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3-6歲 > 學齡前教育 > 向孩子學習的理由

向孩子學習的理由

來源:寶貝周    閱讀: 1.71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與許多讀者一樣,筆者對於熱點圖書在給予相當關注的同時,心理上總會保持一定距離的逆向審視。所以,當朋友熱忱推薦蓮子和女兒王沁彥合著的《英格蘭:16歲的天空》(香港獲益,2002)的時候,腦海裏便有了一些先入爲主的猜度,以爲不過是所謂成材之路、留學生活、少年精英之類的套路而已。

向孩子學習的理由

開卷之下才知道,這本書確是不同。不同於一般的少年英才心路歷程的流水賬,更不同於越俎代庖式的經驗推廣和各類掛着素質教育招牌裝腔作勢的訓示指導,它其實是一個初長成並正成長着的女孩兒與母親的激情而理性的對話。

也許是作家母親遺傳因子的作用,女兒自小便喜歡用畫圖或寫字條的方式表達情感和與父母交流。所以收在這本書裏的作品除了一部分是母親歷年來關於女兒成長的寫實記錄以外,多爲女兒寫給父母的書信、電子郵件以及相關習作。當我們看到16歲的女兒從英格蘭發回的家信中關於女生宿舍的看門狗Charlie的那段感情豐富的獨白的時候,當我們讀到“我真是希望全世界的人都幸福,全世界的動物都開心”的祈願的時候,會自然而然聯想起母親在《童心與生命》一篇中關於撲捉和放飛小麻雀的情景描述。沒錯,愛心和同情心是要自小培養的,而成人對生命的某些感悟又往往是從孩子身上獲得的。

這本書感人至深和最有價值的部分是母女倆戰勝自己的心理衝突的過程:一開始母親意識到“女兒真是長大了”,但又“擔心她不知想些什麼”,而女兒則一方面仍然最不願意母親出差,一方面又吶喊“給我一片自己的天空”;後來,女兒慢慢適應並喜歡上了英國的校園生活,但又想回家了,又“懷念過去的‘籠子’”了,母親則進而幫助女兒“找到生命中最堅實的同盟——自信”……其中既有母親面對女兒成長的不知所措,甚至不惜侵犯隱私偷看女兒日記的尷尬,也有女兒一而再的言辭激烈的抗爭;既有女兒關於“單純真實”和“複雜虛僞”的煩惱困惑,也有母親關於平等、信任、尊重的反思和理解。這就使得這本書的內容不僅僅是一種誠實率真的心跡袒露,更成爲兩代人心靈溝通的跌宕起伏的交響。

筆者爲母親的愛子之心、舐犢之情以及實話實說的坦誠而感動,更爲女兒真摯、勇敢以及開放的人生態度所征服,並因此聯想起我國家庭教育專家提出的“向孩子學習”的理念,不由油然信之。且看16歲的小作者如何看待中國和英國:“雖然中國纔是我的家,纔是真正屬於我的地方,可是我想我對英國已經產生感情了……我喜歡這裏的教育制度,喜歡這裏人們的自信樂觀的生活態度,喜歡這裏人與人之間輕鬆愉快的相處方式”;再看她如何對待輸贏:“雖然今天的比賽,中國0∶4輸給了巴西,可我還是比較滿意。……中國小子們在強大的巴西隊面前,沒有膽怯,他們爲光榮和尊嚴而戰……由此我深深感悟:當人們努力去做一件事情,無論結果如何,只要盡心盡力了,就已經足以令人佩服,令人感動”;再看她如何思考男女交往:“連政治課本都說,人應該有自己的朋友,無論男女”,“難道男女同學之間就沒有友誼嗎?”“結婚生小孩就是戀愛的結果嗎?”;再看她如何談論衣着:“只要有自信,再單調的衣服也頓時增色不少”;還有關於中國人在外國讀書的優劣勢,關於中外老師的比較,關於明星崇拜,關於流行音樂,關於“不準無緣無故訓人”等等等等的暢所欲言,其中有些識見和理解即便是已爲人父母者也未必能夠達到,有些胸懷襟抱相信許多成人都會感到自愧不如。

我想,這些都足以成爲我們喜歡這本書的理由,也足以成爲我們向孩子學習的理由。

《英格蘭:十六歲的天空》大陸版:《隔洋對話:母女兩地書》即將由廣東教育出版社增訂出版。

學齡前健康
學齡前營養
學齡前教育
學齡前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