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寶寶護理 > 寶寶呵護 > 寶寶不肯開口說話,家長該怎麼語言啓蒙呢?

寶寶不肯開口說話,家長該怎麼語言啓蒙呢?

來源:寶貝周    閱讀: 2.8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看到寶寶遲遲不會開口說話,家長們都開始着急了,然而語言啓蒙可是一件默默積累、厚積薄發的事,家長們要把握好方法。

寶寶不肯開口說話,家長該怎麼語言啓蒙呢?

昨天幼兒園放學,接完潼潼去社區遊樂場玩兒,在沙坑旁遇到一個也從國內來的老太太,帶着正在踉踉蹌蹌學走路的小孫子。

見到倆小姐姐,那個小弟弟特別興奮,嘴裏一直啊啊叫着。而這位老太太就一臉愁容地問我們:“你們家孩子多大開始說話的啊?你看我們都一歲多了,連叫個姐姐都不肯,每天也就爸爸媽媽奶奶這幾個詞,別的就一直啊啊叫,你們說這樣是不是不正常?”

學說話這個事兒,的確算是“幾家歡喜幾家愁”。有的寶寶早早地開始學說話,到一歲多已經能說句子了;也有很多寶寶到了快兩歲還不怎麼開口,爸爸媽媽一邊安慰自己“貴人語遲”,一邊心裏有點兒忐忑,擔心寶寶是不是發育哪裏有問題?

事實上,寶寶在不同時期,的確會有一些共性的語言發展特點,但在此以外,性格、性別、尤其是家庭教育,都會對寶寶說話的進度造成影響。

而咱們能做的,就是順應寶寶不同時期的發展規律,再順手推舟地給寶寶創造一個能讓他“想說”和“能說”的語言環境。

寶寶不肯開口說話,家長該怎麼語言啓蒙呢? 第2張

1、0-2歲寶寶的語言發展規律

從出生起,寶寶就會聆聽各種聲音,並且觀察大人們是怎麼交流的。在這種聆聽,讓寶寶明白了語言的重要性。

2-3個月

寶寶會開始發出一些嘰嘰咕咕的聲音,而且能重複一些元音(啊啊啊,哦哦哦)。

寶寶很喜歡聽到媽媽溫柔的聲音,他會覺得安心、愉悅。

當你和寶寶“交談”,他也會用嘰嘰咕咕的聲音和笑容迴應你。這些早期對話也會教給寶寶很多微妙的溝通規則,比如交談的輪換、語氣、模仿、節奏以及語言互動的速度。

這個時期,我們應該多和寶寶說話,並且模仿他的兒語。這種交流和互動越多,寶寶的大腦發育的就越快。

4-7個月

很多寶寶開始咿呀學語了。

這個時期的寶寶像個“小話癆”,雖然聽起來像是毫無意義的胡言亂語,但其實他們已經開始練習發音,並且能夠用他們的方式模仿爸爸媽媽說話了。

這個時期的寶寶能發出一連串輔音,他們會對自己的名字有反應、會聽懂爸爸媽媽說“不”,可以通過聲調分辨情緒,也會自己發出聲音來回應我們、或表達自己的快樂和不開心。

這個時期,寶寶開始積極的模仿我們和迴應我們,我們在寶寶語言發育中的參與變得更加重要。我們可以多和寶寶說話鼓勵他,並且在你們的交談中多加入一些句子。如果寶寶能發出一個可辨別的音節,對他重複一遍,然後說些含有這個音的簡單詞語。

8-12個月

寶寶們嘰嘰咕咕的“火星語”開始被比較清晰可以辨別的音節代替了,很多寶寶會叫“爸爸”和“媽媽”,並且能理解一些詞語和簡單的指令。

這個時期,寶寶也學會了用肢體語言,來表達自己的需要,也會試着模仿詞語。雖然咱們從出生起就和寶寶說話,但其實這個時期,他們纔開始理解更多的語言,這賦予了我們和寶寶之間對話新的意義。

爲了幫助寶寶增強理解能力,要儘量多用簡單而明確的語言,和寶寶談論周圍正在發生的事情。

不僅如此,我們還要創造大量機會,讓寶寶參與進來,比如:提些問題,等待他們回答;或者對寶寶發出的聲音進行迴應,觀察他們的反應。我們和寶寶互動的越多,就越能激發他們交流的慾望。

1歲左右

很多寶寶能說出人生第一個有意義的詞了。而語言世界的大門一旦打開,寶寶們就會在接下來的幾個月裏像坐上了小火箭,詞彙量UPUP的非常快。

1歲半左右

寶寶會使用“去”或者“跳”這樣的動詞,以及“上”“下”“裏”“外”這樣表示方位的詞。這個時期,我們和寶寶交流的時候,要放慢語速,吐字清晰,儘量用簡單的字詞和句子。

教寶寶物體的名稱時,要儘量前後一致,以減少寶寶學話時的迷茫和混亂。

不管什麼時候,都不要嘲笑寶寶的語言錯誤,多一點耐心,給他們足夠的時間把想說的話說完,然後保護她正確的發音。

通常2歲的寶寶能說50-200個不等的詞彙,並且開始能用“你”“我”這樣的代詞表達自己了。他們也會用2-4個詞組成的句子來表達自己了,比如“喝牛奶”“拿球球”。最初他們會用一個詞加上身體語言,或者一些哼哼唧唧的火星語,來組成一個他心目中完整的句子,慢慢他們能把動詞或者介詞與名詞搭配起來,說出一些正確的句子。

當然,雖然寶寶開口說話的平均時間是1歲,但其實寶寶個體化的差異很大。

寶寶不肯開口說話,家長該怎麼語言啓蒙呢? 第3張

哪些情況是值得我們擔心和警惕的呢?

美國兒科學會建議,如果在7個月的時候,寶寶還沒有開始牙牙學語或者模仿任何聲音,可能意味着他的聽力或者語言發育有問題。

如果8-12個月時,寶寶沒有說過任何簡單的詞,不會使用身體語言,比如點頭或者搖頭,不會用手指出對應的物體或圖片;18個月大後,會說的字少於15個;2歲以後,不會說兩個詞組成的句子,聽不懂簡單的指令。

這些跡象,可能代表寶寶發育有些遲緩,咱們可以去諮詢一下兒科醫生。

《從出生到3歲》的作者伯頓.L.懷特則表示:“你無需對2歲大的孩子說話的表現太過擔心,只要他對語言的理解能力發展的額很好就行。”

總之,只要確定寶寶聽力是正常的,而且能理解大人說的話,咱們就不用太擔心。如果想要讓寶寶早點跟你交流,只要我們耐心引導,做好語言啓蒙,很快你就就會收穫一個“小話癆”噠~

寶寶不肯開口說話,家長該怎麼語言啓蒙呢? 第4張

2、應當怎樣啓發寶寶說話呢?

有好多媽媽說,我教了好多遍,寶寶就是不開口;也有媽媽委屈,平時我跟寶寶說的挺多的啊,怎麼這麼久了還不會說話?

可是,要引導寶寶說話,就是不停的對他“語言轟炸”嗎?

其實並不完全是。我們需要用一些技巧去引導,纔會事半功倍。

■ 語言啓蒙從出生就可以開始了

《讓孩子的大腦自由》中建議:“和嬰兒進行對話能提高他們的智商,寶寶一生下來你就可以進行這類對話了。正如學梅爾佐夫吐舌頭的那個嬰兒展現的那樣,孩子在出生42分鐘後就能和大人進行交流。”

剛出生的小嬰兒好像一張白紙,什麼都不懂的樣子可能會讓媽媽覺得這時候沒必要和寶寶交流。其實從很小的時候,寶寶的大腦就像一塊海綿,在不斷吸收周圍的信息了。

我們說話的音調、音節、說的內容和事物的對應關係,都在不斷刺激着寶寶的腦神經發生連接,幫助他的小腦瓜發育的更聰明,爲以後說話打下良好的基礎。

所以,別因爲聽不懂而“冷落”寶寶。

從寶寶出生起,我們就可以隨時隨地跟他們交流。比如,我會在給潼潼洗澡的時候,邊用毛巾擦她的身體,邊告訴她“這是你的小肚子,圓滾滾、肉呼呼;這是你的小胳膊,像個小藕,媽媽咬一口”。給她換尿褲的時候也可以告訴她“寶寶我要把你抱起來了,擡起腿,我們來把尿褲換了吧!”

這些對話,不僅對孩子的語言啓蒙,也對孩子與你的親子連接,都會很有幫助。

■ 用“父母語”幫助寶寶更快學習說話

當過媽的都會發現,我們在跟寶寶說話時,會不自覺地用提高聲調、拉長元音的“父母語”來交談。這裏的“父母語”不是說“杯杯”、“碗碗”這樣的疊詞,而是從語調上有所區別的表達方式。

其實,這種說話方式是非常科學的,在《伯克畢生發展心理學》中,它還有個學名,叫“指向兒童的語言(child-directed speech)”,這種語言的特點是:

句子簡短、發音清晰、音調高亢、語氣誇張、句子之間有明顯停頓、不斷重複新單詞。

對牙牙學語的小嬰兒來說,這種“父母語”很符合他們的胃口:

簡短,有停頓,可以讓寶寶更好的理解我們在說什麼;

發音清晰,語氣誇張,方便寶寶辨識不同的詞彙,對不同發音進行歸類;

提高聲調,讓寶寶更容易模仿我們的發音。要知道,小嬰兒的聲帶只有大人的四分之一,模仿高音對他們來說,相對會容易一些。

這裏要給大家敲黑板的小重點,就是不斷重複新單詞。把一個詞放在一個語境裏,不斷重複,可以更好地幫寶寶就理解這個詞的含義和用法。

潼潼有一陣子特別愛在路邊撿小樹葉往小區的水池子裏扔,觀察葉子浮起來。我就告訴她:“寶寶撿了一片樹葉,寶寶把樹葉扔進水裏,樹葉浮起來了。”這樣不斷的重複“樹葉”,可以幫助孩子更好的理解和使用這個詞。

寶寶不肯開口說話,家長該怎麼語言啓蒙呢? 第5張

■ 互動,比自說自話更有效

《美國兒科學會育兒百科》建議:“不管是爲孩子讀書還是跟他講話,要創造大量機會讓他參與進來。這些互動可能看起來沒有什麼意義,但這回告訴孩子,交流時雙向的活動,你很歡迎他參與。”

和別人聊天的時候,如果一直是對方在喋喋不休的說,我們是不是很容易走神,不知不覺就變成了對方“尬聊”?寶寶對大人自說自話的“尬聊”也並不買賬,要有互動,才能讓他們覺得,說話是一件特有意思的事。

所以,在寶寶最開始牙牙學語的時候,我們就要用積極的態度迴應他,讓他知道,自己被聽見了。

潼潼幾個月大的時候,總愛發出一些:“...”之類的音,我就先重複她說的:“”,再告訴她:“小鴨子是這樣叫的,gaga。”

有次我給她買了一條小兔子形狀的安撫巾,告訴她:“寶寶,以後這個小兔子陪你睡覺,你來給它取個名字吧。”潼潼揮舞着小手說:“gu...u。”我立刻做出明白了的樣子回答:“gu..好的,寶寶給小兔子取名叫阿咕。”

這樣“一問一答”的過程,能讓孩子明白,語言是用來互動的。也能慢慢引導孩子,把無意識的發音,變成了有意識的詞語。

在一歲以後,娃和我們會互動越來越多。和他們互動的時候,我們要留要給娃說話的空間,不要太搶戲,讓他們失去了表達的慾望。

記得教潼潼說話的時候,我的語速總是習慣性很快,潼潼很少迴應我。有次潼潼和外婆在一起,外婆拿着一個蘋果,說:“寶貝,這是蘋——果。”然後停下來,看着潼潼。過了兩三秒,潼潼努力的張張小嘴,說“蘋……朵”。這時候我才明白,並不是寶寶不想回應,而是寶寶需要一個消化的過程,我們不能太心急。

另外,“互動”並不意味着你要主動去幫孩子說話。

潼潼小的時候,想要什麼總是指着“嗯嗯嗯”,我邊拿給她的時候,會邊告訴她:“這是杯子,寶寶想要一個杯子”。

後來她已經會說“杯子”這個詞了,但着急着要的時候,還是會“嗯嗯嗯”,我就會裝傻,假裝不理解她想要什麼,或者給她出個選擇題:“寶寶想要杯子還是碗?”這樣慢慢地引導,她就會用語言來表達自己的需要了。

■ 談論寶寶關注的東西

小時候帶潼潼出門,她特別喜歡看路上開來開去的車,我就抱着她一一跟她介紹面前開過去的車:“潼潼,這個是小轎車,那個大大的是公交車,哇,又來了一輛麪包車。”

談論娃感興趣的事情,他們的“接收器”纔會打開,會更專注地理解和學習。

而這樣“現場教學”的形式,能幫助寶寶把語言和具體事物聯繫起來,讓寶寶知道,原來每個東西都是有名字的,不知不覺,孩子的好奇心也被培養起來了。

最開始是我主動跟潼潼介紹,大一點了,她就愛到處指着問我,我也會自然回覆:“哦,這個是空調,那個是檯燈。”所以在她能開口說話前,已經知道很多東西了,我也經常反過來提問,強化她的認知。

認知和語言的關係,就像一顆大樹,埋在下面看不見的樹根是“認知”,長出來的看得到的樹幹和葉子是“語言”。只有樹根強壯有力,可以吸取土壤裏的水和養分了,大樹纔會枝繁葉茂。

■ 來點語言小遊戲

很多爸爸媽媽會用念兒歌、讀繪本的方式給寶寶進行語言啓蒙,這些都非常好,也都是我們常用的語言啓蒙方式。當然除了這些,我們也可以通過其它一些遊戲來幫助寶寶開口說話。

有一陣子,潼潼對電話特別感興趣。我就每天和她玩假裝打電話的遊戲,我裝作撥出一個號碼,然後把電話放在耳邊說:“喂?爸爸嗎?我是寶寶,你幾點下班呀,快回家,寶寶想你了。”

小手偶也可以是語言遊戲的小道具,用紙畫出不同小動物的圖案,套在手指上,可以邊彎曲或者抖動手指,邊模仿小動物的叫聲“小貓小貓喵喵喵”;也可以給小動物之間設計對話“小狗小狗,今天天氣真好,我們一起去春遊吧”;還可以配合手偶小動物的動作,配合一些簡單有趣的小故事,給寶寶演一場小小手偶戲。

這些小遊戲,都把枯燥的說話,變成了有意思的事,讓寶寶更想參與進來。咱們還可以發揮自己的想象力,跟寶寶一起玩更多的語言小遊戲。

寶寶不肯開口說話,家長該怎麼語言啓蒙呢? 第6張

那這些小技巧,會立刻讓寶寶開口說話嗎?

從我自己的親身體驗來看,這些小技巧還是非常有幫助的。一歲半以前,潼潼更多是在消化吸收,而一歲半以後,就突然像爆發似的,能說很多的詞和句子了。

語言啓蒙,是一個默默積累、厚積薄發的事兒,只要我們付出耐心和努力,孩子在她準備好的那天,突然給你一個驚喜。

寶寶呵護
生活護理
急救措施
體檢免疫
母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