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寶寶飲食 > 母乳餵養 > 母乳多吃1個月 嬰兒超重風險減4%

母乳多吃1個月 嬰兒超重風險減4%

來源:寶貝周    閱讀: 2.5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由於配方奶粉的能量和蛋白質含量比母乳普遍高15%-30%,人工餵養比母乳餵養多胖娃,超重兒成年後易患多種疾病。

母乳多吃1個月 嬰兒超重風險減4%

5月11日是世界防治肥胖日,目前中國體重超重人羣達2億,肥胖人羣超過9000萬。在近日舉行的“育兒加油站——2013年學前兒童教育、心理、醫學專家諮詢公益活動”中,上海兒童醫學中心兒保副教授江帆透露,上海超重和肥胖兒童已經佔1/3,兒童肥胖爲成人肥胖埋下隱患。由於配方奶粉的能量和蛋白質含量比母乳普遍高15%-30%,人工餵養比母乳餵養多胖娃,超重兒成年後易患多種疾病。

         由於配方奶粉的能量和蛋白質含量比母乳高,人工餵養容易比母乳餵養多胖娃

正常體重寶寶可以看到肋骨

在講座諮詢現場,江帆醫生展示了三張三四歲孩子的照片,讓家長們判斷孩子是肥胖、超重、正常體重還是營養不良。幾乎所有的家長都把照片上孩子的體型降了一級。肥胖兒童被看成了超重兒童,超重兒童在家長眼裏是正常體型,而看得見肋骨的正常達標體型兒童,在父母祖輩的眼裏屬於“營養不良”。

而當一個個渾身肉嘟嘟,四肢和身體肉像米其林輪胎娃娃般的孩子出現在大屏幕上時,不少家長樂呵呵地說“好可愛”。

江帆醫生說:“在我們的傳統觀念裏,家長們都喜歡孩子稍微胖一點,似乎也健康一點。甚至有不少人認爲‘米其林寶寶’最可愛。其實,正常體重的孩子看到肋骨是很正常的,而‘米其林寶寶’則因爲過度肥胖而已經埋下了成年後的健康隱患。 ”

母乳餵養寶寶肥胖率相對低

母乳餵養的嬰兒肥胖率明顯比非母乳餵養的嬰兒低。江帆醫生表示,研究發現,母乳餵養和成人期的低BMI水平、高密度脂蛋白的高水平有密切關係,嬰兒期進行母乳餵養,青春期成人肥胖的發生概率下降15%-30%。每增加1個月的母乳餵養可以減少4%的體重超重風險。純母乳餵養超過3個月,可以降低嬰兒患一型糖尿病30%的風險,降低二型糖尿病40%的風險。嬰兒能夠通過母乳餵養形成自我調節食量的良好習慣。

除了母乳中有着配方奶粉永遠也做不到的活性物質外,配方奶粉的能量和蛋白質含量比母乳普遍高15%-30%,過多的能量攝入,造成嬰幼兒肥胖率的高危險。

江帆教授領銜的對全國9個省市幼兒園普查發現,上海地區幼兒超重和肥胖的發生率高達1/3,申城幼兒肥胖發生率已經接近發達國家。事實上,兒童肥胖症是21世紀全球最嚴重的公共衛生挑戰之一。2011年, 4000多萬5歲以下兒童超重。 3000多萬超重兒童生活在發展中國家, 1000萬生活在發達國家。

童年肥胖成年易患多種疾病

生物學家研究發現,許多物種中,早期階段快速生長是以犧牲遠期健康和壽命爲代價的。江帆醫生表示,嬰幼兒時期的快速生長、過度餵養,容易造成成年後肥胖和心血管疾病的問題。而且,即使成年後不肥胖的,心血管也會受到一定影響。胖娃娃的動脈壁彈性呈現下降趨勢,同時,動脈壁呈現增厚趨勢。長期以來動脈粥樣硬化性疾病都被認爲是一種老年病,但其實,心血管疾病的早期起源和童年就有關係。現在已經明確動脈粥樣硬化和肥胖是在兒童時期起源的疾病。

兒童期體重過重和肥胖症最顯著的健康後果常常要到成人期才顯現,除了因爲心血管病而導致的心臟病和中風外,還有包括糖尿病、肌肉骨骼障礙 (尤其是骨性關節炎)、某些類型的癌症 (子宮內膜癌、乳腺癌和結腸癌)。此外,兒童期肥胖還會使成年期早逝和殘疾出現的機率更大。但是,除了未來風險升高之外,肥胖兒童還會經歷呼吸困難、骨折風險升高、高血壓、心血管疾病的早期徵兆、胰島素抵抗及心理影響。

近年來,兒科界、學術界討論的熱點之一就是 “是否應該用主要來自人工餵養或混合餵養嬰兒的生長數據擬定的標準,來衡量母乳餵養嬰兒的健康”。

這一趨勢近來也引起了學術界的擔憂。因爲目前用的 “兒童生長標準”嚴格意義上說是基於每十年一次的大規模人羣調查獲得的 “兒童生長參考值”。而在這個被調查的嬰幼兒人羣中混合餵養或純奶粉餵養出來的比例很高,因此這些嬰幼兒本身就是早期生長過快的,用這些偏胖、偏高、偏重孩子的標準來衡量用母乳餵養的孩子是否合適?如果一直以這樣的趨勢發展下去,以後早期生長的標準不斷向提前快速發育靠近,是否會餵養出一代更比一代胖的嬰兒?

專家建議

出生第一年母乳餵養最佳

江帆醫生表示,從嬰兒階段,母乳餵養就是很好預防肥胖的方法,因爲與人工餵養相比較,母乳餵養讓孩子的早期生長不會太快。一項比較母乳餵養嬰兒與配方奶餵養嬰兒的體重增長曲線的研究發現,同齡母乳餵養兒體重增加顯著低於配方奶餵養兒。

我們現在用的主要由每十年調查一次的全國性“九省市標準”,還有上海地方“標準”,但這些其實都只是人羣參考值。如果一代比一代人胖,那麼參考值也會一年比一年高,並用高的參考值來衡量新的寶寶,就會導致很多家長或媽媽總是擔心母乳餵養的寶寶體重增長慢,甚至會因此從母乳餵養改成人工奶粉餵養,這顯然對兒童的健康成長十分不利。

2006年,WHO對24個月內兒童制定新的生長標準。這是在對全球882名小於 24個月的兒童進行了18973次觀察後獲得的數據,最後定出了“最優生長標準”的寶寶爲4個月時仍然100%純母乳餵養,12個月時仍然母乳餵養,輔食添加平均爲5.4個月的孩子。

“請問醫生,我們到底應該根據九省市或者上海孩子的標準來衡量小孩是否健康,還是應該更具WHO的標準呢? ”有家長問。

江帆醫生表示,如果是用生長曲線動態監測兒童的生長情況,國內的和WHO的標準都可以用,因爲主要是觀察孩子動態的生長趨勢。如果是瞭解孩子在本地幼兒中處於什麼水平,應該考慮用九省市或上海的標準來衡量。但如果純粹瞭解判斷孩子是否處於最佳生長狀態,還是建議0-2歲的兒童參考WHO的標準,尤其是母乳餵養的嬰幼兒。

江帆建議,家長可以向社區兒保醫生索取,也可上WHO官方網站下載兒童生長曲線圖。將孩子每次體檢的結果描記在生長曲線上,動態瞭解自己孩子的那根曲線,這樣就能根據曲線變化來判斷孩子生長是否健康。

餵養寶寶千萬別攀比

2歲的嘟嘟身材和他的小名完全不符,看着和“胖嘟嘟”毫不搭界的孫子,嘟嘟奶奶別提有多着急了,每頓飯都盯得牢牢地,就是希望多塞進幾口飯菜。嘟嘟媽媽有時看不下去,勸婆婆不要太辛苦。嘟嘟奶奶很不滿:“你看看,隔壁家浩浩,長得多好,肉墩墩的多實在。 ”

江帆表示,孩子的胃口大小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遺傳,當然很多還與家長不恰當的餵養習慣有關。 “有研究表明,目前60%的家長認爲自己的孩子挑食,但進一步評估發現只有25-30%符合挑食標準,而真正因胃口導致生長髮育遲緩的只佔 1-2%。 ”

餵養對策

媽媽決定吃什麼,寶寶決定何時吃

就像成人有高矮胖瘦,孩子的胃口和體型也各有不同,但是,良好的飲食習慣,對每個孩子當下和未來的健康都至關重要。江帆醫生爲家長們總結了10條餵養對策,許多家長在嘗試之後都發現,非常有效。

1、讓孩子有“體驗飢餓感,獲得飽腹感”的機會。如果孩子進食不佳,家長不要因爲孩子在正餐時沒有吃足夠的食物而允許孩子在兩餐間吃零食或點心,不斷進食讓孩子體驗不到飢餓感,從而無法獲得食慾。所以限制兩餐間的進食,進餐前一小時內不吃飲料、點心很重要。

2、每次進餐時間不要超過25分鐘,兩餐之間間隔3.5個小時到4個小時。媽媽決定吃什麼,寶寶決定何時吃。營養的均衡化要保證,但每個寶寶飢餓的時間可能不同,所以可以適當有所變化。

3、如果孩子在正餐不好好吃,家長不要發怒,平靜地指着鐘錶告訴孩子:“寶寶,看看指針指到這裏,就沒有飯吃咯,要到午餐/晚餐纔有東西吃哦。 ”餓一頓兩頓不會餓出病來,但也有孩子可能沒到下一頓就纏着大人要吃的,這時可以拿出上一頓的剩飯給孩子吃,並告訴他沒有零食,只有正餐吃得好,纔可以有零食吃。一些大人看孩子正餐吃不多,兩餐間餓了就心軟給孩子吃蛋糕巧克力,反而容易養成孩子不吃正餐吃零食的壞習慣。這種習慣會導致胖的孩子越來越胖,瘦的孩子更不要吃飯。

4、孩子不喜歡吃的食物,家長要耐心地用各種方法反覆烹飪,有時甚至需要多達15次的食物反覆暴露。一項調查發現,在各個國家的媽媽中,德國媽媽在反覆暴露食物方面最爲耐心,平均爲6次,而大部分國家的媽媽一般只願意暴露兩三次。

5、在不挑食方面大人自己要做出良好的榜樣,每種食物都吃。尤其是很多孩子不太愛吃的水果和蔬菜,有助於幫助孩子腸胃蠕動,吸收維生素,抵禦肥胖。

6、帶孩子到超市、菜場,讓孩子參與採購食品的過程;鼓勵孩子玩食物的遊戲,比如孩子可以自己學着吃飯,喂父母吃飯等,不要在乎孩子把餐桌搞得一塌糊塗。允許孩子參與進餐準備,比如幫助盛飯、幫助拿筷子勺子等。

7、不要把甜品作爲對孩子的獎勵,這會讓他們誤以爲甜品是好東西。不買你不希望孩子吃的食物,比如明明知道膨化食品不健康,就不要買進家門。

8、每餐定時、守時。營造平靜愉快的進餐氛圍,不要在餐桌上訓孩子,否則會留下心理陰影。不要強制孩子進食,允許孩子吃飽了以後停止。

9、提供機會讓孩子向吃飯好的孩子學習,但不要成天把“隔壁家的孩子掛在嘴上”。

10、進餐少分心,不要“全家總動員”輪流喂,不要邊看電視邊吃飯,更不要讓孩子離開餐桌跑來跑去吃飯。

嬰兒食譜
幼兒食譜
學前食譜
兒童食譜
母乳餵養
人工餵養
輔食添加
寶寶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