工對記者透露,是應企業的要求這麼做的,其實根本賣不動。在海珠區的某家大型超市,有員工甚至指着某國產品牌的奶粉,略帶不滿地對記者說:“這種奶粉一個月能賣一兩罐就阿彌陀佛了。”

宋亮認爲,在消費者眼裏,安全有保障的進口產品,無非就是指使用海外奶源、海外灌裝生產的產品,因爲在他們眼裏,歐盟、新西蘭的奶源,加工安全標準是最嚴格的,產品質量是最過硬的。

像澳優、愛迪生、紐瑞滋這類產品,雖然是中國人在國外打造的“洋品牌”,但由於標榜進口奶源、海外加工,同樣接受海外所在國食品安全多重檢驗,因此,都以自己的外國生產背景作主要宣傳手段。

不過,有業內專家則認爲,有些假洋牌奶粉,可能涉及虛假宣傳甚至欺騙消費者,而且其奶源地與生產加工場所比較可疑,搞不清究竟奶源是來自何方,生產加工過程中遵循的是哪套標準,因此還是存在着食品安全的隱患。

記者手記國產乳業“洋身份”也是無奈之舉

即使是跑線記者,筆者剛去到某大型超市的奶粉區,還是如同劉姥姥進大觀園一般,幾十種牌子,幾百罐奶粉,堆滿若干個貨架,讓人看花了眼。除了少數是傳統的國際或國內品牌外,大部分應該是這幾年纔在中國市場上新鮮出爐的牌子,超市的工作人員也印證了這一點。

除非供給的是稀缺資源,否則在商品經濟時代,通常是需求製造供給。而在這麼多嬰兒奶粉品牌的背後,是一個“奶爸奶媽”們不斷激增的需求。有專家稱,到2030年之前,中國每年新生嬰兒以千萬的速度在增長。然而,在嬰幼兒奶粉市場上,國內奶粉企業卻集體“失位”了。目前國內對於洋品牌奶粉的追捧,很容易讓人回憶起三十年前改革開放之初。然而當年是因爲本土企業生產不足或壓根兒無法生產,消費者只能另尋他處;而如今是本土企業生產能力“兵強馬壯”,消費者卻還是不買賬。可謂是“賊心賊膽都有了,卻沒賊了”。

雖然出事的只是少數國產企業,不過“城門失火,殃及池魚”,在發達的信息時代,連續發生的乳業事件經過無數次的放大,大批的消費者毅然決然地拋棄了國產奶粉。對很多國內企業來說,費盡心思弄個“洋身份”也是無奈之舉。

鏈接如何鑑別乳品“假洋鬼子”

專家介紹,通常來說,這種假洋牌奶粉的官方網站很多隻有中文版,而且做得比較粗糙,而真正的國際性品牌,比如美贊臣、雅培這類,在全球多個國家和地區均有銷售,因此,其網站就有針對多個國家的語言的版本。尤其是原產地是非英語國家的,如荷蘭、法國和瑞士等國的奶粉,必然其官方主頁會有這些國家的語言的版本,如果沒有的話,那就很有可能是“假洋鬼子”。另外,原產地來自美國的話,因爲美國所銷售的奶粉都需要經過FDA的認證,如果沒有這個認證,那證明這個奶粉肯定沒有在美國銷售。通過以上方式,大致能對洋品牌做出一定程度的鑑別。

進口原料奶粉3萬元/噸———一罐900克的奶粉原料成本27元———售價約300元

國產原料奶粉2.6萬元/噸———一罐900克的奶粉原料成本23.4元———售價約200元

出國“遊一圈”———運費加報關費用40元以內———多獲得約60元利潤

孕前飲食禁忌
飲食常識
美食文化
飲食調理
中醫養生
美食資訊
奶粉知識
四季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