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學前教案 > 你必須承認,父母的格局其實決定着孩子的未來

你必須承認,父母的格局其實決定着孩子的未來

來源:寶貝周    閱讀: 1.1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很多人都說不希望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但其實家長才是孩子的起跑線。什麼學校環境都沒有家庭環境重要;什麼老師都沒有家長自己對孩子的影響大。

家長的教育方式決定了小孩的性格。先說《微微》吧,男主角肖奈,父母都是大學教授,從劇中和父母的相處來看,絕對不是棒棍教育下的應試產物。肖奈獨立,這從大學沒畢業就已經創立遊戲公司可以看出。女主角貝微微,家庭和睦,性格好,與人相處懂得分寸,不驕不躁。
你必須承認,父母的格局其實決定着孩子的未來

家長的素質決定了小孩的品質。父母和鄰居都是教授,肖奈從小耳濡目染,接人待物不卑不亢,獨立思考,做事堅持不半途而廢,得知公司的員工有出賣內部信息的事,沒有氣急敗壞,做人留一線,和平解決。貝微微被同學誤解污衊,不逃避,找證據澄清,最後和室友重歸於好,和“情敵校花”握手言和,不惹事但也不怕事,很顯然是來自幸福家庭的良好教育,擁有足夠的安全感。
當然了,很多人會說《微微一笑很傾城》裏的人物其實過於完美了,那就來說說《小別離》吧,這部電視深刻的反映了中國家長的普遍焦慮和遭遇的現實問題。
你必須承認,父母的格局其實決定着孩子的未來 第2張

作爲一個有孩子的80後看這部劇最直觀的感受是,代入感很強,雖然借用了一個輕鬆的喜劇外殼,實際上卻很鋒利地直擊了中國式教育目前的囧境,唯分數論、盲目留學、唯重點論,父母和孩子缺乏溝通,這些二十年前就存在的教育問題,依然沒有變。
海清的咆哮排比句相信是大部分人身上的烙印:“今天你要是進不了前一百,你就進不了重點高中,你進不了重點高中,你就進不了重點大學,進不了重點大學,你等於是這輩子完了。”作爲填鴨式教育的產物,方朵朵的現在不正是曾經的我們?
你必須承認,父母的格局其實決定着孩子的未來 第3張

我們在《小別離》裏看到了這樣一個循環的矛盾:我們曾經那麼厭惡的教育方式,但如今卻沒有找到更好的教育方法去轉換,還是要照搬給我們的下一代。劇中,方朵朵的成績跌到年級百名外,媽媽童文潔每天下了班,堅持給朵朵開小竈到深夜,監督滿臉疲憊睏意的女兒寫卷子。另一個媽媽吳佳妮因爲家境貧困沒能出國,總想讓孩子彌補自己當年的遺憾,千方百計想法子送孩子出國留學。而富豪爸爸張亮忠,爲了自己的“萬貫家財”後繼有人,堅持把兒子張小宇送出國,混個洋文憑。可是,他們都忘了問孩子一句:親愛的,你覺得呢?你同意嗎?
你必須承認,父母的格局其實決定着孩子的未來 第4張

此外,父母的階層差異,以及隨之而來的知識水平、認知能力以及教育方式的不同,都會在潛移默化中體現在孩子身上。父母自身的侷限性,甚至也容易限制住孩子能達到的高度和深度。
《小別離》中的琴琴,來自於普通家庭,本是三個孩子中最不需要出國的,重點高中,標準學霸,但缺乏獨立人格的培養,她根本不想離開爸媽,卻一直沒有堅定地發出自己的聲音,一直是三個孩子中存在感最低的。
你必須承認,父母的格局其實決定着孩子的未來 第5張

琴琴爸金志明不思進取,地球人兒都知道了。佳妮從小學習成績好,但姐姐芳妮嫁個美國人,讓佳妮認爲“幹得好不如嫁得好”,她對美國有不切實際的幻想和羨慕,進而引發家庭危機。長期生活在貧窮中的父母,很難有自信心,而自卑的情緒非常容易傳染下一代。很多家長自身眼界和追求有限,但卻以不切實際的願景爲標杆,扼殺了孩子的選擇權。
你必須承認,父母的格局其實決定着孩子的未來 第6張

中等生朵朵,父母是典型的中產階級的代表,教育方式也是最開明的,所以多多的花樣最多,寫小說,看演唱會,離家出走。黃磊飾演的方圓幾乎無可指摘,但海清飾演的朵朵媽文潔卻在網上被炮轟。劇中介紹,朵媽其實是個孤兒,“只有朵朵一個有血緣關係的親人”,相信朵媽的童年並不富裕。但朵爸方圓家境不錯,朵爸大學讀了醫學院,朵姑方歡留學美國。方圓在劇中的種種育兒觀念,無論是傾聽式溝通,還是與朵朵做朋友的方式,都讓孩子減少了逆反,促進了和諧。方圓不僅是中產階級的代表,也是中產階級“二代”的代言人,但還是在告訴我們,有錢不一定有眼界,而沒眼界一般教育不好孩子。
你必須承認,父母的格局其實決定着孩子的未來 第7張

最後是張小宇,富二代,典型學渣,三個孩子中他面臨的家庭問題最多,但也是最有主見的一個。張小宇的性格養成和張爸作爲商人進取的特質以及後媽蒂娜真實、感性的薰陶都不無關係,他情商高、有主見、敢於承擔、敢於表達自己。
現今的親子關係除了缺少平等和尊重,很多還注入了過多的保護和期望,反而給了孩子無形的壓力,甚至是束縛。
中國很多普通家庭的孩子都是琴琴,對她們來說,太愛自己的父母,最重要的是回報父母的愛,承受着父母對她飛上枝頭的期望,她們會把自己內心的訴求壓的很低,自己意願根本不重要,出國意味父母要砸鍋賣鐵,她纔不忍心最愛的父母爲她這樣,纔會如此順從聽話。她的父母也是中國傳統的父母,只願孩子好,忽略孩子的想法,同時忽略犧牲自己,竭盡所能讓孩子在她們認爲的康莊大道上走向他們認爲的成功,只是父母的愛太過沉重。
海清這個媽媽是很多女人的縮影,看似目標明確,行動力強,但心口上還是缺了一點什麼。這份缺失的安全感早年大概會向丈夫要,現在是向孩子要。同樣是家長,黃磊這個爸爸格局相對大,或者說,人格更獨立,給孩子的建議就是建議,不像媽媽,每次話遞出去心底裏其實有個聲音:你不好,那我怎麼辦?你好,才能證明我好。你要快一點顯出好來,要不然我前面的付出都白費了。所以,女兒更願意聽爸爸的,她能聽出媽媽話裏的焦慮和脅迫。其實常常看到媽媽社羣裏,有媽媽們吐槽,自打娃兒出生以後,母愛氾濫的她們一門心思放在孩子身上,不僅忽略了自己的容顏,擱置了往日的愛好,也不再和老公約會, 這樣的案例似乎並不罕見。雖然說,我們不應當過度依戀任何人,在任何一段關係中都應保持獨立的自我。但是如果一定要依戀,與其依戀兒女,不如把依戀投射到另一半身上。因爲,維護好夫妻關係,是維繫親子關係乃至家庭關係的重要基礎。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