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寶寶護理 > 母嬰資訊 > 怕破壞“專注力”,就不該“打擾”孩子嗎?

怕破壞“專注力”,就不該“打擾”孩子嗎?

來源:寶貝周    閱讀: 1.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林怡(林怡育兒會所創辦人,擔任多家育兒雜誌、報紙、親子機構專家顧問及專欄撰稿人,著有《上幼兒園不用愁》《別以爲你會愛孩子》《林怡說早教》系列,以及《林怡教你玩遊戲》等多本育兒書籍。)

原標題:怕破壞“專注力”,就不該“打擾”孩子嗎?

林怡(林怡育兒會所創辦人,擔任多家育兒雜誌、報紙、親子機構專家顧問及專欄撰稿人,著有《上幼兒園不用愁》《別以爲你會愛孩子》《林怡說早教》系列,以及《林怡教你玩遊戲》等多本育兒書籍。)

怕破壞“專注力”,就不該“打擾”孩子嗎?

過度“免干擾”,過猶不及

避免經常打擾孩子,原本並沒有錯,但是爸爸媽媽如果理解偏了,以致在孩子游戲的時候完全不敢參與,生怕因此妨礙了孩子的自我發展,就有些過猶不及了。因爲過度“不打擾孩子”的結果是,孩子錯失了早期與爸爸媽媽交流的機會。

因爲習慣了獨自一個人玩耍,其社會交往能力、對他人情緒與動機的感知能力的發展機會都被無形剝奪了。等到孩子3 歲之後,本該進入社交敏感期時,這些被過度“不打擾”的孩子卻依然沉浸在自己的世界,“看不見”周圍的小夥伴,對他人的互動沒有感覺,或者只在對方關注自己正在進行的活動時才能“看見”對方。

其實,過於偏頗地理解“不打擾孩子”,與將孩子交給各種電子產品帶來的影響類似。

二者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即孩子與外界的互動是單向的,所有的反應都由他自身引起,這些無生命的物體不會根據孩子的狀態、感受、情緒及臨時出現的一些特殊狀況給予恰當的迴應,尤其不會變通,更不會出現靈活多樣的互動模式。

孩子也就無從學習更多的互動模式。於是,我們無形中就剝奪了孩子學習的機會。實際上,孩子渴望我們參與他們的遊戲。’

當爸爸媽媽陪他們玩耍時,他們常常會很興奮。如果我們在跟孩子游戲時,玩出更多的花樣,就可以拓展孩子的思路,爲他們提供更多模仿學習與探索的機會,這對孩子的發展無疑是有益的。爸爸媽媽陪孩子玩得越多,孩子在社會交往能力、觀察力、理解力、模仿力、想象力、創造力、體能、心理成長等多方面也會發展得越好。

怕破壞“專注力”,就不該“打擾”孩子嗎? 第2張

“打擾”OR“不打擾”,需要父母自己判斷

打擾還是不打擾,什麼情況下可以打擾,沒有嚴格的界限,需要我們自己去觀察、判斷。一般來說,當孩子正在很專注地探究某個玩具或者某個物品的奧祕,對其他事物看起來缺乏興趣時,當我們想叫孩子去做某件事情,但他完全聽不到或者表現得很抗拒時,能不打擾他,最好不要打擾他。

當然,如果孩子專注於某項活動的時間太長,可能會影響到他的健康時,我們還是需要轉移一下他的注意力的。比如,現在很多孩子喜歡看動畫片,一集接一集,如果不干預,他可以幾個小時不動窩。

此時,如果我們再置之不理,無疑是沒有盡到責任。總之,我們需要綜合衡量,本着“兩害相權取其輕”的原則,一切以對孩子的發展利益最大化爲準繩。有的爸爸媽媽會問我,應該讓孩子玩多長時間纔去打擾他呢?

這一樣沒有確定的答案。要根據他所玩的遊戲性質、遊戲的意義、遊戲帶給孩子身心兩方面的影響靈活確定。總而言之,養育孩子不要過於執着某些概念與理論,否則,我們很容易走偏。

養育孩子的重中之重不是培養一個十全十美的聖人,而是先培養一個正常人。沒有這個作爲前提,其他都是白費力,甚至比白費力更嚴重。

不同情況,不同調整倘

若很不幸的,孩子因爲被過度打擾,已經缺乏自己遊戲的能力,或者相反,孩子養成了自己玩的習慣,對外界的一切已經處在“看不見”的狀態,我們就需要採取一些措施進行調整了。

如果孩子缺乏自己遊戲的能力,我們可以先從鼓勵他短時間自己玩開始,哪怕他能自己玩一兩分鐘,也是一個好的開端。這個時間定多長合適,要根據孩子的情況來確定,千萬不要過於急迫。

並且,當看到孩子努力了,有進步了,要及時賞識他。如果孩子對外界的一切處在“看不見”的狀態,我們可以先從他感興趣的遊戲或者活動介入,在遊戲的過程中適度修改一下游戲的內容,幫助他學會更多地關注到周圍的環境與人員,再逐漸過渡到與成人或者其他孩子有更多的互動。

比如孩子喜歡板牙(迪士尼動漫《賽車總動員》中的一個經典角色),那麼我們就可以板牙爲重心,拓展相關的遊戲。讓孩子對其他的遊戲夥伴產生興趣,一點點過渡。

當孩子發現,跟其他夥伴一起遊戲更有趣,他自然就會愛上與小夥伴們一起玩遊戲,也就可以從他封閉的世界裏走出來,融入一個更爲豐富多彩的世界了。慢慢來,不要着急,只要我們開始了,一切都會改變。

*本文系《時尚育兒》雜誌約稿原創,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媽媽圈微報——《時尚育兒》雜誌旗下母嬰app,最懂你的育兒靈感探索平臺,爲孕、0~6歲孩子的媽媽們隨時隨地提供試用、搶購、資訊平臺,讓新手媽媽的育兒生活有滋有味。

寶寶呵護
生活護理
急救措施
體檢免疫
母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