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學前教案 > 孩子沉迷於網遊,家長應該怎麼做?來聽聽這位老師怎麼說…

孩子沉迷於網遊,家長應該怎麼做?來聽聽這位老師怎麼說…

來源:寶貝周    閱讀: 1.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剛剛接到了一個求助電話,是一位母親打來的,她對我講了這樣一件事。

兒子軒軒成績平平,現在馬上就要升四年級了,暑假正是他“打翻身仗”的好機會,可軒軒卻偏偏在這個節骨眼上迷上了網絡遊戲,在電腦前一坐就是一整天,對功課不聞不問。

母親好言相勸,軒軒嘴上敷衍她說“好好好,不玩了”,行爲卻一如往常。

幾次三番下來,母親終於忍不住“暴走”了,她在軒軒遊戲正酣時怒拔電腦電源,事後還給電腦設置了密碼,她希望這樣的舉動可以徹底斷掉軒軒玩網遊的念想。但沒想到,軒軒竟然偷拿了家裏的錢,跑到網吧去玩,現在就連補習班也不去了。

通話過程中,這位母親幾度哽咽,我可以感受到她心底深深的焦急和無助。

我相信,這樣的事情絕不是個例,相反,它還具有相當的普及性和代表性。

據統計,我國網遊用戶羣體最多爲中小學生,比例高達70.9%,而在這部分羣體中,患有不同程度“網絡遊戲成癮症”的用戶比例高達82.6%!

孩子沉迷於網遊,家長應該怎麼做?來聽聽這位老師怎麼說…

孩子沉迷網遊,家長應該怎麼做?以下幾點是我想要與大家共享的。

1重樹認知:“網遊成癮”問題不在網遊本身

首先,我想請大家重新樹立對於網遊的認知。

有研究表明,適量地玩網絡遊戲對孩子並沒有什麼不好的影響;反之,還有助於提高他們的探索力、觀察力和創造力。

孩子網遊成癮,其根本原因並不在於網遊本身,而是這些孩子的現實生活出現了問題。

美國社會心理學家馬斯洛把人的需求按照層次高低劃分爲五類,即: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

他認爲人的動機由這五種需求構成,人的行爲也由這五種需求驅使。並且,他還提出,只有某一層次的需要相對滿足了,纔會向高一層次發展。

我們將這一理論與孩子們的生活結合起來理解會更加容易:孩子學習知識,發展自我屬於最高層次的需求——自我實現需求,而如果孩子無法很好地在這一層次(如學習)取得成效,就說明孩子更低層次的需求尚未得到滿足(如:生理、安全、社交和尊重需求),這時,孩子就會迫切地採取行動去滿足這些需求,他們也纔會做出許多在家長看來“出格”的事。

孩子們們癡迷於網遊,一定是想要通過網遊這種途徑獲得自己在生活中渴望得到而沒有得到的體驗,滿足自己本需要卻沒有滿足的需求,如:愉悅的情緒、自由的氛圍、被信任的感受、交際的需求、自尊的滿足……

因此,作爲家長,在看到孩子沉迷網遊時,不要簡單地認爲只要讓孩子遠離網遊就萬事OK,這樣的想法和做法無異於“頭痛醫腳”。

如果不解決最根本的問題,不幫助孩子把他缺失的需求和體驗彌補回來,孩子即使不沉迷於網遊,也會沉迷於別的東西。

孩子沉迷於網遊,家長應該怎麼做?來聽聽這位老師怎麼說… 第2張

2捫心自省:幫助孩子首先要學會自我反思

從孩子落地的那一刻起,家長就註定要永遠地拴在孩子身上,他餓了嗎?他渴了嗎?他長高了嗎?他不舒服了嗎?他在學校表現好嗎?他學到知識了嗎?他和朋友一起開心嗎?……

嘔心瀝血、掏心掏肺的付出,使得我們家長更加敏感,每當孩子做出一些不符合家長期望的事情時,家長便會感到失望和沮喪,覺得孩子不懂事,不聽話,於是便對孩子哀聲抱怨,橫加指責,有時甚至會怒不可遏,甚至暴跳如雷,然後把自己打扮成“火藥桶”對孩子“大肆轟炸”。

對這些家長,我只想說——STOP!

家長們,我們的眼睛一直在關注着孩子,卻很少關注我們自己!我們總是責怪孩子讓我們失望,卻沒有思考自己有什麼地方讓孩子失望!

停止抱怨,捫心自省,這是唯一能夠幫助孩子,同時完善自己的方法。

請好好想一想,爲什麼我的孩子會沉迷網遊?孩子沉迷網遊的背後是否也有我的原因?究竟是哪方面的缺失導致孩子沉迷網遊?我的哪些做法導致了孩子在這些方面的缺失?我怎樣做才能夠幫助到孩子?

如果我們給孩子的陪伴和關注太少,使孩子轉而去網遊中尋找存在感,那就請多拿出點時間陪陪孩子……

如果我們給孩子的壓力和束縛太多,使孩子轉而去網遊中尋找自由感,那就請對孩子少一點壓迫,多一點信任,讓他在家裏能夠自在地呼吸……

如果我們不注重對孩子性格的引導,使孩子過分內向孤僻,轉而去網遊中尋找虛擬世界的朋友,那就請帶着孩子多參加一些有趣的集體活動,讓他在現實世界體會到友誼的美好……

……

請記住,自我反思是我們對孩子負責最有意義的做法,教育就是我們和孩子共同成長的過程。

孩子沉迷於網遊,家長應該怎麼做?來聽聽這位老師怎麼說… 第3張

3平等尊重:把孩子當人看

這裏所指的把孩子當“人”看,意思是說家長要尊重孩子作爲一個獨立的“人”的人格和尊嚴,不要認爲他是我們自己所生所養,我們就有權力對他冷嘲熱諷,大呼小叫。

以人爲鏡,觀人如觀己。

我們對孩子採取什麼態度,孩子就會對我們回饋什麼態度。尊重孩子,把孩子當成一個有思想、有意識的獨立的人,孩子也會把自己當成有自主行爲能力的人與家長合作,這是兩代人良好溝通的前提。

故事中的母親怒拔電腦電源,不由分說給電腦加密,孩子便偷拿家裏的錢,跑到網吧去玩遊戲。如果這位母親能給孩子多一點尊重,與孩子多一些溝通,我想事情也不會發展到這個地步。

我們一定不要像故事中的母親那樣,用簡單粗暴的方式“壓制”自己的孩子,把自己和孩子放在對立面只能讓彼此之間的隔閡越來越深。

我們不妨讓自己平和起來,沏兩杯茶,一杯給自己,一杯給孩子,然後用最最真誠、尊重和平等的態度邀請孩子坐在自己身邊,停止抱怨和說教,讓孩子瞭解你內心的想法和憂慮,讓孩子感受到你的尊重和信任,和孩子一起探討問題的解決辦法。

只要我們率先做出了改變,相信我們的孩子也會越來越好。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