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學前教案 > 別怪孩子總是拖拖拉拉,他可能是創意家!

別怪孩子總是拖拖拉拉,他可能是創意家!

來源:寶貝周    閱讀: 2.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1.行動慢條斯理、習慣拖延

“‘拖延’對生產力而言是個瑕疵,但是對創意而言可是個優勢!”格蘭特教授表示,開始地很快,但完成地很慢,反而可以增加創意。

幾年前,格蘭特教授有位學生智惠(Jihae)繳交作業時對他說:“當我忙於消磨時間,我的創造力總是涌泉而出”,智惠是班上最有創造力的學生之一。身爲組織心理學家,格蘭特教授想找出拖延對創造力的影響。因此,他們進入企業調查,邀請員工填寫“拖延頻率與習慣”的調查問卷,同時請公司主管爲員工的創新力和創造力評分。

數據顯示,那些總是拖到最後一分鐘的員工,因爲總忙於消磨時間,以至於沒有任何創新的點子;而那些不斷提前預備的員工,則因爲沉浸在緊張與恐慌中,導致沒有太多原創的想法。

格蘭特教授進一步設計更加嚴謹的實驗,調查“拖延”與“原創力”間是否有最佳的“甜蜜平衡”。首先,格蘭特教授請受試者着手撰寫企業提案,並請讀者根據其創意與實用性評分。受試者分三組,一組馬上着手撰寫提案,一組限制可先玩五分鐘電玩便開始撰寫,最後一組則是玩10多分鐘,再着手計劃。

研究結果發現,那些適當拖延的人,創造力比其他兩組高出了16%。

“當你被告知要解決特定問題,這個任務會在腦中運轉着,在拖延的時間中,你會開始醞釀,它給了你時間去發散思維,用一種非線性的方式思考,提高達成意想不到成效的機率”格蘭特教授說道。

別怪孩子總是拖拖拉拉,他可能是創意家!

2.充滿疑慮與恐懼

原創者儘管外表看起來自信,內心卻時常感到恐懼;然而,比起失敗,他們更害怕的是“從未嘗試”。他們知道經營事業可能會因爲破產而失敗,但是從未嘗試,則是打從一開始就註定失敗。

長遠來看,我們最大的遺憾往往不是因爲我們的行動,而是因爲沒有抓住那些我們渴望去做的事。

一般而言,創作過程分爲六個階段:階段一:棒透了。二:不好處理。三:這是廢物。四:我是廢物。五:好像還行。六:棒透了!關鍵在於階段三和階段四。

格蘭特教授發現“懷疑”分成兩種類型,一種是“自我懷疑”,一種是“理念懷疑”。前者會讓人感到挫敗、動彈不得,後者則會使人充滿活力、躍躍欲試。原創者們避開“自我懷疑”,如:我怎麼這麼差勁,而思考“理念懷疑”,如:剛開始幾次總是會產出不夠好的東西,只是我還沒找到方法而已。

另外,相比創新的難度,改進他人的觀點會比從零開始簡單一些。因此,要成爲一位原創的人,並不意味着你非得總是首位創新者,你需要的只是變得不同、變得更好。

3.看起來總有一堆⋯⋯餿主意

格蘭特教授也從各領域的佼佼者中舉例,原創者幾乎都是大量地產出想法與呈現作品,也就是說,當想法越多、作品越多樣化、越是積極的去創作,展現具有突破性與原創性成果的可能性越高。

“最偉大的原創者往往是跌得最重、失敗最多的人,因爲他們拼了命地嘗試;在你挖掘出少數幾個好主意之前,你肯定要經歷很多、很多的爛主意。”格蘭特教授說道。

因此,當你看到孩子或身旁的人擁有前述特質,亦或是自己本身就是這類型的人,先別一開始就急着棄權認輸,當你學會擁抱挫折與失敗,記得張開雙眼仔細觀察,你手中看似糟到不行的爛點子,極有可能會激發出下一個令人拍案叫絕的價值主張。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