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3-6歲 > 學齡前教育 > 那些一直聽父母話的孩子,後來怎麼樣了?

那些一直聽父母話的孩子,後來怎麼樣了?

來源:寶貝周    閱讀: 9.56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朋友姐姐家的兒子彬彬讀大一,可是,最近他差點被學校開除了。

緣由是有位同學說了幾句玩笑話,彬彬怒了,把那同學一拳打得腦震盪住了院,還把教室砸的一團糟。(讓我立刻想起了馬加爵)

家裏的老人說,這孩子是中邪了!以前他多乖巧、多聽話啊。

朋友說,彬彬真的從小就聽話,叫他往東從來不敢往西,他的父母相信“棍棒下出孝子”,對他的唯一標準就是“聽話”。

聽到“聽話”這句,我心裏咯噔了一下,難道我們養孩子只需聽話,而不必擁有愛心,獨立,善良,自信,創造力和好奇心,只需要表現乖嗎?

朋友接着說,可誰也沒想到,考上大學,彬彬反而好似進入了“叛逆期”,一言不合就大喊大叫,扔東西、砸東西,情緒極容易失控。

這回在學校闖了禍,姐姐很愁苦,實在想不明白從小乖巧聽話的兒子怎麼突然就性格大變,可罵他無動於衷,打他甚至會和你對打,無奈之下,只好去看了心理醫生。

醫生說:孩子變成這樣,竟然是家長的教育出了問題。罪魁禍首就是把孩子逼得太聽話。

一個很“聽話"的孩子,從嬰兒期到青春期從來不給家長找麻煩的孩子,總有一天會憋出內傷!

很多小時候很乖、很聽話的孩子,往往以滿足他人意願、獲得他人首肯爲生活主導,失去表達自我的聲音,忽略自己的真實需求,內心壓抑十分痛苦,一旦遇到突破心理防線的問題,就容易崩潰,容易變得脾氣暴躁。

彬彬哪是什麼中邪,不過是從“聽話孩子”變成“暴躁大人”的失敗教育典型!

想想,這也沒什麼不正常,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想起去年一個客戶心急火燎地和我溝通,說他從小到大一直特別乖特別聽話的讀大三的兒子,突然向她宣佈大學不讀了,說不想過被安排模式下的生活,要去尋找自己。

那些一直聽父母話的孩子,後來怎麼樣了?

當然,不是所有的聽話孩子長大後,脾氣都會變暴躁的。

我的閨蜜小藍,從小到大都是特別聽話的乖乖女,方方面面都循規蹈矩得不得了。女孩子乖,多討人喜歡,可這真不算是什麼好事。

我就從來沒見過她爲自己爭取什麼:工作勤勤懇懇,但每每有機會時還不待別人搶,她自己就先放棄了;談戀愛總是小心翼翼,就跟一隻縮在殼裏的蝸牛似的,到後來男朋友竟然被熟人搶了!她卻只敢偷偷哭。真叫人哀其不幸怒其不爭!

有一次去小藍家吃飯,我算是看明白了,問題原來出在她媽身上。

如果家長在家裏訓導孩子服從,那麼最終會把孩子培養成在外人面前唯命是從!

短短半小時的午餐時間,她媽媽一會兒說女兒筷子握法不對要糾正,一會兒叮囑她魚裏有刺要小心,一會兒強制勸說小藍多吃碗飯“別瞎減肥”……好不容易捱到出門,她媽又追上來要求她換下涼鞋,說是女孩子要注意保暖,必須穿能包裹住腳趾頭的小皮鞋。

讓人氣結的是,藍藍默默的,都,聽,話,了。

實在是不奇怪了,小藍走向了社會,她習慣了從聽媽媽的話到聽別人的話,她仍然在按照別人的意願去做事,只不過,這個別人從父母改變成了同學同事或者同伴,而不是自己的內心。

我說她:“沒想到這麼大了,竟然還有種冷叫你媽媽覺得你冷。拜託啊,你都快40歲的人了。”

小藍沉默很久,喃喃說道:“我心裏也是不願意的,但不知道怎麼拒絕。其實,我也很討厭這樣的自己。可是,我從小就是那麼長大的,不聽爸媽的話,我真的也不知道自己還能做些什麼。”

是啊,這其實就跟小藍從小太乖、太聽話有關。

太聽話的孩子大多會有一種通病,那就是缺乏激情。學習也罷,工作也罷,都不是發自內心,只爲了滿足父母的期待,不知道怎麼拒絕父母。對爭取可得的結果也沒有什麼熱情,容易放棄努力,容易半途而廢。

著名的德國心理學家海查曾做過這樣一個實驗,對2至5歲時有強烈反抗傾向的100名兒童與沒有這種傾向的100名兒童跟蹤觀察到青年期。

結果發現有強烈反抗傾向的兒童中84%的人意志堅強,有主見,有獨立分析、判斷事物和做出決定的能力;而沒有強烈反抗傾向的兒童僅有26%的人意志堅強,其餘的人遇事不能做決定,不能獨立承擔責任。

簡單說來,就是小時候表現越“乖”,越“懂事”的孩子,長大之後心理問題越多;小時候表現的越叛逆,越自由的孩子,長大之後往往心智越成熟。

武志紅說過,我們生命中有兩個“叛逆期”,一個是1.5-3歲,另一個則是青春期。正常情況下,孩子在這兩個階段都會表現出較強烈的叛逆,不聽父母的話,什麼事都要自己來。孩子這樣做,是爲了:脫離對父母的依賴,走向獨立的自己。

平穩渡過後,在18歲左右形成一個完整的“自我”,孩子開始知道,自己是一個什麼樣的人。有了這個“自我”,他就會有較強烈的慾望,明白自己想要什麼不想要什麼,不需要監督也能有很強的動機去追求人生目標。

而那些過於聽話的孩子,由於父母控制慾望太強,一直“被安排”學習和生活,根本沒有自己獨立的空間,嚴格抑制了自我意識成長期間該有的“叛逆”。這就容易產生兩個惡果:一是延遲叛逆,二是缺乏生命力。上文的兩個故事就是典型的例子。

可悲的是,他們的人生大多已註定,很難更改,甚至要獲得自己心底認可的丁點幸福,也需要比別人付出幾倍的辛苦。

太過聽話的孩子,真的不容易幸福。

那些一直聽父母話的孩子,後來怎麼樣了? 第2張

家有太聽話的孩子,家長得從自己身上反省問題。

要求孩子聽話的家長,一般控制慾極強,同時大多對自己不太滿意。他們把孩子當作私有物品,企圖通過控制孩子來實現自己無法實現的人生。可悲麼?自私吧?

學學董卿吧!在最近的採訪中,董卿談到她的育兒觀:你希望孩子長成什麼樣子,那你自己先長成什麼樣子!父母想要什麼樣的人生,自己爭取去吧,別爲難孩子,更別害了孩子!

所以,首先,我們應該給予更多的尊重和自由,給孩子提供足夠的成長空間。

做父母的,必須停止“我是你媽媽,我懂得比你多,你必須按我給你的建議走”的教育模式。相反,凡事與孩子有商有量,凡事信任孩子,尊重孩子的意見,把孩子當成小大人,他就真的能成爲與你並肩前進而且有主見的“小大人”。

其次,在尊重的前提下爲孩子建立規則。

自由並不是毫無限制的寵愛,規則也不是要求孩子聽話,而是讓孩子明白“有限制的自由”才能飛翔的更高。

所以,規則可以和孩子商量着建立,讓孩子明白爲什麼要這樣做、這樣做的好處,以及違背規則將要受到的懲罰。切忌強迫孩子盲目的遵守規則。

更重要的是,規則制定後,是需要全家人一起執行並維護的。

你要相信:最被孩子認可愛戴的父母,永遠是爲孩子儘可能提供好的成長環境,讓孩子長成他自己想要長成的樣子,而不是父母想要他長成的樣子。

第三:放手放手放手把選擇權給孩子。

爲什麼有的孩子事業成功愛情順利?是他們天生機遇好運氣佳嗎?不是,是他們從小經歷了更多的選擇,學會了如何做出有利於自己的選擇,他們有能力經過深思熟慮處理好各種選擇。

每個人都需要對自己的生活有所掌控和選擇,就連小嬰兒也不例外,嬰兒需要掌控自己什麼時候吃或者不吃,他不想吃的時候,就會緊閉着嘴巴不張口。如果你藉助外力硬塞,要麼他強烈拒絕,要麼會懷疑自己,我的判斷可能錯了。

說到最後,再來說說蓮子,蓮子是特別聽話的孩子,在學校特別淘人喜歡。她曾經跟我說,媽媽,我就是以乖取勝。乖應該就是聽話的意思。但是,她這種乖這種聽話,是基於一種對規則的認可,在公共的場合,比如學校,比如教室,是不能大聲喧譁的,尤其是上課的時候,說話是對老師的不尊重,對同學的不禮貌。

蓮子在家也比較聽話,聽話又不失主見。她這種聽話是站在了我的立場上,考慮到我的感受,理解媽媽的不容易的聽話。

所以,不是說,聽話一定不好,不聽話一定好,聽話和不聽話沒有絕對的標準。判斷好壞需要看一點:你和孩子的親子關係,是否建立在尊重和理解的基礎上。良好關係下聽話的孩子未必不好。而控制型父母下的聽話孩子一定是弊端多多,孩子要麼懦弱終身,要麼未來會像火山一樣爆發。

需要改變的永遠是家長,如果你改掉你的家長作風,考慮到孩子需要,而不再粗暴干涉孩子的行爲,那麼你養育一個真正聽話乖巧的孩子也不是什麼難事。

天下的父母都有一顆愛孩子的心,但是,我們常常爲了我們自己省事而要求孩子聽話,聽話就各種嘉獎,不聽話就懲罰訓斥。是的,愛一個聽話的孩子很容易,愛一個不那麼乖巧順從的孩子很難。儘管很難,仍然需要改變自己看孩子的角度和高度,從無條件接納和尊重開始陪伴孩子。

學齡前健康
學齡前營養
學齡前教育
學齡前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