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產後 > 產後哺乳 > 漲奶、溢乳、乳頭皸裂等,餵奶一點都不容易!

漲奶、溢乳、乳頭皸裂等,餵奶一點都不容易!

來源:寶貝周    閱讀: 1.6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生寶寶之前,看着網上寶寶吮吸乳頭的樣子,覺得心都被暖化,母愛光芒萬丈,想着以後也要給寶寶拍這樣美好的照片。然而,事實上,當媽之後才知道,童話裏都是騙人的,餵奶一點都不容易,甚至還很痛啊!

[漲奶]

哺乳期,部分媽咪由於奶水過多乳房漲奶又痛又難受。其實乳汁分泌得多是好事情,隨着寶寶的長大和食量的增加,乳汁就不會有用不完的情況

一般來說媽咪奶水太多和給寶寶吃得太勤以及長期擠奶有關,這是因爲乳房被刺激過多,會分泌更多的乳汁去解決寶寶的需求。

緩解漲奶,關鍵在於及時把乳汁排出來:

? 漲奶得很厲害的時候,用吸奶器吸出一部分乳汁,這樣會減緩漲奶的疼痛。

? 可以用溫熱的毛巾熱敷乳房,熱敷過乳房後,可以給乳房按摩。

(乳房按摩的方式有很多種,一般以雙手托住單邊乳房,並從乳房底部交替按摩至乳頭,如果還有乳汁滲出,可以將乳汁擠在容器中)

? 可用一盆溫熱水放在膝蓋上,再將上身彎至膝蓋,讓乳房泡在臉盆裏,輕輕搖晃乳房,藉着重力可使乳汁比較容易流出來。

漲奶、溢乳、乳頭皸裂等,餵奶一點都不容易!

[溢乳]

一般溢乳的現象會出現在清晨,寶寶一整晚沒有吃媽咪的奶了,乳汁卻一直在分泌,所以早晨起牀時會發現整個胸罩甚至衣服都會溼透了,這樣的現象還會發生在白天媽咪外出之後長時間未哺乳時,具體溢乳時間也要根據每一個媽咪乳汁分泌量不同而決定。有時候一側哺乳時,另外一側也會溢乳。

溢乳的媽咪,平時要注意護理:

? 溢乳後要記得清洗乳房,保持乾爽衛生。

? 可以選用防溢乳墊幫助解決溢乳問題,若媽咪奶水比較充足的話,就可以相應準備多點,一般一天3對,夏天可以多準備些,換勤一點。

? 晚上睡覺時,可以在身體下面放一張隔尿墊。

(寶寶用的隔尿墊用處很大,不僅寶寶可以用,媽咪也可以用來防止月經粘在牀單上)

[乳頭皸裂]

乳頭皸裂是一種乳房淺表性潰瘍疾病,通常表現爲乳頭髮紅、有裂口甚至出血、流膿的症狀,可帶來程度不一的疼痛感。

哺乳期乳頭皸裂主要發生在哺乳的第一週,一般新媽咪發生乳頭皸裂多於經產媽咪。可因媽咪餵養姿勢不正確、哺乳時間過長,嬌嫩的乳頭皮膚經不起寶寶吸吮,導致乳頭皮膚破壞而引起皸裂。

此外,乳汁分泌過多,乳頭長期處於潮溼狀態、寶寶咬破乳頭、媽咪乳頭內陷等原因也可導致乳頭皸裂。

對於哺乳期發生的乳房皸裂,需要改變平時的哺乳習慣,正確哺乳,同時要注意對乳頭皮膚的保護。

餵奶的四種正確姿勢

? 搖籃抱法

在有扶手的椅子上坐直,將寶寶抱在懷裏,用前臂和手掌託着寶寶的身體和頭部。喂右側時用左手託,喂左側時用右手託。放在乳房下的手呈U形,不要彎腰,也不要探身,而是讓寶寶貼近你的乳房。這是早期餵奶的理想方式。

? 交叉搖籃抱法

與第一種類似,但喂右側時用右手託,喂左側時用左手託。

? 橄欖球抱法

如果你是剖腹產,或者乳房較大,這種方式比較合適。將寶寶抱在身體一側,胳膊肘彎曲,手掌伸開,托住寶寶的頭,讓他面對乳房,讓寶寶的後背靠着你的前臂。爲了舒服起見,可以在腿上放個墊子。

? 側臥抱法

疲倦時可躺着餵奶。身體側臥,讓寶寶面對你的乳房,用一隻手攬着寶寶的身體,另一隻手將奶頭送到寶寶嘴裏。這種方式適合於早期餵奶,也適合剖腹產的母親。

在寶寶未滿3個月前最好不採用臥位哺乳。因爲小嬰兒的頭、頸部力量均很弱,一旦母親哺乳時迷迷糊糊地睡着了,乳房堵住了寶寶的口鼻而寶寶又沒有足夠的力量避開,就可能因窒息而發生意外。

只有當寶寶4個月後,才具備擡頭躲避和用手推開母親乳房,或用身體動作將母親驚醒的能力。

[乳腺管阻塞]

常見於繼發性的乳汁淤積,不完全吸空乳房、不規律性經常哺乳及乳房局部受壓是其主要原因。乳汁淤積也多見於乳頭髮育不良者(如乳頭凹陷),影響了哺乳的進行。

初次當媽咪,其乳汁中含有較多的脫落上皮細胞,容易引起乳管的阻塞,使乳汁淤積加重。乳汁淤積使乳腺組織的活力降低,爲入侵細菌的生長繁殖創造條件,加上未及時疏通,從而發生乳腺炎。

? 首先吸吮患側乳房

寶寶由於飢餓,初始吸吮力相對較大,因此患急性乳腺炎的媽咪哺乳時,要讓寶寶首先吸吮患側乳房,並儘量讓寶寶吸空後,再換哺另一側,這樣有助於疏通阻塞的乳腺管。如果出現膿腫,則不能讓寶寶吮吸患側乳房。

? 排出淤積的乳汁,疏通乳腺管

排出乳汁的方法很多,如手法擠奶,吸奶泵(或吸奶器)擠奶,針久按摩排乳等,但無論採取哪種方法,都要儘量將淤積的乳汁排出,疏通乳腺管。常用的方法是手法擠奶,因此在幫助排乳的同時,要教會哺乳媽咪掌握正確的擠奶方法,以便能及時解除乳脹,減少乳腺炎的發生。必要時可以通過配偶吸吮輔助排空乳房。

產後飲食
產後保健
產後恢復
產後疾病
產後避孕
產後哺乳
產後食譜
哺乳期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