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學前教案 > 孩子惹惱你的這些行爲,真的那麼嚴重嗎?紅綠燈分級法幫你釐清真相

孩子惹惱你的這些行爲,真的那麼嚴重嗎?紅綠燈分級法幫你釐清真相

來源:寶貝周    閱讀: 1.4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孩子惹惱你的這些行爲,真的那麼嚴重嗎?紅綠燈分級法幫你釐清真相

家長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緒

開篇想先和廣大父母分享一段文字,來自《完美的教養》這本書:

“孩子是引爆你憤怒的導火線,而不是給你產生憤怒的原因。他不應該對你的情緒負責。孩子的行爲啓動了你內心的程式,要求你依照它編排的內容去做,雖然這個自動發生的反應,你無法選擇,但是你可以選擇不遵從它的指示。你可以傾聽自己的內心,排除衝動,以便更好的關心孩子,不受習慣反應的干擾。

家長們常常打電話給我,因爲孩子的行爲讓他們不知所措,他們很想做出和善的反應,卻發現自己無論如何也做不到。

是我們的思想妨礙了我們去理解孩子,讓我們找不到合適的應對方法。孩子的行爲沒有對錯,他們僅僅是情感和生理需求的表現,或者是天真的遊戲,然而,當我們的思想立刻對孩子的行爲作出評價時,我們的反應並非來自孩子,而是來自我們自己對孩子行爲的解釋。

我們的頭腦總是把問題複雜化,比如,一個小孩從妹妹的手中拿走的玩具,這時家長的腦海裏也許會想起一個聲音,指責孩子無情或粗魯。可是在孩子自己看來,這只是一個單純的動作,也許他覺得好玩,想要這個玩具,而且他還沒有建立起照顧妹妹的意識;也許他想看看妹妹的反應,也許他想吸引你的注意力。客觀地觀察孩子,不要武斷地給他貼上標籤,也不要過度分析,這樣你就可以做出積極而平和的反應。”

孩子惹惱你的這些行爲,真的那麼嚴重嗎?紅綠燈分級法幫你釐清真相 第2張

各位父母,我們試着回憶一下,很多時候孩子只是本能地表達他們的基本生理需要,而我們過度分析的結果把我們推向氣憤,是不是這樣?

(一)

我也有過這種經歷。平時兒子都吃一種意大利粉,一天我想換個花樣,就自做主張改變了意大利粉做法,晚餐把飯端上來的時候,還對自己的創意很得意,滿心歡喜地想兒子一定會很喜歡。誰知兒子看了碗裏的意大利粉說:“這是什麼?” 吃了兩口,放下筷子說:“真難吃。你爲什麼不先問我?我不要吃。”起身就走。

老公在旁邊說:“媽媽也是爲了你好,想多變些花樣。”我當時的感覺是我辛辛苦苦在廚房忙,你還不領情、不知道感恩,感覺到火在上升,潛意識真想把那碗意大利粉扣在兒子頭上。但另一個聲音在告誡自己:冷靜、冷靜,假如我真的做了那個愚蠢的舉動,這一輩子都會後悔的。我用幾秒鐘整理了情緒,說:“哦,你不想吃這種做法,那媽媽今後改變,前先徵求你的意見。不過如果今晚你不吃的話,我沒時間再做了,你自己在冰箱看看有什麼可吃的。”

在情緒激動時,我們很容易把事情的嚴重性擴大化,動不動就把孩子的埋怨上綱上線到道德的層面。我們看到的其實不是事情的本身,而是我們對事情不正確的翻譯和假想。這種思維方式只能讓我們火上加油。

我接受了兒子的情緒,但並沒有再去做另一份晚餐。因爲我希望兒子也需要尊重大人的時間。我曾經分享過,我兒子的性格是對任何新東西都有較長的適應過程。比如,他現在還在穿他5年前穿的那套睡衣,雖然又小又舊,他堅持不換新的;對於喜歡的作者,他幾年都在來來回回地讀這位作者的那幾本系列書籍。關於飯菜一事,我後來回想了一下,兒子也確實告訴過我不要隨便改變飯菜,要改也得徵求一下他的意見。他說他並不介意來來回回就那個幾道菜。

我事後也與兒子溝通了一下怎樣以尊重的態度來表示自己意見的交流方式。比如他可以用心平氣和的語氣說:“媽媽,謝謝您爲了我吃上新的飯菜而嘗試新的做法!但我告訴過您,變之前最好徵求一下我的意見,好嗎?”

孩子惹惱你的這些行爲,真的那麼嚴重嗎?紅綠燈分級法幫你釐清真相 第3張

著名作家Dr. Kenneth Ginsburg曾經說過:“告訴孩子什麼是錯的不能幫助他們,但是給他們演示什麼是對的卻很有用。”

我們往往愛告訴孩子錯在哪裏,但並沒有給孩子演示對的方式又應該是怎樣的,這是很多家長容易犯的錯誤。相反,把孩子做的不足的地方以演示對的方式告訴孩子,是一種積極、有建設性意義並且讓孩子更容易接受的交流方式。孩子不僅通過事情學到了終身受益的東西,而且通過此事加深了家長與孩子之前的瞭解、加強了親子關係。因此,這種以接受情緒、心平氣和、通過交流就事論事處理問題來幫助孩子成長的方式逐漸也形成了我家每個成員的交流習慣。

(二)

分享一件事:兒子每晚把碗放到洗碗機裏冼碗,從一開始不大願意到現在每天自動自覺,已經堅持了好多年了。剛開始那一、二年,兒子需要我提醒。 當然,偶爾幾次雖然兒子忘了,我自己也就洗掉了,然後提醒兒子下次記得。幾天前的一個早上我發現兒子把碗盤放進洗碗機裏但忘了洗。我叫兒子下樓,告訴他這個情況。他看了一下,說了聲“哦”,就轉身想離開。我馬上叫回他,說:“唉,你還沒洗碗呢?”

老公在旁邊說:“你要學會負責任,這樣你纔會有信賴度。” 雖然老公說時心平氣和,可是兒子聽了有點不爽,關洗碗機時動作比較魯莽。老公終於怒火大冒,兇狠狠地批評了兒子一大頓,批評兒子態度不好,沒有責任心,沒可信賴度。

這件事後我與兒子交談了半個多小時,兒子話本來就不多,很多回答都是“我不知道”,非常不容易從兒子嘴裏掏出東西來。但我依然耐心地、不加評判地、以問話的方式一直鼓勵兒子講出他的想法,然後就是傾聽。兒子終於告訴我,他認爲這麼點小事,老爸那種說教並上剛上線的方式讓他感到有點annoying (煩人)。

我告訴兒子,爸爸媽媽很愛你,爸爸媽媽也是第一次做父母,一定會犯很多錯誤,希望你能告訴我們你的真實想法,這樣可以幫助爸爸媽媽瞭解哪種是你認爲合適你的交流方式。最終目的是希望每個家庭成員都願意講出自己的真實想法,使家庭有個互相關愛的和諧氣氛。

我問兒子:“你覺得媽媽這種談話形式如何?”兒子答:“Good”。我又問兒子:“在你覺得爸爸讓你感到煩人的時候,你爲什麼當時不告訴爸爸你的感受?”兒子答了一句“告不告訴他沒什麼區別。”

我問:“什麼意思?” 兒子答:“告訴他,他也不會改。”兒子這一句把我推進了沉默。

說心裏話,對兒子這個年紀的孩子能天天幫助家庭做家務,並基本無怨言地做了這麼多年這件事,我還真爲兒子感到驕傲,並經常告訴兒子,他在這點比很多同齡人做得都好,他應該爲自己感到自豪。孩子偶爾忘了做一件事,提醒一下就好了。誰沒有忘了事兒的時候?!有必要提到責任心、可信賴度這個層面嗎?

孩子惹惱你的這些行爲,真的那麼嚴重嗎?紅綠燈分級法幫你釐清真相 第4張

(三)

再舉個例,兒子3、4歲左右的時候,從超市回家,發覺他拿了商店的棒棒糖。孩子這樣的行爲,很多家長就會認爲孩子不誠實,嚴加懲罰孩子,希望孩子記得這個教訓。但我認爲這麼小的孩子根本還沒有偷東西的概念,只是出於“想吃”這個生理本能。

孩子的這種行爲當然是錯的,但我們應該思考的是我們對這件事的處理方式,我們是讓孩子記住我們的憤怒?還是教孩子通過這件事學到什麼做人的道理?我心平氣和地告訴兒子,店裏的東西是需要付錢買的,不能隨便就拿回家。我領着兒子回店裏把棒棒糖還給店裏了。

有些家長之所以發火點低,有時一天會發幾次火,是因爲沒有分清事情的主次,把小事當大事看待,難怪動不動就發火。

作者Dr. Janine Walker Chaffrey曾經發表過這樣一個觀點,她告訴家長一個把事情分爲“紅燈,綠燈,黃燈”三大類的概念。

紅燈:非常重要的事,比如安全、道德方面的事,家長一定要把關。

綠燈:指小事,讓孩子自己做決定,有時也可發表看法、提醒一下。

黃燈:剩下大部分事都屬於黃燈,對於屬於黃燈的事兒,家長可以經常與孩子溝通,提供信息及有可能的自然結果,有時也定些規則,但要給孩子一些體驗自然結果及走彎路的機會。

結合我家的情況:

我家紅燈的例子:比如要尊重他人、幫助做家務、騎自行車一定要帶頭盔等。

我家黃燈的例子:比如玩電子遊戲。

我家綠燈的例子:比如房間比較亂、字寫不好看、拼字有錯、小時候吃飯掉在地上、砸碎了碗、洗衣服的時間自己定、穿什麼衣服、青少年時想留什麼髮型,雖然我也許不一定喜歡,但我不會反對,因爲我瞭解青少年的身心發展規律。

比如兒子有時冷天也穿很少的衣服,我提醒他到門外感受一下溫度,但穿什麼衣服是他的事,冷又不冷在我身上,我瞎操什麼心。

再比如洗衣服,11歲開始自己洗衣服,有時他忘了洗,就從籃子裏把髒衣服拿出來穿。有時連穿幾天的髒衣服,才自己決定去洗。我一開始還時不時提醒他,後來我決定這不是我的事,一定要他認爲照顧自己的生活是他的責任。就這樣咬着嘴脣把快要說出來的話硬給吞了回去了。要求兒子洗衣服是紅燈,但他什麼時候洗屬於綠燈。

事情輕重不一樣,我們的對策也應該不一樣。

總結:從以上可以看出在有些家長那是紅燈的事,在我這也許就降級爲黃燈甚至綠燈。屬於綠燈的事都是小事,根本不值得操心,更不要說發火了。建議大家把經常發火的事記錄下來,然後按紅燈、綠燈、黃燈來分類,看你是否把很多屬於綠燈的事都升級到黃燈甚至紅燈。如果事情不分主次輕重,很容易眉毛鬍子一把抓,不經常發火纔怪了呢。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